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语文 专题训练 写作——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1]
芬芳盈怀
[题目解析}
此题目有诗意,有美感,含蓄而耐人寻味,容易写出美好的意境。“芬芳”一词具有比喻意义,既可以写自然界的“芬芳”气味,描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吐芳的美好景象,也可以写温馨美好、充满爱意的动人事例及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以正面的指引,弘扬正能量,教育学生积极进取,留心生活,唤醒学生心中美好的记忆。本题目立意范围广,只要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感触点,总能寻到写作上的源泉。题目命制抓住现代中学生留心生活不够,忽略身边选材的现象,意在唤醒学生品味生活中的细节,感受生活的美好。
选材角度:亲情,师恩,友情,书香,陌生人的温暖情谊,美好的品德……
选材范围: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突出主题的事件。文题抒彩明显,文章在叙述描写中要注意抒情的表达。在表达方式上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穿插抒情、议论。叙事中要注重人物描写,用细腻的笔法、生动的描写突出主题。此题目可以叙述一件事,也可叙述多件事。以“芬芳”为线索,贯穿始终,凸显主题,紧扣文题。
[作文题目2]
二十年后的遇见
[题目解析]
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抓“题眼”,也就是对作为文题的关键性词语细加推敲,从中理出文章的写作重点,抓住了“题眼”,就能避免偏题和离题的现象发生。题目“二十年后的遇见”、中心词“遇见”即碰到,“遇见” 的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 一切能体现“遇见”的给予你惊叹,遐思、回味、警醒的东西皆可为文。它的修饰语“二十年后”则限制了写作文章发生的时间,是在二十年后,从而明确这是一篇想象作文。
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发现、思考,表现其印象最深、最难以忘怀的“遇见",所以,我们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二十年后的相遇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等。
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比如,选择遇见亲人朋友,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遇见书籍,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遇见风景,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等等。
[作文题目3]
逆战
[题目解析]
作文内容要围绕“逆战”这一题目展开,审题时,先从给出的材料入手思考,分析“逆战”的含义。“逆战”就是迎难而上,以战斗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保持昂扬的姿态、乐观的精神。这就是本文需要表现的主旨。
确定写作主旨后,就要进行选材。选取有关于“逆战”的生活素材,以真实的事件,如个人、家庭、学校等发生过的励志奋斗的真实故事为主,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自然引出这一主旨,从而抒发出自己的真情。也可以把“面对困难,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这一主旨作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逆战”的生活思考和真实感悟,从而做到言之有物,以理服人。
在事例的选择上,需要从生活中取材,可选择一到两件事,用这两件事来表现“逆战”给“我”带来的心灵感悟和生活的意义,选择时一定要突出“奋斗的过程”。确定写作文体,以记叙文为宜,亦可选择记叙性抒情散文或议论文。
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选定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如写记叙文就要注意进行恰当的“逆战”的详细描写,要进行合适的人物描写,揭示人物“从困难到鼓足勇气”的内心感受,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作文题目4]
在春天里歌唱
[题目解析]
“在春天里歌唱”这个题目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内蕴丰富深刻,从考查的角度来说,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写的材料,同时有很强的区分度。
“在春天里歌唱”中心词是“歌唱”(而非唱歌).“在春天里”是介宾短语做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歌唱”可以理解为实指的用声音歌唱,也可以理解为虚指的热爱、赞颂;“在春天里”既可以理解为季节的春天,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春天。在作文时,可根据自己对文题的理解,确定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能够考查学生对生活理解的深浅和学生思考能力的强明,也能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等级的高低,还能够考在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状况。
[作文题目5]
触动心灵的风景
[题目解析]
该作文题是写人与写事的结合,甚至可以写成一篇单纯的写景作文。风景,既可以是看得到的景色,也可以是一类现象。 就是说“风景”这个词的含义在这里不是具体的风物景色,而应该侧重于它的引申义、象征义。 写出身边的种感人的场面或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悟和感慨,提炼出对成长有益的价值,是这篇作文的要求。如毕业的离别场面、手足情深的感人场面、考场外父母陪考的辛苦场面、大雨中警察指挥交通的场面等,都是值得你搜集和书写的素材。
另外,要注意修饰词“心灵”, 这是主体本身对生活的认知、体验与解读,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对生活的见解,对生命的体悟。人生有许多图景也像四季的风景一样美丽,但我们的眼睛却常常熟视无睹,为什么呢 因为心灵的麻木。触动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双眼饱含感动的泪水,只有这样, 心中才会有美丽的彩虹,你的笔下才会流淌出动人的文字。
[作文题目6]
非凡的美丽
[题目解析]
这个题目的核心词是“美丽”,所谓“美丽”就是使人看到的感到美好的一切,可以理解为风景的美丽,可以理解为情感的美丽,还可以理解为道德的美丽、行为的美丽。
“非凡”就是“非同一般”的意思,超出常人的,“非凡的美丽” 就是“非同凡响的美好”,这样选材就要选取大气的吸引人眼球的美丽,要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体现伟大的品格或者新风尚。
“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美景”是自然界的风景,如美丽的江南风韵,苍茫的西北大漠风光,都可以称得上是“非凡的美丽”。写“以爱为犁,以美为耕的师长”是歌颂道德的高尚,如老师的奉献精神,也可写敬业爱国的工人、兢兢业业的基层干部等。“灯下静美的生活……无不让人咏之赞之”是歌颂在特殊环境中保持高风亮节的美德,如杨绛在特殊年代里的坚守等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
写作时要围绕“美丽”这个词语选材,要注意选取动人心魄、印象深刻、刻骨铭心的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的高尚品德,古人精神世界的伟大等,或者从一个小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体现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如悬崖峭壁上盛开的小花、拾金不味的小学生,一些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同样体现“非凡的美丽”这一主题。
[作文题目7]
想写你的名字
[题目解析]
分析“想写你的名字”的原因:因为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或某个地方。“人”可以是亲人、朋友、恩师,同学或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新时代为着国家、生态、自然默默奉献的人……物可以是给自己带来启示,让自己感悟到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的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可以是某个有文化、历史特点或是带有个人情感的地域……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则是一种家国情怀、历史的厚重感。
“一横是心疼,一竖是祝福,一点是思念”“一钩是爱恋,一捺是牵挂,一撇是誓言”,据此可立意为:那些人、物或是地域给自己关心、爱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让自己懂得了感恩,学会了自立,树立了信心,磨炼了意志,激发了自己的家国情怀等。“写你的名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心疼、祝福、思念、爱、感激、牵挂、赞美、崇敬……
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如通过亲身经历,写老师、父母、同学等,在生活中非常地理解你,在你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你无私的帮助(具体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也可以选取历史题材,写出某个人、物身上闪光的品质(可以选择身边的小人物、小事物),从而展现人物(事物)的不朽形象;也可写某个地方的历史厚重感,文化的魅力,自然环境的优美……
思路一:开篇点题,引出对XX老师的回忆;接着以若干段落,片段式结构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结尾再次扣题,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思路二:引用某段历史片段,交代“你”就是戚继光;运用精练的语言叙述人物的事迹,发掘其精神、品质;最后再次扣题,运用议论,赞美其家国情怀。
[作文题目8]
彼岸并不遥远
[题目解析]
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彼岸”,谓语“遥远”,谓语之前有两个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状语“并”“不”。“彼岸”的基本义是“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比喻义是“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彼岸”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特殊含义,即“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命题者借此告诉考生,只要“通过行动,去努力”,就可以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思路一:考上理想的高中,是我三年来一直向往的境界,三年来,我一直在通过实际行动不断努力,相信,彼岸,并不遥远。
思路二: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磨炼,也有中途放弃的念头,后来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刻苦训练,获得了比赛的优异成绩,过程中,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只要通过努力,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恒心,是会达到理想的境界的。
思路三:一向自卑的我,一直都渴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别人艳羡的目光,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很优秀的,并将这一发现转变成前进的动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别人的认可。
[作文题目9]
致母校的一封信
[题目解析]
这道作文题考查的是应用文体——书信的写作。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简单易懂,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母校写时信,可以是小学,也可以是初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母校给我们留下了大多太多的回忆,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走向远方,这里留存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也有我们的辉煌与沮丧。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话可写,但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要有具体的事件作为情感的抒发点。
具体写作手法上,可以写几个片段,记叙几个难忘的瞬间;也可以回忆往事,表达一种对母校的留恋和感谢,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有真情实感,通过回忆在母校的几个生活片段,记叙几个难忘的瞬间,表达对母校及老师、同学的思念感激之情;记两件在母校生活的往事,如难忘的堂课、一次快乐的活动、一次班会等。 信的正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回忆自己初到母校的经历,在母校中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这部分主要以小事来寄托真情。第二部分表达自己不负母校的殷切期望和将来一定要为母校贡献力量的愿望。
作文题目10]
认识你自己
[题目解析]
首先需要理解“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联想到认识自己的能力、优缺点、发现了以前没发现的潜质等。
首先,写什么。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这样的题目没有在审题上给学生设置障碍,考生不会跑题、偏题,顺利解决了作文第一道难关——写什么。审题扫清了障碍,那就要注意选材。考生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可以写从小到大发生的个性变化,还可以写从别人口中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反思自己,还能写经历某件事后发现了自己的某一潜质。
其次,怎么写。确定了写什么,下一步就是怎么把作文写好。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可写成记叙文,记叙文便于叙事抒情,记录生活,表达感情。也可写成议论文,议论文有条理,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再次,布局谋篇。考生一般会选择两三件事情来表现对自己的认识,这几件事如何安排,采用什么顺序,按照什么结构,决定了作文的条理性。一般会采用小时候和现在的对比写法,或者总分式、分写并列式。如果只详写一件事加以感悟,就要把一件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层次分段来写,思路要清晰。议论文可按照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路展开。
可以采用小时候和现在的对比写法,写出自己的改变,认识到人可以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断地认识新的自己,进而改变自己。采用并列式,写一写自己的优缺点,写写别人眼中的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采用总分总式,首先点明论点,然后分析为什么要认清自己、怎样认清自己,最后总结认识自己的意义好处等。
范文展示
[学生范文1]
芬芳盈怀
走过春暖,看过夏蝉,赏过秋叶,挺过冬寒。行走在人生路上,在时光流逝中收获芬芳香气盈怀。
北国四月,乍暖还寒,于习习微风中获得芬芳盈怀。
四月的风,唤醒了沉睡的绿芽。遥望那排排绿柳是春轻薄的绿。虽说无南方的百花齐放,却有那一枝粉黛笑语盈盈。然而天总是那么阴睛不定,一阵雨将美景化为带色的水雾,朦胧不清。听着那雨声,我心中一片焦躁,一咬牙决定直奔回家。低头冲出校门,只听得雨打叶声,未感到雨水滑过。抬头发现一把伞,是你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你总是作为一个朋友鼓励我,支持我。那一刻雨水的泥土气息和路边杏花芬芳撞入我心。
朋友如一把伞,撑起从未下雨的天空,与朋友为伴无意中芬芳盈怀。
校园温情,青春飞扬,于不散书香中获得芬芳盈怀。
百日誓师后看着黑板上不断减小的数字,心中是无尽的焦躁不安。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却让我越来越茫然,就如海上的船失去了方向。而这样的后果只有成绩开始下滑,终于,一次考试后我又差出了新高。在一个课间,老师叫我出去。心中恐惧的旋涡将我一点点拉扯进去。可当老师温柔的话语响起并不是责骂而是鼓励。老师身上常年积淀的书香气安抚了我的心,成为那航灯指引我前行。
老师如一盏灯,指引我在正确的路上前行,不知不觉芬芳盈怀。
灯光如豆,茶香绕梁,于夜半三更获得芬芳盈怀。
一模前夜我抓紧一切时间想多复习,哪怕只提0.5分。不知不觉夜已过半,夜华如水,缠着灯花落到卷子上。门开了,母亲端来一杯热茶,我接过,指尖是一片温暖,母亲的温度温暖我心。母爱是那折不断的柳,总是环绕在你的身旁;母爱是那喝不完的茶,扫去你的疲倦,推动你走向远方。喝下茶的那一刻,香气直逼心房。
母亲如一阵风,吹散我心头的乌云,有母亲为伴总能收获芬芳。
我愿以芬芳为伴行走在人生路上,跨过一路山高水长。在这个奋斗的年龄收获芬芳盈怀,放弃安逸行向远方。
[点评]此篇作文是散文体裁。开篇用环境描写点出了文题,为下文叙述的三个片段做铺垫。主体部分取三个片段,分别是朋友的温暖、老师的教诲、母亲的关爱。每个片段又层次分明,先是总括事件,然后描写画面,最后以比喻句总结并扣题。三个片段构成递进式结构。结尾与开头做到首尾呼应,但是是强迫性地进行呼应,如开头引出题目的过程中,前几种现象在客观上与题目没有因果效应。因此导出题目有点牵强,结尾亦然。
总体看作为应试作文,主题鲜明突出,表达了真实情感,结构严谨,写作连贯,语言流畅。
[学生范文2]
丰盈己身
“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胡先生如是说。遂只有丰盈已身,才能在世界上有一立足之地。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鸡,宣王每十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都回答没养好。在旁人看来,纪渻子的鸡可能已经很厉害,但事实上鸡只会“自大”,没有实干,直到最后到达了“八风吹不动”之境,不战自胜。物如此,人亦然,丰盈己身,方可成功。
览古今,观中外,无数的名人并不露锋芒,恰恰相反,而是有内在,不外露。
古有“500年来之完人”的曾国藩,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无时不在学习、读书、借鉴别人的经验,然而,他却非常谦逊,能在事业巅峰之时急流勇退,正是他这种精神,才能在官场上游刃有余。再观今日邓稼先,身上便有一种中庸、不外露、平和的智慧,使人虽感平和却又“光芒四射”。由此观之,不张扬,不露锋芒,才能做到八风吹不动的成功与淡然。
不但个人,集体更应该具有丰盈已身,才能战胜别人的觉悟。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战战兢兢,才能将事业推向顶峰。”也正因为这种忧患意识,海尔不断充实自己,将事业推向顶峰。然而,反观某些企业,则不将自己变得强大,而将精力全用在攻击别人身上。这样没有内在支撑,一味地向外,终会失败,最多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一个集体如此,国家亦然。
在世界格局逐渐多极化的趋势下,不将自己变强大,怎能在世界立足 习总书记也强调,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这不正是一个民族丰盈己身的过程吗 国家的强大来源于文化的优秀、人民的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别的国家才不敢轻易冒犯。试想,若国家内部空虚,只是一味地扩张,怎会在这个世界上长久存在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充盈自己,将来用知识为祖国报效出力!
修身治学,皆须丰盈已身,凡有所学,皆成品格。丰盈已身,披靡前行,成功就在彼岸。
[点评]引述材料精炼,分析材料不到位。前两段谈的是一个问题,但无层次感,重复。
从个人层面论说观点,下面过渡到集体层面,国家层面,逐层递进,层次清晰。
结尾两段联系实际,文字厚重,对“求学修身的最深刻启示”阐释深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