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有效复习,合理应试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没有针对性)
2、教学方式单一 (满堂的讲+机械的练)
3、织线成网效率低下(忽视、过繁,过长,参与
度低,优越性没被充分认识)
4、蜻蜓点水式的梳理 (看似都理到,实则无效)
5、问题缺乏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单一
(没有举一反三,缺少学练结合)
6、不重视思维缺陷的暴露与完善(缺乏对错误的预设)一、当前科学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1.整合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2.基于目标,精心选择和设计检测练习3.基于学生,有效建构知识体系4.重视双基,严守课堂教学底线5.重视应用,悉心提高迁移能力二、科学复习教学的建议三、答题指导策略——主观表达题的答题方法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学生试题利用知识方 法建立模型从情境中 识别问题问题答案已知 条件问题情境合理运用例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动浇花机模型。
其原理是: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容器内
压强增大,使水流出。温度下降时,容器内
压强减小,外界空气从细管进入容器内,使
得下一次温度升高时又可以浇水。
针对这一自动浇花机,某兴趣小组想了
解其浇水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取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水,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然后用不同功率的台灯等距离照射,每隔相等时间记录水滴数。
(1)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
(2)若该自动浇花机因容器盖未旋紧而漏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 。1.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①因变量浇水快慢(速度)
②变量是光照强度(强弱)
③表述的是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变量:浇水快慢(速度) 、水流快慢或相同时间内水的滴数,只写水滴数量、相同条件下水滴数太笼统要扣分。
自变量:光照强度(强弱)(光线强弱、光照的亮暗、外界温度的高低)等;如只写光照或光照大小、台灯亮度、台灯功率大小、不同功率的台灯、温度升高的多少或快慢、水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热量都扣分。
表述成猜测、结论或操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位置颠倒等都要扣分。表达时要注意的是:
“问题” 应该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通常格式是:
“因变量”与 “自变量”有什么关系?
“因变量”与 “自变量”有关吗?
“因变量”会随 “自变量”的××而××吗?
“自变量”会影响 “因变量”吗?正确答案:
①浇水快慢与光照强度(或外界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②浇水快慢与光照强度(或外界的温度)有关吗?
③浇水快慢是否与光照强度(或外界的温度)有关?
④浇水快慢会随光照强度(或外界的温度)增强而加快吗?
⑤光照强度(或外界的温度)会影响浇水的快慢吗?探究题失分的原因:审题不清——不注意题中的关键词、隐含条件、问题的指向。解题必需的知识、技能、方法有缺陷答题时言语不规范、归纳不完全、与问题不匹配、逻辑不严密等。
粗心大意——造成技术性失误。
习惯差——书写不规范。2.对建立猜想或假设能力的考查猜想:是根据经验对题中涉及到的现象进行的主观判断,可以使缺乏根据的,一般用“可能”来描述。 假设:是对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或可能的因果关系的叙述。假设:种种迹象表明事情的本来面目是这个样子的,即有一定的证据,但证据不够充分,带有一定的假定性。答案格式:
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
自变量会影响因变量
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作用
因变量会随自变量的××而××例: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点光源的高度会影响影子的长度 点光源越高,影子的长度越长。
影子的长度与高度有关。
影子的长度是否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
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吗?
光源的高度可能与影子的长度有关。
影子越长,点光源越高。学生的答案:(1)参考答案:3.得出有根据的实验结论的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
1.获取信息进行比较思辩的能力
2.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3.分析(图像、数据)、运用原理解释现象,将数据转化成图形能力和语言概述能力。例1: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贮存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某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蔬菜存放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升高。
假设二: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
他们选用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三种蔬菜分别采用室温贮存、冰箱贮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数据整理如下表:(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一,他的依据是: ▲ 。
(2)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二。查阅资料得知,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代谢作用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请你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 ▲ 。
(3)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于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就亚硝酸盐含量而言,你认为何时食用比较合适? ▲ 。(1)六组数据(表中数据)全部跟他的假设不一致 ;
六组数据(表中数据)都显示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不是在一直升高;
六组数据(表中数据)都显示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先升高、再下降后又升高;
(2) 低温时,新陈代谢比较慢 ,使产生的亚硝酸盐减少
(3)在低温保存时,在第4天食用比较合适。
常温下,新鲜食用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例2: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2)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3)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 只含 ▲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A B C D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 ▲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
个 ? ▲ 4.对实验方案评价的考查 要对题中的方案进行评价,必须理解其方案的设计依据和意图,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异同处,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科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在对实验方案评价时,要思考这样几点:
1、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2、实验步骤是否合理科学;
3、有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实验取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偶然性;
4、有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是否单一变量。
5、从环保、节能、经济性、安全等角度分析。例: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的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简要说出操作方法)。(下操作性定义)答案:
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10℃~25℃之间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进行重复实验
(3)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例: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风力火箭发射高度是否受
火箭的质量、箭尾空心锥体的锥角大小的影响,
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大功率鼓风机提供风力火
箭升空的动力,推动火箭向高空发射。
兴趣小组成员制作了若干个风力火箭作品,在
无风环境中进行实验,分别记录火箭发射的高度
(以楼层高度表示)。每个作品均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平均值,记录数据并绘制成 图甲和图乙所示的柱状图。 (1)每个作品均做3次实验,并取其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乙发现,锥角对火箭发射高度影响不大,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