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8 17: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最 后 一 课(法) 都德最后一课作者简介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
院院士。他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
《回忆录》多卷。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
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
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
《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
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
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
课》和《柏林之围》成为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 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 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 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 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 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 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 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背景简介返回目录最后一课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胳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返回目录最后一课关于小说小说的
三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复述故事情节1、小说的线索: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2、小说是以什么顺序来安排情节的?可以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提示:最后一课文章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一层:上学之前(1—6)第二层:上课之前(7—10)第三层:上课经过(11—24)第四层:宣布下课(25—30)返回目录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我不喜欢小弗郎士: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贪玩、总迟到、不爱学习,还不关心自己的国家……
我也不喜欢韩麦尔先生: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好老师,他体罚学生,拿戒尺打学生;不叫学生学习而去替他浇花;甚至他干脆给学生放假,自己去钓鱼;也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在这最后一课上还不认真讲课……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并从文中找出理由 。人物形象最后一课人物形象---小弗郎士 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表现在:上学迟到,分词
不会 念,想逃学去玩。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
得有趣。(独白式的心理描写)2、有较强的意志力。表现在:通过对景物的感受,
虽然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
军队在操练,而他也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
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
跑去”,有一定的意志力,最终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最后一课人物形象---小弗郎士(主人公) 4、有较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听了铁匠的话,想到
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
的小院子。小弗朗上的这些性格特征说明他并不是
一个坏孩子。3、对敌人的恨。表现在: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又出什么事了”,(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
命令了)“一切坏消息”都说明了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
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
心的。心理描写
最后一课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
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 ;最后,韩麦尔先生
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 。外貌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情景表演试想你就是文中小弗郎士或韩麦尔先生,你能否将你最感兴趣或最能体现主人公心理状态、形象特点的地方,通过你的表演给大家再现当时的情景。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 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 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 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 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中心思想返回目录环境描写请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最后一课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返回目录最后一课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