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师说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1 16: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师说》复习学案
新洲职高 王米玉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能力层级:B级(理解)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文学常识、名句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2、梳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惑”“师”“无”“所以”,虚词“之”“而”“其”“乃”“则”,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要点回放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阐明了自己对师生关系的见解,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文学常识
韩愈,字____,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________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选自他的《昌黎先生集》。
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古文运动:唐代中叶散文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的骈丽文风,恢复先秦两汉等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韩愈、柳宗元等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经过二百多年,终于恢复了“文以载道”、“言之有物”的传统,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
“说”:“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师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
三、名句默写(分组检查)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
⑵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08年福建卷)
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
⑷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四、文言知识梳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吾从而师之    
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学而大遗
不耻相师
则群聚而笑之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从而师之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四)、一词多义
1、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之不解
人非生而知之乎,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师道也
不耻相师
3、 无:
圣人无常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五)、文言虚词
1.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2.而
犹且从师而问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其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未见其明也          
5.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6.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不拘于时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五、翻译巩固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                                      
                                         

六、体验高考 (课外完成)
(2010年湖北省高职统考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②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③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选自《高帝求贤诏》)
注:①伯:通“霸”,此为“称霸”。 ②奚:疑问代词,“何”的意思。
③游:交游,此主为“愿为国家效力”。
1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特:只有
B、皆待贤人而成名。 待:对待
C、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患:弊病
D、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亡:通“无”
1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C、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采草药》)
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13、下列各项中,与“士奚由进”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验之以事。(《张衡传》)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14、下列各项中,对汉高祖刘邦求贤的主要目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报偿帮他“共平”天下的贤士。
B、为了治理国家,继续世代宗庙不绝。
C、为了使自己成为像周文王、齐桓公一样重贤的人。
D、为了给贤人开辟一条提拔任用尊显的渠道。
15、请将以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