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9 07: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下列关于四地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4.据图判断,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为1.49万km2,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然而,以色列人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建成了现代农业,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创汇。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约3倍于现在的人口。据此完成5~7题。
5.制约以色列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热量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淡水资源
6.以色列扩大人口容量的主要途径是( )
A.大量进口资源 B.提高科技水平 C.降低消费水平 D.大力发展交通
7.根据材料判断,以色列的人口合理容量( )
A.小于人口容量 B.等于人口容量 C.等于环境承载力 D.大于人口容量
最右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表为“某年份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此完成10~11题。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0.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
A.从城市到农村 B.从城市到城市 C.从中西部地区到沿海地区 D.从农村到农村
11.影响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
读右图的漫画,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少生、优生”
③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生育观念变化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降低城市化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环境污染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约为102~107。下图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叙述,分析正确的是(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没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15.图中显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生育意愿逐步摆脱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的束缚
B.受政府政策干颁的影响
C.受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孕期性别鉴定的准确率日益提高
D.妇女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所在城市的住宅、商店、工厂的地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历史背景不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功能 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
C.城市中心只对商业有吸引力 D.影响地租的唯一因素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17.如果由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该市住宅区的最佳区位范围是( )
A.OA B.AB C.BC D.OB
读“某区域城镇分布示意图”(右图),完成18~20题。
18.该区域服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该区域商业服务范围最小的城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有关不同规模城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差 B.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 C.小城市的数量较少 D.小城市的住房较紧张
下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的城市面积扩展情况,据此完成21~23小题。
21.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
A.城市人口的增加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22.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23.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右图为“我国2013~2019年城镇、农村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右图反映出我国( )
A.城镇与农村人口总量不变 B.城镇化起步较晚 C.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D.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5.处于图中阶段的城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没有功能区划分 B.住房紧张 C.大量人口外迁 D.大量工厂外迁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对各种交通工具和个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公交车)的行驶道路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某些城市已经开始实行人、机动车和公交车分流行驶。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法规颁布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明确交通工具的活动范围 B.改变道路的布局结构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27.下列最可能率先实施人车分流的城市是( )
A.北京 B.兰州 C.雄安 D.昆明
2021年我国因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且城市内涝严重。据此完成28~30题。
28.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29.暴南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拥堵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系统能力弱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30.下列不属于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措施是( )
A.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B.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C.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降低人口密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表
距离(千米) 0~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万人) 39054 26740 33452 10344
占总人口(%) 35.9 24.3 30.4 9.4
面积(万/km2) 97 133 235 495
占总面积(%) 10.1 13.9 24.5 51.5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占总人口(%) 64.9 17.2 7.7 8.9 1.3
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239.9 315.9
占总面积(%) 15.0 10.2 16.9 25.0 32.9
(1)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距离海岸带______________千米、海拔______________米的地区,说明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趋向性。(3分)
(2)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密集区人口稠密的原因。(4分)
(3)从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原因。(3分)
32.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2分)
(2)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
(3)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各两点)(4分)
3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4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4分)
(3)说明该城市重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2分)
34.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工业化。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率为85%,世界平均城市化率为55%。图-为“2010~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走势图”,图二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一,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率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图二,简述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3分)
(3)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5BBBCD 6—10BACBC 11—15ACBAC 16—20BBADB 21—25BCBDB 26—30CACBD
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
31.(10分)
(1)0~200 <200 沿海地区 平原(地势低平) 地区(3分)
(2)特点: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1分) 原因:东南部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经济发达,文化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任答三点即可,35分)
(3)不能。(1分) 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2分)
32.(10分)
(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2分)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4分)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2分)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2分)
33.(10分)
(1)A>B>C(1分)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3分)
(2)D地。(1分)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邻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⑤交通比较便利。(任答三点即可,3分)
(3)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2分)
34.(10分)
(1)主要特点: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水平较低,后阶段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3分)
(2)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资源和能源紧张。(任答三点即可,3分)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⑤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⑥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任答四点即可,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