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8 18:46:59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法) 都德最后一课课前热身(抢答)1.作者都德写的是最后一堂什么课?
2.主要人物是哪些?
3.文中的“我”是谁?
4.你知道本文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法语课小弗朗士韩麦尔小弗朗士小说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作者简介:时代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关于小说文学常识小说三要素文学常识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胳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需要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宁可( )安宁nìngníng( )字帖( )请帖( )妥帖( )强迫( )强劲( )倔强tiètiětiēqiángqi?ngjiàng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高尔基
1、这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情节分析2、小说发展部分是分三个层次来写的,怎样划分?3、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行文顺序的?4、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朗读课文第l一6节
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 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 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3、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认为比学习有趣。说明我天真、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 4、“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我能管住自己?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 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
(1-6)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没有学好功课,也很幼稚,但同时他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
  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请填写下表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
穿着漂亮的礼服有镇上的人没有镇上的人异乎寻常!阅读11至23段
讨论:
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用书上的话回答) 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一消息?
2、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又柔和又严肃"。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 "万分难过,坏家伙"、"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现在我明白了"。 3、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4、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总结: ???? 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朗读最后一部分
讨论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从先生的脸色中可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人物本篇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些?谁是主要人物? 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请同学们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1 “我想就别上学了” 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提问。 ◎2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3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 ?◎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请完成下面表格。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一向空着 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 ? ◎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请找出有关语句。? ◎1 “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2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 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5“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分析人物小弗郎士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为什么会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祖国的悲愤、痛苦的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所以觉得他的形象高大。总结人物小弗郎士 (5)归纳小结: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从不懂事、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上学的 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上最后一课时怕骂、贪玩 吃惊、诧异 难过、懊悔 悲伤、愤怒 (幼稚) (成熟) 分析人物韩麦尔先生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在文中找出来。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分析人物韩麦尔先生 外貌描写: ?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描写。表现了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神态描写:柔和、严肃、惨白、呆??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分析人物韩麦尔先生 动作描写: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 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最后……” 评论法国语言?? ◎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的思想感情? 转、拿 、使 、写找出表现韩麦尔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分析它的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人?情节人物小弗郎士韩麦尔宣布下课上课中上课前贪玩 怕老师
不爱学习 不懂事热爱祖国 热爱学习 理解老师转变行为:认真执教
语言:自责 赞美
服饰:极为庄重动作:书写“法
语言:哽咽
脸色:惨白升华总结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有何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2)“我亲爱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3) “散学了,——你们走吧。”(解释说明)(声音的延续)(意思的递进)重点研读环境 环境描写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1、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等,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
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表现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有反衬故事悲剧气氛2、社会环境:“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两句,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暗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语句赏析一颗璀璨的明珠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语句赏析2、“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全句有什么含义?比喻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使法国人民失去自由比作监狱。只要牢记自己的祖国,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反复,强调阿尔萨斯和祖国永远在一起,表明祖国和家乡在人民心目中神圣地位。 3、“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表现作者对祖国文字、祖国语言的热爱。4、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达出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问题探究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以小男孩我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愤与沉痛。问题探究 ◎小男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概括小说的主题 法国作家都德写的小说《最后一课》通过 省的一个小学生 在最后一堂 课中的 和 ,真实的反映了 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 和对祖国的 ,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 国人民崇高的 精神。(这种崇高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阿尔萨斯小弗朗士法语见闻感受法悲愤热爱法爱国主义爱国,首先学好你的母语。学习启示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用心关心细心耐心专心分心伤心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中国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民族气节是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民族气节是林则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凛然不惧!民族气节是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首先学好母语。努力学习,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以《下课以后》为题,用第一人称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利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