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7.1认识小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7.1认识小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14: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认识小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3 能把以角、分做单位的数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 4?能把以分米、厘米做单位的数改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 探索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2 初步了解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希望学生学习小蜗牛一样不断攀登、永不放弃的精神来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重点 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难点 建立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彩笔、直尺、作业纸、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及要求
情 境 导 入 谈话导入,引出小数。 师:宋老师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课件出示: 12元 3元5角 0.3元 1.2元 2.45元 11.60元 美工刀、铅笔、橡皮等,用了多少钱呢? 课件出示:铅笔用了0.3元,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小数 师:没见过,你怎么知道它叫小数的? 生:老师以前提到过的。 师:爸爸妈妈也提到过,生活处处有数学。
自 主 探 索 与 交 流 研 讨 二、结合情境,认读小数。 师指着0.3问学生:会读吗? 生:零点三 师:这个小数大家会读了,下面再看这些商品的价格,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有人说小数非常好认。小数长得很特别。 生:前面有零,后面有点。 师:这叫什么点? 生:小数点。 师:每个小数都有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小结:同学们,像0.3、1.2、2.45、11.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我们再一齐读一读,你还能发现读法上和整数有什么不同么? 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特别注意对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的读法指导。 师:除了在商品价格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学生举例。(预设:身高、考试成绩、饮料上的容量、体检时的视力) 教师在课件上再出示几组数据: 王阿姨买了3.05千克的西红柿。 2、小明今天的体温是36.6℃,体温正常。 3、小红的身高是1.2米。 4、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40平方米。 5、一位三年级同学的体重是30.25千克。 6、一场电影的时间大约是1.5小时。 师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再任选两个小数把读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开火车读数,根据情况纠正错误。 师再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3.05、48.40、30.25,一个零都不读的是哪个? 生:30.25。 三、探索推理——初步认识小数含义 课件出示: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3元。 师:0.3元是多少钱? 生:三角。 师:三角钱。板书:三角。有一元吗? 师: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或这条线段看成是一元,你想到在这个一元里表示表示零点三元吗?拿出作业纸,在上面表示出来。 1元 1元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小组讨论,小组长把大家都同意的不同的方法收集起来。 预设: 组1:我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十份,涂其中的三份,就表示0.3元。(分成小长方形) 我也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三份,涂色部分表示0.3元。(分成小正方形) 我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段,括起来其中的3段。…… 生质疑:为什么都是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3份? …… 师参与:图形不同、分法不同,为什么都是0.3元呢? 师:看到刚才的过程,在学习什么时候用到过? 生:学分数。 师:你是不是想到哪个分数了? 生:十分之三。(板书:3/10) 师:原来0.3跟十分之三表示的意思一样。 师:如果还有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你能不能随便表示几份,写出它表示的小数和分数。 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老师巡视。 师:哪位愿意来展示一下。 生1上台:我把它平均分成十份,涂一份,表示十分之一,零点一。 生2:我把它平均分成十等份,涂其中的三份,是零点三,就是十分之三。 生3:我把一元平均分成十等分,涂其中的二份,是零点二,就是十分之二。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有没有涂更多的? 生4:我把长方形平均十份,涂了其中的七份,是零点七,就是十分之七。 师:现在来整理下。有人是涂了一份,就是十分之一,就是零点一,还有人涂了两份,是零点二,也就是十分之二……(课件演示),一直涂完。涂满就是一元了。 师:从前面的数字,能看出点名堂? 学生思考。 生:就是如果是零点三,就是十分之三。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师:给他点掌声!十个零点一就是一。 师再出示一把尺子 ?元 生:1.4元。 师出示钢笔9.8元,让生用语言描述怎样用这样的长方形表示。 生:9个完整的长方形都涂满,第10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8份,合起来表示9.8元。
巩 固 与 提 高 师:如果还有一个长方形,表示“1米”,你能不能在这个长方形纸上表示0.3米。 学生汇报: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师让学生横向和纵向观察思考: 1、0.5、0.7、0.3……,这些小数不同,在表示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0.3米、0.3元单位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把这个长方形近似地看作一把米尺,用它来测量一条绳子的长度,你们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吗?为什么? (
1米
) 1米 生:0.7米,因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绳子占其中的7份,所以是0.7米。 师:0.7米也是几分之几米?几分米? 生:0.7米=7/10米=7分米 师:谁能再说说0.1米、0.5米、0.9米又等于几分之几米?几分米呢? 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第二根绳子,超出1米,让学生想办法测量? 预设:可能想到量完1米后做好标记,再接着量。还可能想到用两根这样的米尺连在一起量…… 师出示2米长的尺子,学生观察测量绳子长1.2米。 师:如果把米尺这样1根1根地接下去,就形成数轴。 教师出示数轴,并出示整数0、1、2、3……我们把每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就出现了小数。教师指定几个点让学生用小数表示。 师出示购买火车票问题: 火车票购票规定:身高在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身高在1.2米——1.5米的儿童买半票。身高在1.5米以上的儿童买全票。小红身高1米4分米应该怎样买票? 生:1米4分米=1.4米在1.2米——1.5米区间里,买半票。
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收获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小数的历史。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到了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例如:64.12 ┻|||| 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 有了阿拉伯数字后,先后出现了像这样表示小数的方法。 3 12 3| 12 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用小圆点“.”表示小数点,确定了现在表示小数的形式。 师:小数的世界并不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小数的世界里探索。
板书 设计 认识小数 0.3读作零点三 2.45读作二点四五 11.60读作十一点六零 小数点 0.3元=3角=3/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