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08: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引导学以致用。
登 幽 州 台 歌
陈 子 昂
一、资料链接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
(一)幽州台
陈子昂(661一702),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字 , 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 。代表作有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伯玉

陈拾遗
(二)作家作品
(三)背景资料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公元696年,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登幽州台歌》等歌。
二、预习检测
念天地之 ,独chuàng( )然而tì( )下!
悠悠


2.理解词义
①古人、来者: 。
②悠悠: 。
③怆然: 。
④涕: 。
1.字音字形
那些能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三、诗歌朗诵
《登幽州台歌》朗诵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把握节奏。
登 幽 州 台 歌
陈 子 昂
前 不 见 古 人,
后 不 见 来 者。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
/
/
/
/
/
/
/
/
/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那苍茫天地广大无垠,我不禁黯然悲伤,眼泪纵横!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孤独悲伤
《登幽州台歌》吟唱
四、赏析古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
内容: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表现手法: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情感: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qióng)“独”影,互为映照, 出人的孤单渺小。
炼字、表现手法: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体现诗人理想破灭, 的心情。
衬托

孤寂郁闷
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感: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登幽州台歌》的哲理
五、针对训练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B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独怆然而涕下”中的“独”字。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天地之悠悠”与“独”的对比,衬托出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3.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俯仰古今,联想到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和后世明君贤士,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4.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诗人胸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形象。
【课文主旨】
《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诗人登楼远眺、
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 、
的悲愤和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失意孤独、 的情怀。
凭今吊古
苍凉悲壮
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寂寞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