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专题
授课人:人教版
第 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6
目录
1
2
3
习作内容
习作指导
技巧点拨
4
佳作讲评
1
习作内容
1
习作内容
学习本单元,我们在《剃头大师》中认识了怕剃头的小沙,在《我不能失信》中认识了守信用的宋庆龄,他们鲜明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故事大王、运动健将…”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准?围绕以上问题先和同学交流,然后选一个人写一写。
1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1.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和你想到的词语,从你身边选择一个符合某个特点的人写一写。
2.把你看到这个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想到某个人的原因写清楚。
1
习作内容
注意事项
1.特点鲜明(写出身边人与众不同的特点);
2.事例典型(所选事例要能表现人物特点,把人物的特点写鲜明、突出);
3.描写生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进行描写,让人物活灵活现,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身临其境之感)。
1
习作内容
特别提醒
本次习作让写的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在写人物时,有不少同学只是对人物的特点作简单介绍,没有写出具体的事例,导致人物特点不鲜明,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有的虽然也写到了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事例,但是事例不典型,不具有代表性;有的同学在写人物时语言平淡,没有掌握描写方法,导致人物描写不生动。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并在事例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这样就能表现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1
习作内容
说出身边的人最大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选择符合的事例。
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初步在习作片段中,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和对话。
2
习作指导
2
习作指导
抓住人物的特点
特点就是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写人的文章人物特点要鲜明,是这个人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人物鲜明的特点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如“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等。
2
习作指导
例文节选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足球场踢足球。突然,我被对方球员撞倒了。我站不起来,痛苦地坐在地上。我的好朋友某某,他远远地看见我受伤了,立刻转身,拔腿就向我跑来。来到我身边后,身子弯着,半蹲下来,焦急地询问我的伤势。询问完,他踏出左脚,伸出右肩膀,把我的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最后,他一步一步地扶着我走向校医室。我觉得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2
习作指导
事例要典型
事例典型指的是事例能准确而集中地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人物特点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运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而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有很多,我们不必一一写出来,要精选一两件典型的事例。
2
习作指导
例文节选
“‘昆虫迷’?这不是在说我表哥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抽屉里、书架上……甚至连床头也不放过。他还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去野外捉虫,有时候捉到兴起,连饭都忘记吃……”
2
习作指导
描写要生动
描写生动就是通过描写把人物写活。要想把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写生动,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习作指导
例文节选
“繁漪……高而白的鼻梁,薄而红的嘴唇死死地刻在脸上,如刻在一个严峻的假面上,整个脸庞是无表情的。只有她的眼睛烧着心内疯狂的火……”
这段人物描写巧用修饰词“高而白的”“薄而红的”“死死地”“严峻的”“疯狂的”,刻画出繁漪这样一位敢爱敢恨、争取独立自由,却又在重压下精神被扭曲的女子形象。
3
技巧点拨
3
技巧点拨
如何开头
这类文章的开头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你写的人物的特点,也可以设置疑问,还可以用外貌描写开头。文章开头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为了使开头能够吸引读者,大家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3
技巧点拨
如何开头
开门见山:
例1:瑞瑞是我的同桌,他幽默风趣,简直就是我们的“开心果”。
例2:在我家,最受捧、最讨人喜爱的当然是我那四岁的“淘气包”小弟弟。
3
技巧点拨
如何开头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例1:小小的年纪,就被人称为“武术家”,这是很了不起的!我的同学——某某某,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你看,他来了。
例2:我的爷爷七十岁了,长得慈眉善目的,可是弟弟一见到他就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外貌描写服务人物特点:
既然是写人物,我们肯定要写他的外貌。在写外貌时,最好与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起来。比如写乐天派,那就从他“每天脸上挂着笑容,眼睛炯炯有神”这些方面来描写。对于“皮肤是什么颜色、个子多高等等”,和乐天派没有多大关系的,可以不写。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人物的言行、事件是写作的重点: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写作时,同学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可以采用“一人一事一特点”“一人多事一特点”或者“一人多事多特点”等不同的形式,不过最后一种情况现阶段并不推荐。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人物的言行、事件是写作的重点:
例如写乐天派,就写他遇到困难、受到打击后,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并鼓励大家迎着困难前进,这就是一种乐天派的精神;如果写运动健将,就写他在跑步比赛时,如何轻松地夺得冠军。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人物的言行、事件是写作的重点:
语文课上碰到不认识的字,老师说:“找字典,自己查!”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说:“动脑子,自己想!”就连平时的黑板报或大扫除一类的“大事”,她也说:“班长带领班委,你们商量着办!”要知道,这些事别的班都是老师在做。她还常说:“你们已经三年级了,是小大人了,应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了。”哎,老师真懒!不过,还别说,懒老师却带出一班勤学生!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注重细节描写:
“我父亲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这一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菲利普紧张恐慌的心理,他非常害怕那个又穷又臟又老的水手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于勒。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注重细节描写: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这一段写的是蔡老师惩罚“调皮”的学生时的动作细节。一个“敲”字已经写出了动作很轻,而“敲”的前边又用“轻轻”一词来修饰,写出老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突出了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
3
技巧点拨
正文部分
注重细节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它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系列艰难的动作细节,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突出了父爱这一主题。
3
技巧点拨
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点题的方式来突出中心,也可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感受,还可以顺其自然结束。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收尾都应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3
技巧点拨
文章结尾
1.自然结尾法
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随之结尾。这种结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的文章。
例:“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作结尾,读完课文后,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只觉得痛快淋漓、干净利落。
3
技巧点拨
文章结尾
2.点题式
这种结尾,是用简练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归纳,揭示文章中心。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但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
例: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时时为别人想得多,却为自己想得少。因为爸爸经常帮助别人,所以邻居们都叫爸爸“老好人”。
3
技巧点拨
文章结尾
3.启发式
这种结尾,语言含蓄,余味无穷,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想象。
例:“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號叫。”
3
技巧点拨
文章结尾
4.抒情式
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
例: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位时时叮嘱我、关爱我、唠叨我的老人。奶奶谢谢你,感谢你无私的爱弥补了我母爱的空缺!真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天天开心,长大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敬您!
4
佳作讲评
4
佳作讲评
大嗓门儿奶奶
一说起奶奶,熟悉她的人首先会想到她的大嗓门儿。奶奶的嗓门儿大,在我们小区可是出了名的。不信?跟我来瞧瞧。
一天,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奶奶大声喊:“不好了,要下雨了!快收衣服!”奶奶刚把衣服收好,豆大的雨点儿就落下来了。这时,她突然看到晾在对面阳台上的衣服、被子,嘴里嘟囔着:“东西再不收就淋湿了。”然后她扯着嗓子喊:“下雨了,快收衣服!”奶奶的声音好像有穿透力,对面的邻居们听到奶奶的大嗓门儿,都从窗户里探出头来,看到下雨了,就急忙收衣服去了。
4
佳作讲评
大嗓门儿奶奶
一天中午,电力公司的一位叔叔来查电表,发现我家所在楼层的声控灯时而亮时而灭,还很有节奏。他觉得奇怪,就问正在楼道里和人聊天的奶奶。没想到,奶奶话一停,灯就灭了,一张口,灯又亮了。加上奶奶说话节奏快,整个楼层的灯光就像在跳舞。“老人家,您的大嗓门儿就是声控开关。”叔叔边说边笑。
悄悄告诉你,我们家人在和奶奶通电话的时候,都不把听筒放在耳边,而是放得老远。要问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奶奶嗓门儿大,我们怕震坏了耳朵。
4
佳作讲评
点评:小作者先交代奶奶的鲜明特点是嗓门儿大,接着用下雨时叫邻居收衣服、聊天震得声控灯时灭时亮、和奶奶通电话的家人把电话放很远这三个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嗓门儿大的特点。全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同学们学习的习作。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