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20:55:13

文档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0小题,第1-10小题每题2分,第11-20小题每题3分,共50分)
1.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
A.植物叶肉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神经细胞
2.下列表示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
A.AAXHY B.aaXHXh C.AaXHXH D.AABb
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4.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卷毛与白毛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豌豆子叶的黄色与绿色 D.小麦有芒与无芒
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A与b B.D与d C.E与E D.f与f
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C.细胞分化致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D.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细胞核体积缩小,核膜内折
9.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低于红细胞的全能性
B.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都能表达
C.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该细胞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D.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标志就是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
10.下面两幅图均可表示细胞周期。关于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分生区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均具有细胞周期
B.图1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b段或b+c段
C.图2中,B→A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
D.图1的b期存在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的变化
11.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卵细胞 D.肾脏细胞
12.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如果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 )
A.Aabbcc B.Abc C.AaBbCc D.AABBCC
13.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在植株间自由授粉的情况下,子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14.遗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下列哪项过程中( )
A.受精作用 B.配子形成 C.有丝分裂 D.细胞分化
15.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精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16.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组合
1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妨碍了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B.衰老的细胞体积增大,使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
C.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D.细胞衰老可能是由于分裂次数增加而端粒变短使DNA受损所致
18.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涉及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B.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F1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来源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的遗传现象
19.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多株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如果将亲本紫花植株自交,F1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 )
A.3∶1 B.5∶1 C.11∶1 D.5∶3
20.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题,共50分)
21.(共8分)下图的四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丙、丁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
(2)丙细胞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_____期。
(3)发生联会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4)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22.(共10分)下图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Ⅰ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___________;两病都有的几率是___________。
23.(共10分)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共10分)如图为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母本是___________。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要干净、全部、彻底;操作后要套袋。
(2)如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态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回答相关的问题。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性状表现及数量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12 0
B 皱粒×皱粒 0 107
C 圆粒×圆粒 126 41
根据组合____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杂交组合C交配时,假设含有隐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共12分)如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成的两个个体,请据图回答:
(1)白化病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遗传病。
(2)6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9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2021-2022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答案
1.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只有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详解】
植物叶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造血干细胞能分裂成新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含有等位基因的为杂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为纯合子。
【详解】
没有等位基因的称为纯合子,AAXHY为纯合子,其余选项均为杂合子。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雌雄同株的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
①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只白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
②用杂交法可以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③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子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子,并淘汰隐性个体;
④用测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时,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子。
所以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
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D正确。
故选A。
5.A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
A、狗的卷毛与白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子叶的黄色与绿色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小麦有芒与无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
【详解】
A、A与b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A错误;
B、D与d是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B正确;
C、E和E,f和f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 (1)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4、实质: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5、易错点: (1)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一般来说,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但在离体人工培养条件下,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够脱分化恢复全能性。
【详解】
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分化的基础,A正确;
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具有持久性,B正确;
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C错误;
D、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D正确。
故选C。
8.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积累;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详解】
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A正确;
B、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B正确;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C正确;
D、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A、红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所以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要高于红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都能表达,B错误;
C、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C正确;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a、c段更长,是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d是分裂期,完成细胞分裂。分析图2可知,顺时针B→A为间期,A→B为分裂期。
【详解】
A、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1中的a+b段或c+d段表示,B错误;
C、分裂间期一般远远长于分裂期,图3中,B→A应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C错误;
D、图1中的b期包含细胞分裂的前期,所以存在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符合题意;
B、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精细胞是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肾脏细胞属于特殊的体细胞,是经有丝分裂产生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的过程,仅在生殖器官中发生。
【详解】
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说明与细胞Ⅰ一起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Ⅱ的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因为细胞Ⅰ和Ⅱ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Cc)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AABBCC,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选D。
13.B
【解析】
【分析】
在植株间自由授粉的情况下,求子代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时,可先求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然后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求出相应概率。
【详解】
依题意可知:由于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因此只有抗病植株能够产生后代。在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各占1/2,进而推知该抗病植株群体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为3/4R、1/4r。可见,在植株间自由授粉的情况下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1/4=1/16,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A错误;
B、配子形成过程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个体发育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错误;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D错误。
故选B。
15.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详解】
A、该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是精细胞,A错误;
B、该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是精原细胞,B错误;
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但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B不符合题意;
C、两个亲本个体间不能自由组合,C不符合题意;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D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积累;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详解】
A、衰老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A正确;
B、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因而代谢变慢,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正确;
D、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端粒学说认为细胞衰老可能是由于分裂次数增加而端粒变短使DNA受损导致的,D正确。
故选B。
18.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
A、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涉及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
B、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B正确;
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和交换、母系遗传等现象,D错误。
故选D。
19.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CD、由题意可知,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aa) 与紫花植株(A_ )杂交,子一代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 1,说明该植物群体中的紫花植株为AA和Aa,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6,则其中纯合子AA的比例为2/3,Aa比例为1/3,则亲本紫花植株群体自交,子一代中aa的比例为1/3×1/4= 1/12,因此,F1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11: 1,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
【分析】
一般而言,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F2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中3、3含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1是双隐性纯合子。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比例1∶1∶1∶1)。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由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可知F1为双杂合体(AaBb)。
【详解】
(1)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
(2)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3)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
故选A。
21.(1) 甲、乙、丙 乙
(2) 4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3)甲
(4)甲、乙、丙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
根据分析,甲、乙、丙、丁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甲、乙、丙。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2)
丙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
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正在发生联会。
(4)
着丝粒没有分裂,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甲、乙、丙。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22.(1) AaXBXb AaXBY
(2)1/6
(3) 9/16 1/16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0患两种病,其基因型为aaXbY。
(1)
由Ⅲ10可知Ⅱ7的基因型为XBXb,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同时Ⅱ6是白化病患者aa,因此Ⅰ2基因型是AaXBXb;Ⅰ3的儿子患白化病aa,所以基因型是AaXBY。
(2)
Ⅰ1基因型是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_XBX_,其为纯合子的几率是1/3×1/2=1/6。
(3)
由Ⅲ10号可知Ⅱ7号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患色盲的概率为1/4,因此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1-1/4)×(1-1/4)=9/16;两病都有的几率是1/4×1/4=1/16。
【点睛】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白化病和色盲的遗传方式,能根据系谱图,采用隐性突破法推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
23. O2 NADP+ ADP+Pi C5 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 C和D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详解】
光反应中物质变化:H2O→2H+1/2O2(水的光解);NADP+ + 2e- + H+ → NADPH 能量变化:ADP+Pi+光能→ATP
暗反应中物质变化: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2C3+4NADPH+ATP→(CH2O)+ C5 +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ADP+Pi(耗能)
(1)由图可知A、B过程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图中类囊体膜上发生水的光解,产生NADPH和①氧气;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和NADPH,产生②NADP+、③(ADP和Pi);暗反应过程为卡尔文循环,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④为C5。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的场所为C细胞质基质,在第一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转变成乙酰辅酶A;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为D线粒体,在第二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三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2)植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C和D)。(3)酒精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名师点睛】易错易混点为[H],注意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光合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I(NADPH)。
24.(1) 高茎 要在花粉未成熟之前进行(或花蕾期)
(2) C 圆粒
(3)RR:Rr:rr=2:3:1
【解析】
【分析】
1、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分析表格:根据C杂交组合,圆粒×圆粒→后代圆粒:皱粒=3:1,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粒相对于皱粒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A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B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根据题干信息雄配子r有50%的死亡率,说明雄配子中R:r=2:1,则产生的雄配子有2/3R,1/3r。
(1)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受粉,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为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或花蕾期)进行,其动作要轻、要干净、要彻底去掉雄蕊,操作后还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2)
①组合C中,圆粒×圆粒→后代出现皱粒,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为隐性性状。
(3)
由分析可知,杂交组合C的亲本的基因型都为Rr,其产生的雌配子有1/2R、1/2r,雄配子r有50%的死亡率,说明雄配子中R:r=2:1,则产生的雄配子有2/3R、1/3r,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RR:Rr:rr= (1/2×2/3): (1/2×1/3+1/2×2/3) :( 1/2×1/3) =2:3:1。
【点睛】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同时能准确理解隐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1)常染色体隐性
(2) 0 2/3
(3)1/4
(4) 1/6 1/4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谱:图中3、4正常,其女儿10号有病,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10、11都是aa,则1、2、3、4、7、8都是Aa,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所以6也是Aa,9可能是AA或Aa,据此答题。
(1)
由以上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7号的基因型为Aa,而6号和7号是同卵双生,两者的基因型相同,因此6号的基因型为Aa,肯定不是纯合子,8号和9号是异卵双生,两者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9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
(3)
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几率是1/4。
(4)
如果6号(Aa)和9(2/3Aa)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是2/3×1/4=1/6,如果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说明他们的基因型都是Aa,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1/4。
【点睛】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本题还要求考生注意“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区别。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