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州园林[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9-16 17: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读读写写亭台轩榭丘壑镂空蔷薇重峦叠嶂嶙峋斟酌xuān xièhèlòulín xúnzhēn zhuózhàngqiáng wēi选择下面解释错误的一项( )A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B 标本:经过整理而保存原物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C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D 俯仰生姿:低头抬头,形成不同的姿态。D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园林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1894--1968)整体感知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特征,那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了说明特征,作者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分析本文的篇章结构。园林印象特点分析宏观(主要)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微观(次要)每个角落的画意美门窗色彩一句作结总分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如在画图中”处处如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配合: 假山池沼艺术美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分析第3段中,亭台轩榭布局讲究什么?第4段中,“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怎么理解?第5段中,语言有什么特点?第6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为界”什么意思?“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艺术:个人独创、审美愉悦、无法复制。技术:程序和手法,可大量复制景致之美以说明为主,穿插议论和叙述以上四段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呢?照应前文7至9自然段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最后一段寥寥19个字,能否删掉?总结全文,吸引读者,留有余味。语言亭台轩榭的( ),假山池沼的( ),花草树木的( ),近景远景的( )。A、布局B、层次C、配合D、映衬ABCD文章总结写作对象着眼于总体,没有拘泥于个别景观,给人整体感。写作顺序没有按照一般的空间顺序,总分结构,围绕中心展开,层次清晰。写作特点多种语表达方式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