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受考试时间影响,导致部分题目出题与考试时间不匹配,考试时删除了15.16,18-21题
2020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以偏概全,“其根源在于文艺评论被弱化甚至边缘化”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其中一方面是客观的外界多维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与当代文艺评论的弱化甚至边缘化有很大关系”的信息可知,还有客观的外界多维因素,因此C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着重分析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热潮的危害”分析错误,文中着重分析的是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热潮的创作动因,而不是其危害。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A项,“周景王元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文艺评论”表述不严谨,根据文中“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文艺评论可能出现在周景王元年”的信息可知,作者只是推测。C项,“之所以能够出现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热潮,是因为人们在当下所进行的文艺作品创作动因十分复杂”没有因果关系,根据文中“进入新时代以来,多样化媒介及市场经济环境催生了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热潮”的信息可知。“多样化媒介及市场经济环境”才是前者的原因。这里前后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项,“文艺评论当以外来因素为基础”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文艺评论应扎根于本土的理论渊源,在批判和吸收中借鉴外来因素,实现中国文艺评论体系的理论中国化和实践中国化”的信息可知,应是“在批判和吸收中借鉴外来因素”,而不是要以此为基础。
4、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从图表 2看,差距最大的是“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5、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项,原文说“虽然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与定型以来……”,故选项中“封建社会”将时间范围扩大了。C项,“得以在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中位居首位”不合文意,原文是“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D项,从原文中“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还在一些地方延续,人们谨守‘秋祭’习俗”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不在这天进行祭祖,故选项中“没有保留下来”表述错误。
6、①“材料一在追溯重阳节的养老孝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当代传承这种文化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当代传承过程中宣扬和落实方面存在的不足。②材料三则指出重阳节最美的原因不仅在于“九九”的吉祥寓意,更在于其是对德孝文化的传承弘扬,进而阐述当今时代重阳节被赋予的新含义。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已说明两则材料都和“重阳节”有关,要求考生答出各自的侧重点。可按照题目要求,分别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出答案。
7、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山风很野很凉’烘托了爷爷伤痕遍体的悲伤心理”分析不当,根据文中“只能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身上钻心地疼,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旗子送到部队”内容可知,此时爷爷心中没有悲伤,只有信念。
8、①交代了故事背景,营造了恐怖死寂的氛围。②游击队被鬼子封锁,紧接着写爷爷依然根据指示做旗、送旗到支队,烘托了爷爷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形象。③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爷爷做旗子以便抗日支队集中力量去打鬼子的情节。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句段作用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关注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9、①交代了旗帜的来源,丰富了文章内容。小说中的旗帜是爷爷当年要奶奶用被面做成的,历经了战火的考验。②突出了爷爷视死如归等革命精神。爷爷当旗手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并最后牺牲在战斗中,突出了爷爷的革命形象。③强化了革命精神的影响。爷爷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父亲与“我”,父亲接过爷爷的旗帜战斗在南疆战场并身受重伤,如今“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军旗手,誓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回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10、D 【原文标点: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11.D 【“‘序’只能由他人来写”说法错误,也可以自己写。】
12.C 【“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劝谏”说法错误,交趾进贡“麟”一事并未说听从了他的劝谏。】
13.①修筑两个城堡。②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根据“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高兴,回家后将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岸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患。”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进贡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立,天下的人担心而没有人敢说。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对皇上说:“我过去在并州做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陛下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神宗即皇帝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辞谢。司马光时常考虑到历代史书太繁杂,皇帝不能全部读完,于是写了《通志》八卷呈献英宗。英宗很高兴,命令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到这时,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让司马光每天进读。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害处。神宗想任用司马光,去询问王安石。王安石说:“他所说的全是危害政治的事情,所相好的都是危害政治的人,而陛下打算把他置于左右重臣的位子上,让他参与国家大事,这是成败盛衰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能危害政治,但是一旦身处高位,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会倚以为重。”元祜元年又生病。这年九月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14、(1)而祖母刘氏早已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4分)
(2)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盖一样了。(3分)
(3)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尽情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3分)
15、C(“‘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错。“延颈”写白鹭的顾盼之姿态。实际上是写诗人盼望赏识和推荐他的人到来。)
16、 本诗的“粘”是指对白鹭的描写。描写白鹭风姿幽雅,孤独久立河边的描写以及白鹭渴望振翅长空的心理描写;而“脱”是诗人的内心所想。本诗借咏白鹭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落寞,渴望有人赏识,以及希望得到李侍郎荐举提携,实现理想抱负的愿望。
17.(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A(第一空,“别致”指新奇,不寻常;“精致”指精巧细致。由前面的“新颖”可知,应选“别致”。第二空,“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语境指生活中的平面剪纸设计多种多样,与色彩花样无关,应选“五花八门”。第三空,“结合”指彼此发生密切联系;“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语境强调的是剪纸艺术与公共艺术设计合成一体所以应选“融合”。第四空,尺度指标准;维度指角度,由上文的“多层次”可知,应选“维度”。)
19、A(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①搭配不当。“显现气息”“散发气象”不搭配,“散发气息,显现气象”。②语序不当。“文化气象悠远深邃”,定语中心词语序不当,改为“悠远深邃的文化气象”。)
20、C(结合下文,本句的主语应该是“虱子和螨虫等”,排除AB;“这样一来”作为独立成分,应该放在句首,排除D。)
21、①令其不善于远飞②麻雀则以沙代水③不仅是麻雀
22.建议42分切入。要围绕核心关键词“家国情怀”来写。“家国情怀”是一个大的话题,写作的时候可以直接切入,主要写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回顾历史,放眼现在,最后就是展望未来。这类文章因为话题大,有些作文可能言之无物,只是空谈口号。可以大话题小切入,不要写的过于轰轰烈烈,因为家国情怀中,有家情怀,而家与国是相关联的,经营好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也是对国家的一种爱。因此说,写作时如果感觉轰轰烈烈的人物事件素材掌握不足,也可以从小处着眼,选择合适角度,精选典型事例,落到具体的点上来写,这样更能引发一种共鸣。写作时也要重点关于家国情怀的认识和思考,使文章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