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附属储能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 积累应用(10分)1、默写(5分)
(1) ,蝉蜕于浊秽。
(2) ,并吞八荒之心。
(3)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 , ”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
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昨天的东京奥运男子百米短跑半决赛中,苏炳添以急如星火.的速度冲线,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亚洲纪录,昂首挺进决赛。
今天的座谈会可说是群贤毕至.,语言学界有名望的老先生全来了。
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况,很难维持下去。
在这陌生的城市中,突然遇到一个老相识,对于形影相吊.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 , , 。因此,价值论意义
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目的在于让其他国家的人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
①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②拒斥一种文化就是拒斥它的价值观念
③所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实质上是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交往
④而理解和接纳一种文化关键也就在于理解和接纳它的价值观念
A. ②④③①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④②
二 阅读(50分)
①近来“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
些当代诗人一向持这种观点,就难免给人“鹦鹉学舌.”之感。他们写诗,尽量避开身边的芸芸众生,
唯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这是在空间上追求“远方”。我曾遇到一位青年诗人,见我读不懂他写的白话诗,就傲然声称:“我的诗是为五百年以后的读者写的!”这是在时间上追求“远方”。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
②中国古代诗歌中,有____甲_____,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描写。汉儒对诗歌功能的
定义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哪一类不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彭斯生生死死热爱他的苏格兰高地,他的心声是:“我虽然到处流浪,到处漂泊,那高原的山冈,我将爱之永远!”可见即使诗歌随着诗人的足迹走到远方,对于诗人来说,诗歌仍在他们眼前。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这是名副其实的“远方”了,但是当岑参未到之前,“平沙莽莽绝人烟”的大漠中哪有什么诗歌?甚至可以说,当岑参(或其他西征将士)未来之时,那片大漠对于人们毫无意义,更不会具有任何诗意。正像王阳明形容深山中自开自落的鲜花:“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杳无人烟的“远方”,诗歌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当然诗人具备非凡的想象力,他们经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___乙____但依然不能摆脱现
实的窠臼。同样,《神曲》中的但丁,虽然游历了天堂九重天,仍然念叨着“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李贺擅长吟咏幽冥世界,但他笔下的苏小小墓是“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还说“油壁车,夕相待。”虽然幽僻峭冷,仍然充满着对人间温馨爱情的向往。同样,____丙___嫦娥飞升入月,从此远离了尘世。但李商隐说得好:“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在广寒宫里形单影只,夜复一夜地俯瞰碧海青天,她该多么后悔盗食仙药啊!____丁___。
④诚然,滚滚红尘,攘攘人世,确实使人心烦意乱,(1)所以李白要大喊:“乱我心者今日
之日多烦忧!”然而“人间”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即使有人能逃离人间,又能在何处找到归宿?天文学家倒是在太阳系外找到了几颗宜居的行星,可是一旦人们奔赴那里,立刻会形成新的“人间”,喧嚣和烦扰也会如影随身,接踵而至。况且大地本是人类的家园,东方人相传女娲抟土造人,西方人相传耶和华用泥土造了亚当,还告诫后者:“你本是泥土,必归于泥土。”臧克家怜悯农民说:
一、阅读下面内容,完成题目。(15分)
诗歌不在远方
莫砺锋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其实整个人类都注定世世代代离不开泥土,诗人当然也是凡胎泥身,又何必幻想离开脚下的大地?荷尔德林追求“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不向往虚无缥缈的伊甸园。(2)金圣叹对诗歌的定义是:“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
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3)华兹华斯也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既然如此,诗歌当然源于日常生活,好诗则必定产生于民间大众。喜怒哀乐,皆为诗情。柴米油盐,莫非诗料。
⑤我家住在南京城墙外边的一条陋巷中,小区外沿街开着两家洗车店和五家小饭馆,进进出
出都遇到“引车卖浆者”,可谓货真价实的红尘市井。可是我傍晚走出小区去散步,抬头一望,青紫色的钟山峰影映入眼帘,陶渊明说得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诗歌就在眼前,又何必舍近求远?
(有删改)
3、第①段加点词“鹦鹉学舌”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把下列语句放到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3分)
①波德莱尔的高呼“死亡,快快扬帆!”,他的忧郁其实源于苦难的人间:“大地变成了一座潮湿的牢房,希望在那里像一只蝙蝠飞翔。”
②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民间情歌,以及“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征人怨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③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亦有此
意。
④如李白的诗句“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即是明证。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5、对于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作者引用岑参的诗歌是为了论证其实诗歌是有“远方”的。
B.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堪为诗人奔向诗歌的“远方”创造了条件。
C.第③段中引用李商隐描写嫦娥的诗,证明他具备伟大诗人所特有的非凡的想象力。
D.诗人身处的“远方”,对于诗人诗歌创作中贴近其眼前生活这一特征没有丝毫影响。
6、分析第④段三处划线句引用中外诗人的论证效果。(3分)
7、运用本文作者的观点,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分析下面这段文字。(4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阅读下面内容,完成8-11题。(13分)
天空的道路
傅菲
①到瓢里山,已是傍晚,雪花铺在草坪上,一片银白。瓢里山,一个漂浮在水上的名字,一座
誉为候鸟天堂的内湖小岛,它就像悬挂在鄱阳湖白沙洲上的一个巨大鸟巢.。岛上没有酒店,向导把我送到他的一个叫鲅鱼的朋友家夜宿。
②我是个热爱城市生活的人,尤其我居住的小城,信江穿城而过,山冈葳蕤,但我还是像患了
周期性躁郁症一样,不去乡间走走,很容易暴躁——我不知道城市生活缺少了什么,或者说,心灵的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东西来填充。今年二月,我正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一场意外的雪,给了我
去鄱阳湖的理由——去看一场湖光雪景,群鸟歌舞。
③被范仲淹誉为“小南海”的瓢里山,屋舍稀落,掩映在“白”树从中。树是槐树和香樟,高 大、浓密,从视野里喷涌而出,像披戴雪花编织的帽子,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在银色湖面上游弋
的船帆。白鹭、天鹅、鹳、鹤,不时惊起,俯冲低空,与灰茫茫的天空、白皑皑的草地融为一体。
鲅鱼的房子是用鹅卵石砌的,房顶用密密匝匝的芦苇盖实,屋后的小院通往一片开阔的鱼塘。鲅鱼对我的意外造访,很是兴奋,说:“僻壤之地,喝点酒驱驱寒吧。”鲅鱼的房子不大,有四个房间。
我们喝酒的厅堂摆了三只塑料桶,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壁上悬着一个马灯和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
矿灯。塑料桶里分别放着田螺、泥鳅和小鱼。鲅鱼说,这些是给客人吃的。西房是卧室,有一个书橱,满满地排列着有关鸟类的书,还有一个药橱,放着药瓶和纱布。
④鲅鱼四十五六岁,戴一副黑边眼镜,土墩一样厚实,皮肤黝黑,手指短而粗,他一边喝酒一
边说起他自己的事。他原来在城里的一个文化单位上班,经常陪一些摄影家到瓢里山采风。有一年冬天,他听说一个年轻人为了抓那些猎鸟的人,在草地上守候了三夜,在抓人时被盗贼用猎枪打死,
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硝孔。之后,鲅鱼选择了这里,在年轻人当年蒙难的地方,盖了这片陋舍,辞
了职,离了家,与鸟为邻,与湖为伴。湖边的夜晚,犹如糨糊,浓稠,黏湿。呼啦啦的风扑打着门窗,窗外银白蒙蒙,那是寂静和落寞的颜色。东边的房子里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鲅鱼说,那是鹳饿了。鲅鱼提着鱼桶,往东房走去。我也跟着去。东房铺了一张床,床上有四只鸟,鸟的身上穿着旧衣服缝制的小袄,样子有点滑稽。鲅鱼说,这几只鸟都是受过伤的,怕冷。他又说:“不同的鸟叫声不同,体形和颜色也不同。天鹅形状似鹅,呃呃呃地叫,像歌女练声,体形较大,全身白色,
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白鹭羽毛白色,啊啊啊,叫声里透露出一
种孤独。鹳嘴长而直,羽毛灰色或白色或黑色。鹤头小颈长,叫声尖细,嗨嗨嗨,羽毛灰色或白色。”
⑤这四只鸟,像失散离家的孩子,一看见鲅鱼,就像见了双亲,格外亲热——伸长脖子,张开
细长的嘴,一阵欢叫。我辨认得出,这是三只鹳和一只白鹤,它们就是鲅鱼的客人吧。鲅鱼把小鱼一条条地送到“客人”的嘴里,脸上游弋着捉摸不定的微笑。他一边喂食一边抚摸这些“客人”的脖颈。鲅鱼说,这四只鸟已经养了一个多月,伤口愈合了,但体质还没恢复,等过了雪季,阳春通
暖,它们就可以回归自然,回到它们的另一个故乡。他的声调是散淡的,夹裹着幸福的忧伤。
⑥这个夜晚注定是漫长的——不是因为雪夜的惆怅和荒野的孤寂。我甚至想象不出,候鸟迁徙
到西太平洋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他会不会一边割草养鱼,一边默念着时光,等待候鸟的来临?
瓢里山的等待一年比一年荒老,这样的荒老是一种坚韧,也是一种信仰。我反复咀嚼鲅鱼说的一件事:2000年冬,鲅鱼救护了一只丹顶鹤,养了两个多月,日夜看护,到迁徙时放飞了,第二年十月,这只丹顶鹤早早地来了,整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鲅鱼一看到它,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
以后每年,它都在鲅鱼家度过一个肥美的冬季。去年,丹顶鹤再也没来,鲅鱼失魂落魄,还为此
喝闷酒,醉过不止一回。
⑦第二天早晨,太阳彤红地升起,浑圆、壮阔,映衬着无边的雪光,鸟群遮蔽了天空,鄱阳
湖的涛声远远传来,依然令人惊骇。鸟声此起彼伏,像音乐的海洋。我想起泰戈尔老人的话:上岸之前,我们是陌生人;来到你的岸上,我是你的宾客;离开你的岸,我们是朋友。
⑧那一只只鸟,就像一团团白色的火焰,在燃烧。天空布满了鸟的道路,大地上也一样。
(有删改)
8、请分析第①段中加点的“巨大鸟巢”这个喻体的妙用。(3分)
9、第③段较为详尽地写了鲅鱼的房子及陈设,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
10、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赏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3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7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秦观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2、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曲子词 B. 散曲 C. 诗余 D.长短句
13、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色,显得鲜明生动。
“花影乱,莺声碎”描摹百花齐放的春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
全篇语言哀婉幽怨,感情细腻,韵味悠远
1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4分)
四、阅读下面内容,完成15-20题。(18分)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
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棱棘矜,非锸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
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奋.六世之余烈 (2)因.河为池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C.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然秦以区区.之地
17、对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2分)
①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追亡逐北.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赢粮而景.从 ⑦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
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C.①⑤⑥/②③⑧/④/⑦ D.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1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本部分文字记叙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和巩固政权时采取的种种措施。
B.这部分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施行的政策,说明他“仁义不施”,为秦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C.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D.从这部分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19、翻译文中划线句。(6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0、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本文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五、阅读下面内容,完成21-25题。(7分)
五代史 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D. 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25、 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
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 写作(40分)
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
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
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21、 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1分)
A.故 B. 而 C. 盖 D. 夫
22、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23、关于第③段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分)
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2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1分)
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
有人说:“苦难本身不是财富,对苦难的思考才是。”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