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9 10:51: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会“演戏”的玩具》教案
《会“演戏”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木偶、皮影等玩偶“演戏”的艺术形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设计制作会演戏的玩具。
3、能够制作会演戏的玩具,感受“演戏”带来的喜悦。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折、剪、贴、画等方法设计制作玩具。如何根据故事中的角色,设计制作会“演戏”的玩具。
教学准备:
1、小舞台、演员休息区展板、范例若干只、板书、课题、工具。
2、彩色纸、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综合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鲁迅名言导入。
a.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玩具吗?嗯,喜欢就对了!
b.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c.你们小时候也一定也有许多玩具吧?你们都有什么呢?有会演戏的玩具吗?
d.你们见过会演戏的玩具吗?在哪里见过呢?是什么玩具会演戏呢?(电视里,皮影和木偶)
e.引出课题,板书:17.《会演戏的玩具》
2、欣赏图片PPT.
3、简单讲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知识,普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
阅读课本,了解皮影和木偶是如何演戏的?(人工操作完成)引出“手偶玩具“”一词。
我们继续来了解观察我们的玩具中,还有那些是会动会演戏的呢?继续观看PPT。二、活跃课堂气氛,做游戏:
说到演戏,是不是得有演员?那我们今天请到的演员是谁呢?
1.猜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你们真是最了解老师的孩子们。
4、变魔术:下面司老师给大家便一个小魔术。看,这是一张卡纸,请同学闭
上眼睛,变变变。(用一个儿歌来形容:夏天到,知了叫,火红太阳当头照。树叶茂盛长得好,蔬菜瓜果真不少。湖里荷花香味飘,池塘青蛙呱呱叫。)(拿出示范作品)展示成品。
5、它怎么样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它可以说话,可以张大嘴呱呱叫。他今天还带来了他的小伙伴们,大家掌声欢迎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会演戏的玩具》
三、共同观察,自主实践:
1、演员在哪呢?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你们喜欢他们吗?(拿出示范作品)小 组合作学习,他们的基本形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你尝试用刚才画出的卡纸折出来。可以自己折,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2、现在大家已经用我们带着旋律的卡纸折出了基本形,可是,请看一下这两个有什么不同呢?质疑基本形,提出注意点
3、我们请来的神秘小客人,有的可以呱呱大叫,有的可以哈哈笑,有的会张开血盆大口。。。那么,在基本形完成后,怎样装饰变成小演员呢?生个别答。
4、师小结:我们设定角色后,首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根据动物最明显特征添加上长耳朵、大嘴巴、头上的角以及四肢等。
(板书装饰的方法)拟人、夸张、变形、添加。
5、那么我们除了用画笔、卡纸,还能用什么方法呢 (展示示范卡的物品)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毛线等其他材料,可以向下、向四周进行立体式的添加。
四、小组交流、创作作品
1、请各小组进行讨论:组长进行分工,编写、设定角色、制作演员、表演等,当然,各组展示可以各不相同。比如:
①猜谜语:
②儿歌:
③童话故事:
④古诗展示:
⑤游戏形式:
⑥舞蹈表演:
2、小组合作,进行创作。注意基本形的制作,发挥想象,用多种装饰的方法进行创意添加。
A.运用折、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一组 “小演员”,造型生动,富有表演性。
B. “小演员”尝试表演。
3、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交流:
1、 请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的表演,展示后,演员们进入休息区。
2、 评价交流:自评、互评、教师评。(造型特点、创意添加、色彩搭配)
六、拓展延伸:
1、(观看视频,视觉拓展的感知)今天,我们的作品用了卡纸、身边的材料等。这些纸玩具可以让我们娱乐,他们好玩吗?是的,他们可以让我们生活愉快、心情放松。在过去,我们的祖先都是怎么玩的,你们知道吗?他们玩的水平都可高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观园吧。
2、总结:本课会演戏的玩具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制作工艺和表演技艺赋予它们生命。而生活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人们不断的思考、创新,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这种艺术形式编排节目,发挥想象,做出更多有意思的玩具,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没准同学们中间就有我们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呢!希望以后能经常见到大家,再见啦!
知识窗
木偶戏: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汉族戏剧形式。福建闽南人称它“嘉礼”。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上空提线操纵或藉缚在控制器上的细线而操纵的木偶形体。在简单的提线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缚绳一根。某些提线木偶几乎能模仿人和动物的所有动作。该类型木偶直到19世纪中叶得到充分发展,但用铁棒替代细绳来操纵的原始活动木偶仍残留在西西里岛等处。根据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线木偶歌剧在18世纪极其风行。
布袋戏:
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大部分学者都认定布袋戏起源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汕地区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