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8张PPT。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一节荣县长山镇初级中学校知识目标:
1、说出传染病的定义及病因。
2、理解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了解传染病的分类。
能力目标:
培养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能力,特别是当前预防手足口病的能力。
情感目标:
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学习重点: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学习难点;
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并进行合理的预防。非典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非典,它的传染性特别强 .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甲流最初发现于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我国首例甲流患者的隔离病房,整个病房楼无其他病人手足口病的症状之一: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腮腺炎病人什么是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什么?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什么是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由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由结核杆菌引起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由(皮肤癣菌)真菌引起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由蛔虫引起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由血吸虫引起流行性感冒肺 结 核蛔 虫 病血 吸 虫 病水 痘手癣、足癣理理思路,归归类!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病原体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引起禽流感SARS病毒引起非典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记在69页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什么是传染病呢?
请同学们比较近视眼和结膜炎发病的原因?
近视眼——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可以传染。
结膜炎——由外来的致病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的三种类型(按病原体的类型分): 1、细菌性传染病
2、病毒性传染病
3、寄生虫性传染病 常见的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流感流腮和流脑,麻疹白喉可不好,肺结核子猩红热,百日咳来没完了。记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病逝于肺结核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消化道黏膜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消化不良有病缠,肝炎痢疾加伤寒,蛔虫绦虫肚里转,饶虫叫人不平安。血液传染病以节肢动物为媒介或通过输血、注射等引起的血液传染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病,丝虫疟疾乙脑叮,老鼠白蛉坏东西,传播出血黑热病。体表传染病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含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血吸虫在狂犬中咬人就得破伤风炭蛆结膜疥疮癣沙眼接触定传染1、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答: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或者使用被流感患者用过的食具、被服等的人,都可能传染上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2、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答: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资料分析 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上说法有科学道理吗?谈谈你的认识。分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流感患者(携带流感病毒)咳嗽飞沫悬浮于空气中散播健康人打喷嚏流感流行的示意图上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包括空气、饮食、接触、生物媒介。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流感患者肝炎患者或
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
或病毒携带
者空气、
飞沫饮食体液抵抗能力
弱的人与传染源饮食接
触而无抗体的人直接或间接接
触传染源体液
的人(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Do you know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一、控制传染源1.传染病医院是隔离和治疗传染病的地方;
2.隔离发病地区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3.积极抢救传染病人,一方面可以治病救人,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医生需要穿好隔离服进入传染病房
洗净食物
对公共实施进行消毒
焚烧患有传染病的动物1、进入传染病房,穿好隔离服是为了更好的切断传播途径2、洗净食物,是一种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3、给公共设施消毒4、焚烧患有传染病的动物 三、保护易感人群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染病机会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及时体检,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1、勤洗手可预防病菌传染给自己 2、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材,增强免疫力3、及时的体检,也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个手段4、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友情提示: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你能总结概括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吗?
2003年2月下旬——3月中旬,广东省发现一种罕见的非典型性肺炎,顿时全国板蓝根涨价、病毒灵抢购,在广东打工的叫四川的家人寄药,全国沸沸扬扬------案例实说X光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阴影非典型性肺炎概况截止2003年4月3日,中国大陆共有1190人感染,其中广东1153人、广西11人、北京12人、湖南7人、四川3人、山西3人。出院934人(占78.5%),死亡46人,其中广东40人、广西3人、北京3人。不与SARS病人接触锻炼身体消毒洗手戴口罩隔离、治疗SARS病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你知道吗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濮存昕在预防与宣传艾滋病日接受记者采访濮存昕为贵州两位艾滋病病人证婚、并祝贺,图为在北京西站迎接两位新人。关爱艾滋病病人1.艾滋病(AIDS)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
(3)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4)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5)病症: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6)传播途径: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7)易感人群: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8)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拓展:艾滋病知多少!2.预防艾滋病我们任重道远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阻止艾滋病传播的三条有效方法:
⑴.固定一个忠实的、未被感染的性伙伴。
⑵.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
⑶.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3.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对于中学生而言,要能做到:
⑴.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
⑵.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拓展学习:完成一份宣传板报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资料,针对现在普遍流行的传染病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让人们关注传染病,提高认识。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 三个基本环节。
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 物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 的特点。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是: 、 、 。
4、传染源是指能散播 的人或动物。填空题: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引起甲肝的病毒是_____;2.食用不洁毛巾是甲肝流行的______之一;病原体 传播途径3.甲肝病人是________;传染源4.小明患病前是_____ 患病后是____;传染源易感人群5.禁止健康人与病人接触,让病人服用预防药物,属于________,对病人的粪便、用具进行消毒属于_________。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
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ABDC选择题板书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定义及特点:流行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1、 控制传染源切断
2、传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引起,在人与
人,人与动物之间传
播的疾病。流行性和
传染性等特点
关爱生命
建康生活再见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