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16: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单选题
1.你认为下列哪些现象与沙尘暴的形成有关 ( )
A.将草原开垦为耕地,多种地打粮食为国家作贡
B.大力开发草原资源,在草原上大量挖中药材
C.大力发展牧业生产,多放养羊群,提高草原的经济效益
D.以上三项都是
2.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颗粒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人肺颗粒物
B.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只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
C.PM2.5吸入人体后,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
D.PM2.5微粒中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3.生活中下列的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C.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D.食品包装循环使用玻璃、金属等器皿
4.有名同学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图,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如果要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应选择哪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主要是什么(  )
A.C和D 观察法 B.A和B 调查法 C.A和C 模拟探究法 D.B和D 比较法
5.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们应该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骑自行车上下学 B.大量燃煤 C.少使用一次性产品 D.植树造林
6.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其根本原因是(  )
A.大气污染 B.人口过度增长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7.水污染防治应坚持
①预防为主;②防治结合;③确保畜禽用水;④综合治理;⑤先确保生产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8.下面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少开车,多步行上班或骑自行车上班 B.在秋天,露天焚烧大量的落叶
C.购物时,经常用布袋或纸袋放置购买的物品 D.不使用一次性的餐盒和筷子
9.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建造三北防护林
B.燃烧作物秸秆
C.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植物园
D.适时并有计划捕捞成鱼
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
A.提供木材 B.维持大气的碳一氧平衡
C.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
11.2021年3月中旬来自于邻国的沙尘暴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北方地区,秦岭凭借“一己之力”阻挡了沙尘暴南下,发挥了生态效应。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利用土地对保护生物圈有积极的影响
B.保护和扩大森林可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发展
C.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使用
12.某研究小组就“不同温度对鱼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有一处有问题,怎样调整才合理?( )
水质 水量 水温 鱼卵数 孵化的鱼卵数
A组(50只) 河水 2000毫升 20℃ 50 42
B组(50只) 自来水 2000毫升 10℃ 50 11
A.将水温都控制在20℃
B.两组都用河水
C.将鱼卵数减少到10个
D.将水减少到1000毫升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多建动物园
B.多引进外来生物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二、填空题
14.哺乳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运动系统都是由骨、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骨绕_________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15.保护生物圈的前提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6.列举5个身边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
( )
17.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美丽的校园需要有良好的绿化.但是,绿化都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如果绿化管理跟不上,那么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就会付诸东流.若让我们学生参与到绿化管理之中,会减少这种浪费,又可锻炼我们的绿化管理能力.让我们来参与吧!请你写一个参与绿化和管理的方案.(提示:方案要包括:绿化场地、绿化面积、绿化树种、花种、草种、参与人员、管理措施等)
三、综合题
18.海南红树林湿地资源丰富,有红树林品种多种,以及鸟类、甲壳动物、鱼类等。由于本地浅海藻类繁多,海产也丰富,常有白鹭等海鸟在此觅食,它们时而停靠海边,时而在空中飞翔,在红霞与红树林衬托下,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如图是有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物质循环等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了红树林湿地公园内部分生物的关系图,要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还少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所含的有毒物质总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若图甲藻类大量地增长,则甲壳动物在短时间内会大量地增加,但过一段时间后会下降并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
(3)图乙代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
(4)图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食物网生物间的数量大致关系,则其中a和d代表图甲中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随着湿地公园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到此旅游观光,但也随之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请你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了防止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农技专家帮助农民设计了立体生态农业(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就形成了_____和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_____。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_____。
(3)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自然界的_____。食用菌栽培除了需要丰富的有机物,还需要_____的环境。
(4)该生态农业的优点是①_____;②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将草原开垦为耕地,多种地打粮食为国家做贡献,破坏植被,造成沙尘暴,A正确;大力开发草原资源,在草原上大量挖中药材,破坏植被,造成沙尘暴,B正确;大力发展物业生产,多放养羊群,提高草原的经济效益,造成沙尘暴C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以上三项都是正确的。
故选D。
2.B
(1)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它主要源于燃烧后的物质,如燃煤、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2)雾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通;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厂制造的二次污染以及冬季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详解】
PM2.5是指颗粒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A正确。
减少雾霾提高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除了大规模植树造林外,还可以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B错误。
雾霾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危害,主要还是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因为雾霾是空中浮游的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因为受到气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这些有害物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C正确。
PM25微粒中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D正确。
掌握雾霾的来源及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3.A
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详解】
A、焚烧地沟油会造成空气污染,而深埋地沟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符合题意。
B.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不符合题意。
C.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可以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
D. 食品包装循环使用玻璃、金属等器皿,可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塑料垃圾,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4.C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
【详解】
由图可知A装置和C装置环境温度相同,种子数量相同,A装置中有酸雨,C装置中由等量清水,符合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要求,A装置、C装置可作为对照实验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模拟探究法,C正确。
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
5.B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
A.骑自行车上下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A不符合题意。
B.大量燃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含碳废物,不属于低碳生活,B符合题意。
C.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可减少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还可少伐棵树,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属于低碳生活,C不符合题意。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低碳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分析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新理念。
6.B
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详解】
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故选B。
理解掌握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的关系。
7.D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据此解答。
【详解】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故D正确。
故选D。
8.B
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还要做到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详解】
A.少开车,多步行上班或骑自行车上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保,不符合题意。
B.对秋天落叶进行处理,填埋最好,落叶填埋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肥沃土壤。焚烧会污染空气,不利于环保,符合题意。
C.购物时自备布袋或纸袋,不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纸杯、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环境的保护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
9.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建设面积406.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建林3508.3万km2,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烧作物秸秆,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质,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不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故B符合题意。
C.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养鱼的水域环境,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有计划适时的捕捞成鱼,增加经济效益,这是更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的稳定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的多样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生物圈的措施。
10.A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详解】
植树造林在环保上的作用有很多,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保持碳-氧的正常比例等,提供木材不是树林在环保上的作用。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11.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详解】
A.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则合理利用土地对保护生物圈有积极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的作用,因此保护和扩大森林可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发展,B不符合题意。
C.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因此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C不符合题意。
D.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不可以任意开采使用,对于自然资源,需要合理的有计划的开采使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温度对鱼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不同温度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不妥之处是:除实验变量水温外,水质也不同,应该两组都用河水,B正确。
故选B。
13.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4. 关节 骨骼肌 关节
【详解】
试题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考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5. 调查 监测 评价 预测
【详解】
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问题(如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或大气污染等),详细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些年来采取的措施(最好包括有关的数据),进一步收集和学习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以便加深理解,因此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评价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
16.清晨有时会有雾,那些雾基本上都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凝结而成。
冬天楼房取暖时锅炉房烧的煤所排放的废气都直接排到了空气中。
部分妇女夏日洗衣时为了省钱有时会到桥下的河里去洗,一些洗衣粉流入河中 。
在身边存在吸烟和乱丢垃圾的情况。
对于在公共场合吸烟者,应该加强执法,和说服教育。对乱丢垃圾者,可以采用教育、处罚相结合的措施
【详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列举5个身边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①清晨有时会有雾,那些雾基本上都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凝结而成。
②冬天楼房取暖时锅炉房烧的煤所排放的废气都直接排到了空气中。
③部分妇女夏日洗衣时为了省钱有时会到桥下的河里去洗,一些洗衣粉流入河中 。
④在身边存在吸烟和乱丢垃圾的情况。
⑤对于在公共场合吸烟者,应该加强执法,和说服教育。对乱丢垃圾者,可以采用教育、处罚相结合的措施。
17.校园绿化和管理的方案:绿化场地:1主入口区、2文化中心区、3体育运动区、4其他地方.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绿化树种:梧桐、白蜡、杨树、紫叶李等.花种:月季、冬青、紫薇等.草种:狗牙根.参与人员:学校后勤人员.管理措施:1、学校加大校园环境资金投入.2、抓好学校路边树、周边树、花坛景点以及成片林管理.3、把环境生态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增强师生爱绿护绿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绿化活动,建立班级绿化责任区
【详解】
校园绿化和管理的方案:
绿化场地:1主入口区、2文化中心区、3体育运动区、4其他地方。
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
绿化树种:梧桐、白蜡、杨树、紫叶李等。
花种:月季、冬青、紫薇等。
草种:狗牙根。
参与人员:学校后勤人员。
管理措施:1、学校加大校园环境资金投入。
2、抓好学校路边树、周边树、花坛景点以及成片林管理。
3、把环境生态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增强师生爱绿护绿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绿化活动,建立班级绿化责任区。
18.(1)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2) 白鹭 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
(3)B
(4) 鱼类 甲壳动物
(5)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言之有理即可)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调节功能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甲图中藻类是生产者,鱼类、白鹭和甲壳动物是消费者,因此除图中生物外,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
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因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所含的有毒物质总量最高的是白鹭。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因此,若图甲藻类大量地增长,则甲壳动物在短时间内会大量地增加,但过一段时间后会下降并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图中B和无机环境有双向箭头,可知B是生产者,A为食为消费者,同时A和B均有箭头指向C,表明C是分解者。
(4)
图甲中食物链有:藻类→甲壳动物→鱼类→白鹭、藻类→鱼类→白鹭。图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食物网生物间的数量大致关系,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则其中a和d代表的生物分别是鱼类和甲壳动物。
(5)
随着湿地公园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到此旅游观光,但也随之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开展宣传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公益活动;适当合理地增加公园内垃圾桶的数量;公园内增加保护环境的标语等。
19. 食物链 食物网 农作物 逐级递减 人 分解者 物质循环 温暖潮湿 减少大气污染 减少粪便污染;提高经济价值;促进物质循环等(言之有理即可)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 ~ 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1)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为食物链,各个食物链错综复杂形成的网状结构为食物网。
(2)绿色植物(农作物)固定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为人类提供食物,消费者家禽家畜也能为人提供能量,沼气池能为人类提供燃料,所以该农业生态系统使更多的能量流向人。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食用菌利用枯枝落叶生活,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食用菌属于异养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生活温暖潮湿的环境。
(4)该生态系统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大气污染;可以减少粪便污染;提高经济价值;促进物质循环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