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6.3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 )
A.隔离保护 B.迁出原地 C.移入动、植物园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下图中①-③是研究者根据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古鲸化石绘制的骨骼复原图。通过与现代齿鲸的骨骼比较,揭示了原始陆生哺乳动物到现代齿鲸的演化历程。下列排序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3.“给我一个物种,我能吃到濒危”,曾有“吃货”都这样自黑过。现在,调侃正变为现实:2017年12月5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许多野生动物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极危”意味着其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灭绝的机率非常高,如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就是一例。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B.物种退化
C.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D.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C.为了发展经济,可随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D.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不需要人类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5.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在四川建立了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属于
A.法制管理 B.生态管理 C.易地保护 D.就地保护
6.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B.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C.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生物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建立基因库 D.法制教育与管理
8.下列保护动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
A.不仅要限制渔网的网目尺寸,还要禁止渔民捕捞野生鱼
B.要彻底消灭老鼠、蟑螂、苍蝇等害虫,保证环境良好
C.要合理保护和开发野生动物资源
D.人们应该加强保护珍稀动物,允许捕猎其他动物
9.下列措施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无关的是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 D.法制教育管理
10.目前,每年都有一万到两万物种在地球上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将濒危物种移到植物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和文件
二、填空题
11.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但近几年来却在昆明滇池疯长,使池中的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水葫芦的疯长为何致使水生生物死亡?这情况属于哪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12.科学家把生物随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________.
13.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四个因素。
14.只有人类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人类的真正保护,才可能保护好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15.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多样性。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北极狐,一只是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这表明:地球正逐渐变暖。
(1)图___________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的理由是_
(2)由两种狐的头部特征可看出,生物的形态特征多与其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沙漠狐适应沙漠生活的特征有。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17.下面是几种常见动物的外形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_____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呼吸靠能够分泌黏液而湿润的_____完成。
(2)虾的体表包着坚韧的①_____,不仅起保护作用,还能起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虾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称为_____动物。
(3)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鳃,该器官的结构特点是由许多鳃丝构成,内含丰富的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和不同的措施,即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选D。
2.B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详解】
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古鲸化石可知鲸是从陆地进化到海里。
①罗德侯鲸比巴基斯坦古鲸晚,更加适应水中的生活,化石证据表明后肢有蹼,与现在的水獭相似。并且,罗德侯鲸很可能更适应海水环境。
②龙王鲸成为第一种完全水生的鲸。化石分析表明它们很可能已经演化出了定向的听觉,只是没有今天的鲸那么发达。自此,鲸永远定居海洋。
③巴基斯坦古鲸的大小和狼差不多,尾巴细长、四肢瘦长,生活在接近淡水的环境中,代表了陆生偶蹄类向水生鲸类演化的第一步。
④现代齿鲸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习惯了在海中生活,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综上所述,原始陆生哺乳动物到现代齿鲸的演化历程是:③→①→②→④。
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图片总结动物的特征,推断出进化历程。
3.A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
【详解】
A.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会造成生物栖息地的缩小和丧失,从而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符合题意。
B.物种退化,会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再增强,不会引起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中弱肉强食,是生物间的一种相互选择,会使它们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不会引起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不符合题意。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引起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但不是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4.A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人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详解】
A.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正确。
B.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
C.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随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错误。
D.为保护珍贵遗传资源,需要建立濒危物种和种质库,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尤其是高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更加需要人类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错误。
故选A。
掌握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解题的关键。
5.D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在四川建立了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属于就地保护,D符合题意。
故选D。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注意理解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6.D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
A.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远,错误。
B.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而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错误。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错误。
D.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亲缘关系越近,正确。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7.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详解】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和不同的措施,即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选A。
8.C
维护生态平衡要热爱大自然,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详解】
A.规定我国渔业生产由捕捞业转为养殖业、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A错误。
B.老鼠、蟑螂、苍蝇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某一种生物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B错误。
C.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C正确。
D.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珍稀动物、植物,科学合理捕猎其他动物,D错误。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保护措施。
9.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迁地保护,(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详解】
A.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不符合题意。
B.易地保护是指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不符合题意。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使本地物种受到威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符合题意。
D.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0.B
【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11.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滥砍滥伐和滥捕乱杀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又一个原因;外来生物入侵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详解】
水葫芦几十年前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属于外来生物入侵,这种现象直接引起的后果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水质污染,这些问题说明外来物种能够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水葫芦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说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中外来物种的入侵,非常重要,不要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12.生物入侵
【详解】
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原因是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新的生态环境中又没有天敌。
13. 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的影响
【详解】
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影响等四个因素。
14. 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物多样性
【详解】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得到人类的真正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5.遗传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6. B 耳朵小散失热量少(皮毛雪白的保护色) 生活环境 耳朵大散失热量快(皮毛棕色的保护色) 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详解】
(1)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北极狐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降低体温,因此沙漠狐耳朵大、长。故图B是北极狐;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地带的气温将升高、冰将消失,北极狐将不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点睛: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
17. 环带 体壁 外骨骼 无脊椎 毛细血管
(1)蚯蚓,是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
【详解】
(1)蚯蚓在靠近前端的体节中有几节颜色较浅,看上去像指环一样的结构叫做环带。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要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再与体壁中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2)虾的体表包着坚韧的①外骨骼,外骨骼起保护作用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虾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3)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鳃丝,其内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适于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掌握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与鱼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