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八单元 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小明注射了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期间未患病,但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小明却患了流感。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第二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2.下列有关生物生殖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嫁接、杆插、压条属于无性生殖
B.鸟卵的胎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
C.青蛙的受精过程在体内完成,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D.家蚕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发育为不完全变态
3.对人的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性染色体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线粒体
4.自古以来,女性为了拥有纤细的殷肢而穿着很紧的束身衣,导致她们长时间都处于浅而快的呼吸状态。其实这种为了美而牺牲了健康的行为,对人体不利,其原因是( )
A.影响了肌肉的收缩,体内缺氧 B.影响了肌肉的舒张,体内缺氧
C.影响了肺的收缩,体内氧气太多 D.影响了肺的舒张,体内氧气太多
5.关于性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用肉眼能完全看见
C.相对性状是变异的结果 D.性状与环境有关
6.下列关于动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蛙冬眠期间几乎全靠皮肤呼吸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兔没有犬齿,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7.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发展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B.人类的发展进化与环境的变化无关
C.古人类化石不能作为证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
D.森林古猿和现代类人猿都是人类的祖先
8.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活,中学生需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选择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的发生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放心的外出活动,不担心会被感染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有必要随身携带一个家庭小药箱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为了更好地观察,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下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A.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B.观察百合花子房内的胚珠
C.观察萝卜幼根上的根毛、估算其数量
D.观察玉米种子剖面被碘液染色的胚乳
10.下列关于蝗虫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蝗虫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B.幼虫不必蜕皮直接发育为成虫
C.发育顺序为:受精卵、幼虫、成虫 D.个体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
11.给果树嫁接时,要保证嫁接成功,其操作过程中( )
A.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紧密结合
B.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C.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部紧密结合
D.必须将它们的树皮全部剥下来
12.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不是( )
A.引起敌害的警觉而把敌害吓跑
B.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C.有利于躲避敌害
D.有利于捕食食物
13.春、夏季节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某同学生因为吃了没洗干净水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菌性痢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B.痢疾杆菌是传染源
C.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果是传播途径 D.把水果洗干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15.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繁殖能够繁衍下一代,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用仙人掌作为砧木进行蟹爪兰的嫁接,蟹爪兰萌发出新芽
B.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C.马铃薯的块茎发芽、 移栽长成新植株
D.桃树开花后用结出果实中的种子进行繁殖,培育下一代
16.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试管婴儿的诞生 B.猕猴的克隆
C.萝卜的组织培养 D.桃树的嫁接
17.下列初中生物涉及的实验过程操作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都是清水
B.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脱色和染色用的药品分别是碘液和酒精
C.在模拟人类出生性别比例实验中X精子和Y精子的数量必须相同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两组萝卜条的质量是随机的
二、综合题
18.以下是五种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2)上图中B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如在细胞壁外有对细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1]荚膜和有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的[6]______。
(3)图E中的a是______,图中的C、D、E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4)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
(5)图中D是酵母菌结构图,D与B生物一样细胞结构中没有______,所以它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9.读图理解:识图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男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性器官是[4]_______,其功能有产生_______,分泌_________。
(2)“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与之直接相关的是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分泌产生雌性激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1]_______分泌产生,该器官除了分泌雌性激素外,还能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
(3)2016年,国家出台“二胎”政策,但很多女性却由于[3]_______堵塞,不能顺利怀孕,从功能看,该器官是_____________的场所。
(4)人们常用“十月怀胎”来形容母爱的伟大,“十月怀胎”指的是胎儿在母体[2]_______发育,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胎盘和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
(5)结扎这是一种永久性的避孕方式,男性结扎其避孕原理是把精子运输的通道[5]_____切断,该手术不会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
20.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长翅与 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 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
(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请尝试写出甲图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__。
(2)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它们是由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控制的。
(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 还是Aa,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 杂交。
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你认为方案______是可行的,理由是: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 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使人增强或获得对某些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人工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详解】
A.注射一种流感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如果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则产生的抗体将不能再发挥作用,就会患流感,A不符合题意。
B.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的病毒如HIV等,B符合题意。
C.若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在流感病毒再次入侵时抗体已经消失,则会再次患流感,C不符合题意。
D.注射一种流感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如果第二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那么第一年产生的抗体也就无效了,就会患流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1)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2)鸟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4)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
A.植物的嫁接、杆插、压条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 鸟卵的胎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的受精卵中胚盘发育成雏鸟,B错误。
C. 青蛙的受精过程在体外完成,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C错误。
D.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且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差异很大,为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本题考察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A
【详解】
试题分析: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即男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人的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
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4.A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详解】
束身影响了肌肉的收缩,使呼吸变得浅而快,气体在肺泡内停留的时间过短,气体来不及进行气体交换,就被呼出来了,导致体内缺氧,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B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详解】
A.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包含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故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有些是能肉眼可见的,如猫的毛色有黑的,有白的等;但是有些性状是属于生理方面的,通过肉眼是不能看见的,如人的血型等,故B错误。
C.相对性状是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故C正确。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所以生物的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需要理解性状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理解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是肉眼可见的。
6.C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4)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
【详解】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青蛙冬眠期间几乎全靠皮肤呼吸,A正确。
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B正确。
C.鸟有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C错误。
D.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D正确。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哺乳动物的牙齿特点。
7.A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 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A正确。
B.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B错误。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但是目前为止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剧烈的东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陆地生活,根据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的说法正确,C错误。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错误。
故选A。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8.C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救助方法。
【详解】
①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防御机能过强,而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错误。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留在体内,但是具体留在体内是时间多久因人而异,同时病毒又在不断的变异,所以外出旅行还是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去高风险地区旅游,错误。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应准备一个小药箱,以备急用。 如:给晕车的人准备乘晕宁,给心脏病患者准备硝酸甘油,为了防划伤还应准备创可贴、红药水、碘酒等,正确。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和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切勿盲目救人,正确。
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正确。
故选C。
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安全急救小常识是解题的关键。
9.A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解答即可。
【详解】
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为便于观察,常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来限制它的运动;草履虫个体微小,用低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故A正确。
胚珠在子房的中间部位,一般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即可观察到胚珠的结构,胚珠不是细微结构(胚珠较大),用放大镜观察便可,故B错误。
观察萝卜幼根上的根毛、估算其数量,根毛较大,用放大镜观察便可,故C错误。
观察玉米种子剖面被碘液染色的胚乳,用肉眼观察即可,故D错误。
故选A。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B
(1)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而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2)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由受精卵孵化成的幼虫为一龄幼虫,每蜕皮一次增加一 龄,幼虫经过5次蜕皮后,发育成成虫。
【详解】
A.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蝗虫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A正确。
B.蝗虫的若虫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发育成成虫,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错误。
C.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差别不明显,故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蝗虫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11.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故选C。
12.A
【详解】
试题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解: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因此选项A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属于警戒色,不是保护色的特点.
故选A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3.C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详解】
A.由于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在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A错误。
B.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B错误。
C.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播途径,C正确。
D.果蔬要洗干净是为了清除可能附着在果蔬上的寄生虫、病菌等,因此把水果洗干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C。
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知识点。
14.D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言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详解】
A.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营养不良,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
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遇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
C.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C错误。
D.注意筛选信息,学习积极、健康的知识。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D正确。
故选D。
青春期发育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15.D
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详解】
A.用仙人掌作为砧木进行蟹爪兰的嫁接,蟹爪兰萌发出新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A不符合题意。
B.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用叶繁殖的椒草是由营养器官来繁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移栽长成新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桃树开花后用结出果实中的种子进行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选D。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还是无性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各自的优缺点。
16.A
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详解】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分别将卵子和精子取出后,置于培养液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故A正确。克隆(英语:Clone)在广义上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错误。萝卜的组织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C错误;嫁接,指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D错误。
有性生殖相关的关键词“试管婴儿”、“种子”、“花”、“精子、卵子”等;无性生殖相关的关键词:“分裂、出芽、孢子生殖”、“克隆”、“植物组织培养”、“嫁接、压条、扦插”等
17.C
本题考察课本相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目的,根据题目具体分析解答。
【详解】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都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
B.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脱色时,用的是酒精,酒精属于有机溶剂,可以溶解叶绿素;染色时用的是碘液,碘液可以用于检验淀粉的有无,B错误。
C.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在形成精子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形成的精子中,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因此,在模拟人类出生性别比例实验中X精子和Y精子的数量必须相同,C正确。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两组萝卜条的质量是相等的,这样有利于与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比较,D错误。
本题主要考察对实验的理解,注意对课本探究实验步骤和目的的记忆与理解。
18. 遗传物质 鞭毛 孢子 C 叶绿体
微生物种类繁多,目前比较肯定的微生物种数在10万种以上。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身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用显微镜观察细菌,会发现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真菌的种类多,分布广,人们目前认识的真菌有7万多种。真菌个体大小的差异很大,既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大型的多细胞真菌(如蘑菇)。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所有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外壳蛋白质不仅有保护病毒的作用,而且外壳蛋白质的性质决定该病毒所侵染的细胞类型。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能大量生成新病毒。
【详解】
(1)图中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上图中B(细菌)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如在细胞壁外有对细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1]荚膜和有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的[6] 鞭毛,鞭毛是它的运动器官。
(3)图E(蘑菇)中的a是孢子,图中的C(霉菌)、D(酵母菌)、E(蘑菇)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4)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分叉的细丝状,称为菌丝。霉菌由呈线状或绒毛状的菌丝构成。橘子长毛发霉是因为图中的C(霉菌)的生长。
(5)图中D是酵母菌结构图,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细胞呈卵圆形,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细菌有拟核(DNA集中的区域)、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所以D(酵母菌)与B(细菌)生物一样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它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19. 睾丸 精子 雄性激素 卵巢 卵细胞 输卵管 受精作用(或“精卵结合”) 子宫 脐带 输精管
分析题图:1 卵巢,2 子宫 ,3 输卵管 ,4 睾丸,5 输精管。
【详解】
(1)睾丸是男性主要性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故男性生殖系统中,主要性器官是[4]睾丸,其功能有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中,主要性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故雌性激素激素是由下图中的[1]卵巢分泌产生,该器官除了分泌雌性激素外,还能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3)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故2016年,国家出台“二胎”政策,但很多女性却由于[3]输卵管堵塞,不能顺利怀孕,从功能看,该器官是受精作用(或“精卵结合”)的场所。
(4)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8周左右,大约二个月左右,胚胎才出人的形态,此后称为胎儿。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周围充满了羊水,一般来说,怀孕到第38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故人们常用“十月怀胎”来形容母爱的伟大,“十月怀胎”指的是胎儿在母体[2]子宫发育,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
(5)输精管的作用是输送精子,故结扎这是一种永久性的避孕方式,男性结扎其避孕原理是把精子运输的通道[5]输精管切断,该手术不会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
考生熟练掌握女男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各部分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0. 3对+XX 相对性状 基因 残翅 Aa和Aa 12.5% 一 全部为长翅 既有长翅也有残翅,比例约为1:1
(1)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图甲中,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是雌果蝇;图乙中,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所以甲图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对+XX。
(2)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它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3)图二中,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残翅是隐性性状。
“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则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aa)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1:
,
从图1看出,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果蝇的几率是25%,
果蝇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2:
,
从图2看出,子代体中出现雌果蝇的几率是50%%,因此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几率是25%×50%=12.5%。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 还是Aa,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 杂交。
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因此我认为方案一是可行的,理由是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3:
;
②若杂交后代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4: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