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
武汉市新洲区高级职业中学 王米玉
联系电话:15327215195
武汉市新洲区高级职业中学语文组(430418)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3、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点: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设想:较长课文的讲读,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深入领会作品要义。
课前准备:1、请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并准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2、再精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适当点评人物形象,写在课文旁白处;并对其中一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叙析评三结合。(另:预习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点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2、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猜一猜:(导入新课)(2分钟)
现在,我这里有道题要考考大家。我说出一个人的有关情况,请你猜猜他是谁?(出示幻灯片1,开始给学生展示第一条,逐渐展示这些条目,如学生在没展示完所有条目,就答出来的话,干脆把几个条目都打出来,让全体学生再次熟悉莫泊桑。)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及作者),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出示幻灯片2)
二、看一看(介绍背景)(3分钟) (具体内容见出示的幻灯片3、4)
三、问一问(把握情节)(4分钟) (完成教学目标1)
由于同学们在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在这里,我们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只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主要问题设计:(启发、思考、讨论、提问、点拨)
1、提问: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出示幻灯片5) 明确:项链
2、提问: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出示幻灯片6)
明确: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情节简要地复述一下。(师生作精要点评)
(板书) 故事情节: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四、读一读(研习心理)(15分钟)
人们常说“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项链》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精巧的构思上,更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玛蒂尔德,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光辉形象的。首先研讨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完成教学目标2、3)
方式:自读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师巡回指导、点拨)
1、小说艺术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着力塑造的人物是谁?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主要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出示幻灯片7)
明确: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玛蒂尔德,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典型的是何种方法?(出示幻灯片8) 明确:是心理描写。
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并简要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
主要抓住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深入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 (出示幻灯片9)
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现实 梦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木器
饮食 简单 精美的晚餐、佳肴、鲈鱼、鸡翅
穿着 粗陋 朴素 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
用具 桌布几天不洗 珍奇古玩、亮晶晶的银器、名贵的盘碟
心理特征 痛苦烦恼悲哀伤心悔恨失望 跟亲密的男友交谈、跟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得人欢欣,被人追求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作用:揭示玛蒂尔德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也是她的悲剧内因。(外因是当时社会环境)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虽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但她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表现她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
(板书)心理描写:
A:第一部分 七个“梦想”: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上流社会生活。
B:舞会部分 四个“陶醉”: 玛蒂尔德狂热兴奋,欣喜若狂,忘乎所以。
C:艰辛部分 一个“回想”: 玛蒂尔德虽并未彻底抛弃虚荣,但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自强务实。
五、评一评(评价人物)(10分钟)
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徳——一个惹人争议的女子。(完成教学目标4)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引入“人性论”和德国伊瑟尔的“接受美学”,引导学生分析玛蒂尔德人物的双重性格,对玛蒂尔德给一个公正的评价。
1、玛蒂尔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出示幻灯片10)(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在全班交流,师巡回指导点拨)
讨论后,学生可能有以下观点:(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观点应该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出示幻灯片11)(具体内容请参看说课稿)
(板书)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徳:
“爱慕虚荣”观。
“诚实守信”观。
“勤劳坚强”观。
“纯洁高尚”观。
“热爱生活”观。
2、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用三个词语概括)
作者在讽刺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与赞赏。
(板书)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用三个词语概括): 讽刺(主要是讽刺)同情 赞赏
3、教师归纳(具体内容见出示的幻灯片12)
玛蒂尔徳该不该有梦想?该如何看待她的梦想?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完成教学目标5)
六、说一说(对话文本)(4分钟)
根据以上我们对文本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徳多角度的审视与评价,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亲爱的玛蒂尔德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出示幻灯片13)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如下说法。 (具体内容见幻灯片14)
七、议一议(讨论主题)(3分钟) (出示幻灯片15)
学生讨论,教师给出模式:
通过一个……故事,批判了……,又赞扬了……,同时,也告诉我们……。
生畅所欲言后,师再作总结归纳。 (出示幻灯片16)
通过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徳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批判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又赞扬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热爱生活的可贵品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因贪慕一时享乐虚荣而迷失自我,而应热爱生活,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自强务实,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八、总一总(教师总结)(2分钟) (出示幻灯片17)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简单地梳理了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着重研讨了心理描写对刻画玛蒂尔德的作用,并尝试着通过激烈的争论,给她作了一些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定会掌握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心理描写作用和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今后的阅读、写作活动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九、试一试(续写后传)(1分钟) (出示幻灯片18)
精巧的构思使小说情节一波多折,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催人深思。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言犹未尽,耐人寻味,它似乎又是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玛蒂尔德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课文,写一个《项链后传》,不少于200字。(课后完成)
十、晒一晒(晾晒我心)(1分钟) (出示幻灯片19)
说说我们身边的“玛蒂尔德”。请同学们课后声情并茂地自主朗读郁达夫《书塾与学堂》中“让母亲为我买皮鞋”片段(片断具体内容见出示的幻灯片19),并自我解剖,将自己潮湿的心灵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