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装饰色彩》
一、课型
造型·表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四、学习准备:收集的材料、高丽纸、图画纸或刮画纸,水粉工具等。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提问法、评价法、示范法、欣赏法、自主实践等。
六、学习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同一题材,不同表现形式的两幅画。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幅画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出示课题:
欣赏《乐园之梦》。
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板书:夸张、变形、明快
、新授
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幸福鸟》和《心对心》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欣赏作品《凤》。
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板书:简洁
出示装饰画的概念:
装饰画与写实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作画,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小组分析课本第十一页上面的三幅学生作品:这三幅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
(三)、分析课本第11页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对比色之间用了什么颜色?
用对比色作画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使画面和谐。
回答问题:它们的内容相同,但是一幅强调了真实的光影,一幅形象夸张、变形,装饰性强。
人物有修长的身体,形象很夸张。人与动物优美的姿态,富于变化的线条,白色的人物、飞鸟与背景的对比。
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画面简洁,线条流畅,再加上跳跃的色块,构成了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
(四)、分组讨论。
小组反馈:
作品中的线条丰富,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有美感。
右面一幅是在宣纸上画的,上面一幅更有童趣,构图丰满,左边一幅线条流畅。
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
(五)、分析作品:
用了蓝和黄色、红和绿等对比色,两种对比色之间用了黑色和白色。
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力。
引导学生感悟画家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学会恰当的运用色彩。
(六)、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使用水粉工具,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画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扫除作业中的障碍。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辅导要点:画面的结构、线条的组织和颜色的设计。
(七)、学生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展示作业,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1、周围同学互相评价。
2、展示作品 培养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
(九)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用刮画纸及剪贴画形式表现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观察、思考。
(十)、板书设计:
装饰色彩
方法:概括、提炼、想象、夸张
特点:鲜艳、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