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定向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明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的密度是3g/cm3
B.由图象可知,该液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该液体体积是5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是90g
D.烧杯的质量是40kg
2、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B.中学生百米成绩大约为8s
C.教室门框高度约为2m D.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
3、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 B.该液体密度为
C.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 D.量筒质量为40 g
4、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小华想测量积雪的密度,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用脚竖直向下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若雪踏实后的密度与水接近,则积雪的密度大约为( )
A. B. C. D.
5、实验中,小明同学站着俯视量筒读出量筒中的水是40毫升,则实际量筒中的水( )
A.大于40毫升 B.小于40毫升
C.正好40毫升 D.不能判断
6、质量为3千克的水结成冰,已知冰的密度为千克/米3,则( )
A.冰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 B.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
C.冰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 D.冰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
7、把一石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时,可以从杯中溢出8g酒精,若把该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则溢出水的质量( )
A.大于8g B.等于8g
C.小于8g D.前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8、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盐池县年平均气温42℃ 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 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9、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10、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乐陵市冬季平均气温约为21℃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物理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工具是______,体检时测量身体质量的工具是______。
2、小方暑假去西藏旅游,为了旅途安全,他在旅游行程中租赁了一瓶容积为0.96L的氧气灌(如图所示),设氧气的密度为5kg/cm3,则该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g,当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后,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g/cm3。
3、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盐水密度的操作顺序,则图甲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______g,图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mL,由此可知盐水的密度ρ=______kg/m3。
4、图甲所示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把一不规则固体放进量筒,如图所示,则该固体的体积是______cm3。用天平测其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其质量为______g。
5、一瓶装有质量为0.45kg的矿泉水,当水全部结成冰,冰的体积刚好充满整个矿泉水瓶。则:未结冰时水的质量 ___________冰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水全部结成冰时,体积变化了 ___________m3;冬天自来水管经常被冻裂的原因是水结成冰时体积 ___________。(ρ水=1×103kg/m3,ρ冰=0.9×103kg/m3)
6、一块体积是0.5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kg,体积是______m3(ρ水=1.0×103kg/m ,ρ冰=0.9×103kg/m3)。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小明为了测量如图所示的整盒酸奶的相关物理量,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盒上标注了“净含量:230g”的字样。
测量步骤 ①测整盒酸奶的质量m1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质量m2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得质量m3
测量数据 238.7g 151.3g 227.3g
(1)喝掉部分酸奶的体积是多少cm3?
(2)酸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
(3)整盒酸奶的体积是多少mL?
2、一个实心金属块的质量m=158g,体积V=20cm3,求该金属块的密度ρ。
3、某蓄水池中装有体积为500米的水,若其中有2米的水结成了冰,求冰的质量。(冰的密度为千克/米)
4、为了测出柑橘的密度,小明先用电子秤称出柑橘的质量m1是108g,接着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是m2=620g。然后他借助牙签使柑橘浸没在烧杯中,当烧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测得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是m3=500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g/cm3。请解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柑橘的密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详解】
AD.由图象可知,当没有液体时,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40g,则表示烧杯的质量为40g,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的质量
m1=m总1-m杯=60g-40g=20g
则液体的密度
ρ===1g/cm3
故AD错误;
B.由图象可知,液体的质量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是一个定值,所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液体的密度不会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
C.当液体的体积为50m3时,液体的质量
m2=ρV2=1g/cm3×50cm3=50g
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总= m2+m杯=50g+40g=90g
故C正确。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成年男性身高在175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2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BD.设量筒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根据可得,则有
---①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可得
---②
由①②可得
液体的密度
故AB错误;
代入①得
故D错误;
C.当液体的体积,液体质量
故C正确。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设脚踩出的雪坑的横截面积为S,因雪踏实后的密度与水接近,根据密度公式,则雪踏实后的质量为
设原来积雪的密度为,则积雪的质量为
因质量保持不变,故
积雪的密度大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
【详解】
向下俯视量筒的内液面时,读数为40毫升,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实际量筒中的水小于40毫升,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C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温度、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故质量为3千克的水结成冰,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故CD不符合题意;
AB.根据密度公式有
因为水的密度为,故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质量不变时,故冰的体积变大。
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解析】
【详解】
由于石块的体积不变,所以,分别将石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和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溢出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石块的体积,即溢出水的体积等于溢出酒精的体积,故
V溢水=V溢酒精
又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即ρ水>ρ酒精,所以,由m=ρV知道
m溢水>m溢酒精=8g
故A正确。
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A.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盐池县年的平均气温约为20℃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5kg,中学生质量比成年人的质量略小,约为质量50kg,故B符合题意;
C.正常人1分钟内心跳约75次,故C不符合题意;
D.物理教科书长约为26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如表格可知,酒精和煤油是不同的物质,但二者的密度相同,故A错误;
B.水银是液体,它的密度大于铜,铝,干松木的密度,故B错误;
C.水和冰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二者的密度不相同,故C错误;
D.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实心物体,密度大的物质体积小,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所以铜块体积小于铝块体积,故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乐陵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约为17cm,故B符合题意;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天平 台秤
【详解】
[1]实验室里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2]体检时测量身体质量需要用台秤测量。
2、4.8
【详解】
[1]已知氧气罐的容积
则氧气的质量为
[2]当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一半,变为
氧气的体积不变,则此时氧气的密度为
3、82.4 40 1.125×103
【详解】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故游码的刻度为m1=2.4g,砝码的总质量为
m2=50g+20g+10g=80g
因此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m=m1+m2=2.4g+80g=82.4g
[2]图乙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面最低点在40mL刻度线处,故盐水的体积为V=40mL。
[3]从图丙中可以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
m′=2.4g+20g+10g+5g=37.4g
所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m量=m-m′=82.4g-37.4g=45g
故盐水的密度为
4、2mL 8 36.4
【详解】
[1]如图甲所示的量筒10mL之间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2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
[2]量筒读数,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相平,由图甲乙可知,水的体积为20mL,水和固体的总体积是28mL,测得固体的体积为
V=28mL-20mL=8mL=8cm3
[3]由图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读数为m1=1.4g,砝码质量为
m2=20g+10g+5g=35g
则此固体的质量是
m=m1+m2=36.4g
5、等于 5×10﹣5 变大
【详解】
[1]水凝固成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未结冰时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
[2]水的体积
=
水结冰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则冰的质量
m冰=m水=0.45kg
冰的体积
=
水结冰后体积改变了
ΔV=5×10﹣4m3﹣4.5×10﹣4m3=5×10﹣5m3
[3]水结冰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而密度变小,由公式可知,其体积变大,从而把水缸胀裂。
6、450 0.45 不变
【详解】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状态无关,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水的质量
m水=m冰=ρ冰V冰=0.9×103kg/m3×0.5m3=450kg
[2]水的体积为
[3]冰是晶体,由晶体熔化的特点可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三、计算题
1、(1)76cm3;(2)1.15g/cm3;(3)200mL
【解析】
【详解】
解:(1)由步骤②③可得,所加水的质量
由 可得,杯中所加水的体积
喝掉酸奶的体积
(2)由步骤①②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
酸奶的密度
(3)由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盒中酸奶的总质量
则整盒酸奶的总体积
答:(1)喝掉部分酸奶的体积是76cm3;
(2)酸奶的密度是1.15g/cm3;
(3)整盒酸奶的体积是200mL。
2、7.9g/cm3
【解析】
【详解】
解: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称为密度,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可直接计算出该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答:该金属块的密度ρ为7.9g/cm3。
3、2×103kg
【解析】
【详解】
解: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2m3=2×103kg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冰的质量为
m冰=m水=2×103kg
答:冰的质量是2×103kg。
4、(1)120g;(2)0.9g/cm3
【解析】
【详解】
解:(1)烧杯排出水的质量为
m水=m2﹣m3=620g﹣500g=120g
(2)由知道,排出水的体积为
则柑橘的体积为
V=V水=120cm3
故柑橘的密度为
答:(1)烧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120g;
(2)柑橘的密度是0.9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