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1.答题前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等信息。
2.请按照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3.试卷整洁,字迹清晰。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村落发展迅速 B.农业发展决定村落规模
C.原始村落分布较为均衡 D.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2.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3.“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这一说法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美洲 D.古代两河流域
4.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其光荣与伟大之处分别是( )
A.城邦众多;建立帝国 B.民主政治发达;奴隶制高度发达
C.民主政治发达;法律体系缜密 D.法律体系缜密;民主政治发达
5.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早期殖民者 D.基督教徒
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支持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7.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 )
A.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
C.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 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
8.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
A.文艺复兴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
C.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D.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
9.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1543年,马丁 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版;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B.推动了欧洲民主政治的建设
C.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D.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10.欧洲史上有一个时期,人们追求的目标不是灵魂得救,而是幸福,并且是现世的幸福,不是来世的欢乐。他们在思想上完全是世俗的,甚至将追求幸福同生命、自由并列为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一时期应该(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1.荷兰启蒙思想家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他所说的“理智”符合了( )
A.君主专制的要求 B.基督教的要求 C.资产阶级的要求 D.封建领主的要求
12.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越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此,1787年宪法( )
A.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B.确认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D.规定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
13.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主要是因为它( )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4.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一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1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节命时出现各主要先进 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6.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这主要是由于( )
A.发电机的发明 B.电动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应用
1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重大发明出自传统工匠 D.棉纺织部门首先应用机器
18.《国际歌》是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鲍狄埃在“五月流血周”后写出的,它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真理,把公社的理想传遍全世界。下列对巴黎公社评述不正确( )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D.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某学者说:“这本书是我共产主义的启蒙老师……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本书”( )
A.《共同纲领》 B.《资本论》 C.《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宣言》
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1.列宁曾将20世纪出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称作“亚洲觉醒”,认为19世纪中后期亚洲革命风暴仅仅是一种“旧式的骚动”,人们还停滞在中古时期的“沉睡状态”。据此,“亚洲的觉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有更加广泛的下层民众参加
B.斗争的对象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势力
C.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2.下列三幅图片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美、意的征兵宣传海报。三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英国 美国 意大利
A.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争夺世界霸权 D.维护世界和平与民主
23.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下列示意图旨在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24.一战后不久,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其原因不包括( )
A.美日以外的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帝国主义的“委任统治”并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均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
2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主要是因为它( )
A.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B.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6.1933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轨道的历史人物已经完成”。该“历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7.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28.1942年1月,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联合国成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世界发法西斯战争胜利
29.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B.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C.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的国际秩序 D.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30.它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一场在世界范围内由巨大影响的美苏双方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决赛”,“它”是指( )
A.杜鲁门主义 B.北约与华约建立 C.美苏冷战 D.古巴导弹危机
二、简答题(共2题,共40分)
31.(24分)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近代,英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两国的权力中心有何不同?(8分)
(2)美国与德国确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在一战中它们分属于什么联盟?(8分)
(3)陈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8分)
32.(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其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和交通领域的发明创造分别是什么?(8分)
(2)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逐步过渡到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那些变化?(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C B C A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D C B D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D D D B A A C
31.(1)确立政体:英国 1689《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中心:英国议会、德国皇帝
(2)美国独立战争、德国三次王朝战争。美国协约国、德国同盟国。
(3)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2.(1)蒸汽,蒸汽机车、轮船;电力,汽车、飞机。
(2)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