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模拟作文“物质与精神”主题指导讲评及范文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模拟作文“物质与精神”主题指导讲评及范文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4: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022高考模拟作文“物质与精神”主题指导讲评及范文课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水仙花。
———默罕默德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卢钺《雪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 释绍昙
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心中。
———酉阳桃花源景区广告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些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
这是一道名句组合类的材料作文。先理解四句名句的意思和内涵。
1.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水仙花。这里的“面包”“果实”和“水仙花”“花朵”都是比喻,可以分为两类,寓意是物质生活(物质追求、功利追求)和精神生活(精神追求、诗意和美)。默罕默德的材料,可理解为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可去追求精神生活,要重视精神追求。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审题提示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若是心境豁达,不为平常的琐碎小事所扰乱心神,那生活中的每一天,度过的每一个季节都是让人开心的好时节。
4.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心中。现实与浪漫,心若美好,处处皆是桃花源。
审题提示
作文情景限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些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综上所述,立意的角度是广泛的。可以围绕一个名句立意,也可以结合两句综合立意。
审题提示
1.物质与精神
2.现实与浪漫
3.忘却名利,闲适生活
4.超脱现实,追求美好
参考立意
【优秀范文】
1.浪漫,至死不渝
在这个烟火味极重的时代中,我想守住我的浪漫。我的浪漫很简单,就是一朵花,一片地,一条狗。
我想守住的浪漫只是一朵花。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我抛开一天所有的事,放空自己去闻一闻花香,瞧瞧它盛开的模样,我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没有了人情世故,没有了烟火气息,只有花香馥郁。在缭绕的花香中,我任心灵放飞,任思想自由驰骋。我似乎骑上了一匹快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翠绿草原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似乎看到草原上小草探头钻出大地的拼劲儿,闻到扑鼻而来的阵阵青草香,我似乎看到如何的格桑花在我眼前怒放,开成缤纷摇曳的海洋。白天,我劈柴,喂马,驰骋,徜徉……夜晚,我躺在草甸子上看星光闪耀,听风青虫鸣,在马头琴声中酣然入眠……我心中的浪漫,是一朵花。有了心中的花,便有了心灵的自在与美好!
我想守住的浪漫,只是一片地。这片地依山伴水,有鸟有鱼有虾,是我向往的地方。在这片地方,可以独守我的清静。早晨,可以在小院前看太阳升起,任朝阳的金晖洒满全身,浸透心灵;上午,煮茶、品茗、阅读,看院中“桃花夭夭,灼灼其华”,看院后“红杏枝头春意闹”。下午,下地,摘菜,做饭,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傍晚,看夕阳入山“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起雾时,有云蒸霞蔚,入登仙境之乐;下雨时,听雨打树叶,点点滴滴,敲打心扉;起风时,听竹叶与竹枝碰撞,悠然宁静……我心中的浪漫是一片地,在这片地上,我尽享李子柒般的田园乐趣。有了这片地,便有了心灵的闲适与惬意。
我想守住的浪漫,只是一条狗。俗话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想养一条狗。我想时不时摸摸他的头,看它在我面前快乐地转圈;我想天天带它去溜达,看他奔跑、撒欢。回家时,它会高兴的跑过来,亲热地舔我的手;熬夜做作业时,它会一直陪伴,依偎在我身旁;出门儿时,它会老实在家,一心守候……我心中的浪漫,是一条狗,有了它的陪伴与守护,我的生活充盈着爱意与关怀。
优秀作文
在面包丰足的时代,还得在心中种上水仙———是为浪漫。我心中的浪漫,一花、一院,一狗足矣。他们让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留有一份自在与美好,闲适与惬意,爱意与关怀!
2.精神的皈依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如是说。这句为陶行知先生极力推崇的话,是否也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在物质生活逐渐殷实富足的今天,千万不要忘了心灵深处那株水仙,唯有精神的皈依,才能让那抹绿色永驻心头。(开头提出论点)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诚然,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可能讲究精神生活的高雅充实。正如诱人的面包倘使只有一块,若拿它换来了水仙花,何来充饥?等饿得头昏眼花时,恐怕也无暇欣赏水仙花的那抹葱绿与鹅黄了吧?我们无权要求茹毛饮血时代的人们满腹诗书,出口成章,我们也无法苛求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跳出“放羊,赚钱,成家,生子,放羊”的怪圈,除非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真正的保障。所以,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基础。(过渡段阐明论点,再次点题)
然而,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富有是不够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人有着丰富的思想活动,这让人的精神家园欣欣向荣,不致荒芜。倘若人的心灵空虚,那朵洁白的水仙早已枯萎,那么即便是拥有像葛朗台那样庞大的财产,也终究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他的灵魂早已死去。殊不知,精神生活的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它让物质的富有得到升华,尽显人生真谛。
当年,即将入仕的陶潜一定也怀揣造福苍生的美好梦想,但是文人的天真执着岂经受得了政治权势的倾轧?陶潜看清了黑暗官场的真面目,毅然辞官归隐,失去了物质的富足,却迎来了宝贵的精神重生。他徜徉于恬淡冲旷的精神家园,适形骸于山水,明观听于心魄,完成了精神的皈依。
优秀作文
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淡泊名利,追求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宁静?他们大多整天奔走钻营,忙得昏天黑地,以追求极其奢侈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在身心俱惫的忙碌中遗失了心灵深处的那株水仙,他们的精神家园早已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妨携一枝水仙,品一杯香茗,皭(jiào)然不滓于尘世之外,让心灵皈依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
3.人生的选择题
倘若面包是使生命之泉涓涓流淌的源头与动力,那么水仙花则是使生命之泉永恒不枯、清澈动人的营养与阳光。
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想,我愿意付出一块面包的代价去收获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正如穆罕穆德所说的。
倘若只有面包的基础,我们的生命将变得庸俗不堪,我们也只是一群徒满足于物质欲望的俗人。毫无生气,生命之树也不将长青。陶潜宁可放弃“仕途之路”这片面包,去换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情怀,去拥有“乐夫天命复奚疑”的高尚情操。少了片面包,他生活的很难,然而心中的水仙花却使他在困苦的生活面前仍拥有圣人的情怀,使他的著作久传于世。演员牛莉也是如此,她放弃春晚拍卖大衣的所得款,将此全部捐给灾区的儿童。她放弃了一片面包去换来更多的关爱与感动。
是思想让我们的灵魂变得有生气。
然而,有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当人们吃饱喝足后,才有了看世界的哲学眼光。”的确,倘若我们没有一片面包,整天都无法充实的活下去,我们也往往无暇顾及心中的水仙花,甚至,被生活麻痹而丧失了拥有水仙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收获思想的同时,也需要为自己的生活打拼,在收获面包的同时,学会去发现生命中绽放的水仙花。物质与精神不能孤立地存在着。独有物质,生命失去光泽和活力,但是独有精神而没有物质的补给与能量,一切的精神也都是摇摇欲坠,虚无缥缈的。正如乞丐不能在街边大谈思想宇宙人生观,而贪官污吏永远也不会懂得于谦、李日知那留得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情怀,更无暇去感受那用金钱无法换来的生命的芬芳。
面包,还是,水仙?物质,还是,思想?这是一道人生的选择题。
我们现代人时常在这种选择中徘徊彷徨,踽踽踱步。
然而,我欣赏面包,正如我更欣赏水仙花一样。
优秀作文
4.愿以面包换水仙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默罕默德曾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是的,当我们具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我们必须取出一部分,换一朵“水仙花”,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物质是精神需求的前提和条件。在广为流传的人生五大境界中,物质条件先于精神需求。当人们还在为“面包”发愁时,何谈满足自己的精神渴望?正如默罕默德说的——“假使你有两块面包”,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若没有物质条件作为前提,空谈理想是没有价值的,那只是纸上谈兵。因为你还不到时候去换取那朵“水仙花”。
然而,当我们有了物质条件作为前提,那么,请放弃一些“面包”去追求心灵上的那朵“水仙”吧!因为“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著名女画家林风眠家境殷实,然而她却愿意为自己的那朵“水仙“放弃一些摆在眼前,触手可及的“面包”。一位国民党高官曾去访林风眠的家,走进之后不禁感叹,“这人如果不是白痴,就是得道之人。”当然,林风眠不是白痴,她用“面包”换来的,是一份恬静的作画心态,是一种纯净的作画笔法,是她作为一名画家的精神需求。是的,林风眠女士不仅让自己,也让世人看到了这朵“水仙”的美丽,也让我领悟:当我们拥有“面包”时,请不要吝啬,去追求心灵上的那朵“水仙”吧!
在“面包”与“水仙”发生冲突时,方能见一个人的气概。当面包少之又少时,你愿意用仅剩的一些面包去换水仙么?徐渭的人生正如他的“青藤书屋图”那样,坎坷,贫穷,不顺,落魄。但他却用仅有的面包,换来了尽可能多的水仙。他不接见达官贵人,宁愿将字画“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抛弃面包的举动,在“面包”与“水仙”的冲突中,他选择了后者。他用汪洋恣肆的笔法,宣泄着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的焦虑,也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这种独特的,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使徐渭在“面包”与“水仙”的冲突中,摘到了最美丽,最孤傲,最自信的那朵。他固守自己艺术王国和精神家园的行为告诉我,“面包”即使再少,也不能因此放慢追逐“水仙”的脚步,因为这朵“水仙”,不会凋谢。
是的,当我拥有面包时,我愿以面包换水仙。当“面包”与“水仙”发生冲突时,我也不会放慢追逐“水仙”的脚步。得生命的翱翔。
本课结束,谢谢大家!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