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3讲
小说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文体特征、高考考情分析和命题方向。
2.掌握小说读文技能,读懂小说文本进而鉴赏小说。
3.通过高考题做读文示范,学习小说阅读方法,完成小说题 。
问题反馈
(1)如何准确读懂小说文章?
(2)如何分清题型属于哪个考点?
第3讲 小说环境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务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体现了小说有别于散文的体裁特征。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从2019年全国卷Ⅱ来看,有考查细化的趋势。综合来看,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个: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角度往往呈现两种形式: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解答环境类题目,了解环境描写手法是关键。因为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描写角度和手法,才能为准确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前提。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题型一 环境描写的手法
[思维导航]
一、知识储备
环境描写手法 描写方法 修辞手法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9.反问;10.引用;11.双关;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
表达技巧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5.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6.细描(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7.抑扬: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二、读文指要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历年高考题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阅读时要注意文中有关自然环境描写的文字,尤其要注意表述技巧明显的句子。
三、思考方向
环境描写的手法命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因此,作答时要注意区分题目考查的范围。
[解题方略]一、命题分析明方向
设问形式 设问特点
(1)(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2)(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二、规范作答保精准
赏析环境描写手法“3步骤”
(2018·江苏)《小哥儿俩》凌叔华
当堂训练
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3.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4.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小哥儿俩
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
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
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家庭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分析概括其特点时要注意:
①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等。
②家庭院落布局、装饰装潢。
③家庭的人际关系。
④家风及历史传承等。
小哥儿俩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②“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小哥儿俩
3.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①外貌憨态可掬;②言行稚拙,爱模仿;③情感表达率真;④注意力易转移;⑤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
4.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对儿童成长的关注;③对母爱的颂扬;④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⑤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4、【解析】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题干要求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抓住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文中作者文笔的清新,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另外,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题型二 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
[思维导航]
一、知识储备
环境分类 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二、思考方向
自然环境包括景物描写,但景物描写并不等于自然环境,像单纯的表现景物本身特点的描写则不是自然环境刻画,阅读和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另外,社会环境中有关社会关系的描写易被忽略,阅读和答题也需注意。[解题方略] 一、命题分析明方向
类型 设问形式 设问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型 (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芒种》)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景物”“特点”
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社会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型 (1)(2018·江苏高考)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小哥儿俩》)(2)(2014·重庆高考)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我(《东坛井的陈皮匠》)(3)(2012·江苏高考)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邮差先生》) 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规范作答保精准
解答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3步骤”
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题型三 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维导航]
一、知识储备
自然环境描写的 作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人物方面 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情节方面 推动情节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二、思考方向
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会直接体现在文字上,故总结其作用时需要根据有关环境的特点去进行。因此,边读边用心总结环境特点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交代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营造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活动场所;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什么样的环境特点烘托(映衬)了什么样的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为某人物的出场做铺垫/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暗示、烘托或升华了什么样的主题。
开头: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中间: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尾:呼应开头或标题。
环境本身
环境对人物
环境对主题
环境对情节
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
②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文中对风雪的描写。
③为下文林冲想喝酒御寒、沽酒见到山神庙、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直到奋起杀敌复仇等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者: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着下文情节的步步发展)
[解题方略]一、命题分析明方向
设问形式 设问特点
(1)(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步舞》) (2)(2019·全国卷Ⅲ)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到梨花屯去》) (3)(2018·江苏高考)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 (4)(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 (5)(2011·江苏高考)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是你的战争!”》)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即分析环境描写对小说三要素及主题、读者方面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之类作答动词和“环境(景物)描写”“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规范作答保精准
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3步骤”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另外,要注意特定条件下环境描写的特定思维角度,如上表中(1)题“在情节发展中”“作用”即有其情节分析的特殊思维角度。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
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2019·全国Ⅱ)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当堂训练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带题细读,研练真题
√
解析 B项强加因果。对老舞蹈师的形象特点判断准确,但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其出身、性格特征无关,他只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独有的快乐。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每点2分)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审题!!!
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思路:
第一步,圈出文中“公园苗圃”的所有文字
第二步,看其所处的位置(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将之与具体故事情节相联系,看其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按照情节先后顺序,展开分析(如开端部分如何进入情节、发展高潮部分如何推动情节、结尾如何结束情节或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等)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了,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每点2分)
《小哥儿俩》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②“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交代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营造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活动场所;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什么样的环境特点烘托(映衬)了什么样的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为某人物的出场做铺垫/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暗示、烘托或升华了什么样的主题。
开头: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中间: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尾:呼应开头或标题。
环境本身
环境对人物
环境对主题
环境对情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