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T8联考(二)作文讲评:重压可承受VS重压不可承受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T8联考(二)作文讲评:重压可承受VS重压不可承受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4: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022高三T8联考作文“承受”主题讲评课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二则。材料一泰戈尔的诗蕴涵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当然,作文时不必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即可,取材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谈追求的目标不可过高,艺术创作要讲究适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材料二表明轻松会毁掉人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材料中“坦荡”,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槃。这则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大,更有可能成功。
审题提示
一、选取材料一立意
主立意:人的能力有限,凡事要量力而行,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凡事要量力而行。
思辨性构思示例:
①合理范围内的压力是必要的,人需要压力驱使,有压力才有动力。②压力不能无限制放大,“承受”要考虑对方的承受力。超出极限的“承受”是一种破坏,一种伤害,乃至是一种毁灭,一场悲剧。③为什么会出现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分析原因,功利主义心态,焦虑心态使然,错误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等。)
④如何处理好主观意愿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每个人的“承受”值有不同,要分类型、分场景对待,既要适度“死磕”,但也不能“走火入魔”!给自己心灵减压,学会调节心态;社会多方努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等。)
参考立意
二、选取材料二立意
主立意: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一切的重压和负担,都是“试金石”,更是“催化剂”。压力越重,激起的斗志越高,成就的事业越大,人生的过程越充实越精彩。
思辨性构思示例:
①压力是什么?②人生为什么需要重压?(可结合社会现象来论述,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崛起角度,都可以谈“重压”的作用。)③对压力“不可承受”观点的辨证分析。(可以结合“躺平”“佛系”来谈,也可以谈不必承爱不敢要的思想压力等)④当代青年如何面“承受”重压力?如: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个人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面对生活赐予的重压,要乐观和豪迈,自信和自强,坦荡和快乐;在不断追求新目标中,以成长的收获自我激励,自我鞭策;学会心灵减压,拿得起也放得下,有张也有驰,有孜孜以求,有苦苦探索,但不焦虑也不迷茫,磨练心性,耐“挫”抗压,心灵强大;以同时代的英雄楷模为精神坐标,学会克难奋进、一往无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逆流而上、逆境翻盘的坚韧态度……
参考立意
【参考立意】
1.“承受”要率先考虑对方的承受,给予有限度的爱。(有边界,不超出对方承受范围的承受)
2.“承受”要充分激发自身,心灵因顶住重压变得强大、坦荡充实,重压能让我们提高“承受”阈值,曾益己所不能。
3.“承受”于己,并未毫无休止的一直施压,因许多复杂因素影响,每个人的“承受”值有不同,要分类型、分场景对待,适度“死磕”,不“走火入魔”!(避免抑郁、绝望、崩溃,磨练心性,在绝望中找寻希望,能奋力扛住重压,也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有时候得放过自己,才不会倒下!)
4.“承受”是承担该承担的,也是接受能接受的。承受是动态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过去不能承受的,今日成长成熟便能承受;过去熟视无睹的,今日则眼里不揉沙。(不能承受或不愿、不必承受)
《承人生之重担,搭前行之桥梁》
《能“承受”重也能“承受”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承受是接受也是承担》
《顺其自然,健康成长》
《在“承受”中变强在“承受”中温柔》
《能学会“承受”,也能放过自己》
《给自己一双隐形的翅膀》
《历经“承受”坦荡充实放过自己海阔天空》
精彩标题
1、化得重负为风
适度承受前行
人之处世,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绝不躺平,绝不由天。人生失意十之八九,一个“承受”蕴含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若使鲜花绽放,若使琴声莹耳,若使人坦荡充实而活,则须化失意为诗意,化得重负为风,以适度承受徐徐前行。
人生如航,重负为阻,化其为舟,以承受济沧海。
正如昆德拉所言,“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人非天神,无一生畅快无阻,无一物唾手可得,面对重压与负担,宋濂选择,趋百里外以上进求学,善问善思;匡衡凿壁,获得一抹读书之光,未来之光;孙康映雪,善学乐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将求学路上艰难险阻化为前进动力,借外物承受,使其充实而活,拥有坦荡人生。
优秀作文
人生如山,重负为绊,化其为梯,以承受凌绝顶。
席慕容有言:“生命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而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时尚先锋羽西两赴美国,为把真实可爱的中国展现给西方世界,她一人担起一个剧组的工作重量,每天连轴工作十几小时,终把《看东方》的电视节目推向了新世纪。同样,江梦南生在无声的世界里。承受着生而为人的残缺。然而她用超人的决心和意志,把嘹亮的号角藏在心中,在无声的世界里突围。从本科到硕士到清华博士,承受住毅力的极限,最终破茧成蝶。我们也须正视重负,拥有坦荡充实人生。
人生如织,重负为污,化其为丝,以承受成锦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一生温暖无扰,是童话的境界。而在国家,父母的庇佑下,我们也拥有“童话”人生。儿时,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父母承受一切压力,使我们无忧无虑;而今,国家的“双减”政策为我们减少重负,我们不再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未来,我们应主动担起责任,正确看待重压与负担,学会适度承受以砥砺前行,为父母,为国家。
花儿为何凋谢?因为将热烈的爱紧压在心上。琴弦为何断裂?因为勉强弹了难以承受的音节。重压与负担无处不在,而每一个你我要化得重负为风,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适度承受前行,换得春风十里般的人生。
2、承受之舟
亦可远航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可我们的人生不可以像花儿、琴弦一样因无法承受而逝去,承受将引领我们远航。
承受之舟,载诗仙遨游历史长河,万古长存。
在李白的人生中,他遭人诽谤但却“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道行路难却又“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难道李白承受的苦难比屈子、陶潜少吗?这样一块宝玉,承受了小人的诽谤,上天的妒嫉,但却酒入愁肠,七分化为月亮,三分酿成剑气。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乘着承受小舟云游山川湖海,最终成就一代谪仙人。
优秀作文
承受之舟,领游侠踏遍祖国河山,成就理想。
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富庶之家,自小便立下“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但他这一路上,遍布坎坷与荆棘。面对《水经注》中长江的干流之惑,徐霞客一行人跋涉三年之久终于解开了这一谜惑,可大众却对几百年来的认知感到迷茫。当徐霞客渐渐老去,他也从不后悔选择的这条路。承受之丹载游侠遨游山河,最终奠定了中国地理事业上的辉煌。
承受之舟,载我中华少儿郎驶向光明的未来。
我们的祖辈承受了西方列强的枪林弹雨,我们的父辈过着了缺衣少食的生活。新时代的少年们当坚忍品性,磨砺意志,以承受之舟,让我们的人生坦荡而充实。如今的时代,正以一种强劲的冲劲而昂扬向上。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站在了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在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辛苦付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埋头苦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受的品质在传承。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少年们当接续先辈们的接力棒砥砺前行,创造出新的辉煌成就,营造出向看向美向真的社会环境,最终为祖国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如果承受有态度,它听起来会不会像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如果承受有颜色,它看起来会不会像梵高的《响日葵》和《星空》?承受生活上的磨难,成为坦荡而热烈的存在!
3.承受亦美,放手亦美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正是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在承受磨难之时绽放出的绚丽歌唱。然而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压下,我们亦要学会脱手而去,不让负重熄灭我们的生命热情。
蝶蛹承破茧之痛终翱翔蓝天,而人承生活压力亦能远航。
生活中的压力与苦难往往不能避免,正如神话中一遍又一遍将生命的石块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永远履行着职责,做着必须完成的事情。生于世间怎么能避免重压的磨砺?简媜在《水问》中畅快地呐喊,“如果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必须亲尝苦液,淬练心灵,那么让刀刃在我身上留下印记,我不要保有羞辱的洁肤。”确实如此,与其像当今某些年轻人逃避生活重压,供出“躺平”、“摆烂”的咸鱼心理,不如主动背起责任走上道路,这样至少还能保有心灵的轻松,不让重压占据主动。(首先论述“承受亦美”观点,人生的美就体现在重压的磨砺上。引用素材典型,能联系当代青年人实际。)
然而热烈的爱使负重之花凋谢,强弹的音使负重之弦断裂,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又要有摒弃不堪之重压的果敢,视浮云如草芥,换心头之明快。这种负重,是金钱、名利之流,是使人虚荣心膨胀以至不能承受的浮华。如流量明星的坠落,归因于对名利盛宴的贪享而失去了生命本有的质感;如混凝土森林中庸庸碌碌的“社畜”,因不必承负的重压失去了灯塔,形如蚁蝼,蹒跚而活。这些追名逐利的游戏是我们强加于己的重负,是美好生命不能承受的伤痛,我们应当将它们从心灵移去,换得轻松。
所以,承受亦美,美在我们面对必经苦难时所体现的那种无畏精神,美在血液里的不屈精神;放手亦美,美在我们摘除紧系心灵之翼之的重重累赘,轻盈地飞向净土。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强健的心灵和一双明亮的眼睛,“以血泊醇我敬仰过的天和地”,挥洒汗水,向命运展示生命活力。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同时,敏锐地观察到何为所求,而削除道路上不必要之荆棘,以免杂念纷然,换来沉沉暮色。”
优秀作文
承受亦美,放手亦美。“世界是如此富艳难踪,而我是那个在一瞥间得以窥伺大千的人。”人生苦短,既需承受必需的重负,也需要放下纷扰的累赘,这样,我们才能不枉世间一趟,尽享诗意人生。
4. 限度内的承受,背负下的翱翔
尼采曾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诚然,重压与负担所造成的苦难可以帮助人们的成长。同时个人所承受能力,有其自身的“弹性限度”。只有清楚地认知这条“红线”,有选择地承受生命中的重压,方得长足之成长,实现生命之翱翔。
背负重压,在承受中方可有所成就。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迎击命运的挑战,勇担生命的重负,在挫折中成长,在坎坷中重建。日夜不停,那是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们的坚毅身影。废寝忘食,那是清华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们的坚守之姿。人们在负担与重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负重而行,承压而进,这是众多自强不息的人所奉守与践行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与畏惧挫折而一味逃避,必须在生命限度里有所承受,否则,必无人格之成长,生命之健全,人生之丰盈。
每个人抗压能力都不同,要警惕突破限度。在人承受的各种重压之中,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生命中经历的各种苦难了。承受苦难从根本上说,它首先是一种侵蚀与折磨,其次才是重建与重构。苦难在促人成长的表象下面,既有苦难对心智的磨练,更有苦难对人性的摧残。一味地承受一切只会不断加高重建的门槛,最终不得跨越,留下一个个的“生命废墟”,从私营企业员工猝死,到大学生路边抱头痛哭。在这个内卷加剧,节奏加快的时代,我们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压与负担。如何清醒地认识自己生命的弹性,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崩溃”成为了每一个当代人的必修课程。其关键就在树立自己的红线,从身体到心灵,有保全,才会有成全,都要时刻警惕任何突破限度的趋势与可能。
主观能动,恰当放弃选择。面对与生俱来的重压,我们只能承受并不断挑战。但面对后天的负担,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所选择。逃避那些远远大于生命限度的负担,从来都不是懦弱。正如格非所言、“逃离,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奔赴。”逃离天天996的折磨,那便是奔赴生命本应有的留白。而主动放弃那些无意义的负担,我们的脚步将更加轻盈。诸如杞人忧大般的忧愁是荒诞的,没有价值的,只会徒增负担之重。但对于那些限度以内的,应当背负的,我们应主动承担。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主动担起自己的那一份个人的、家庭的、时代的责任,在背负中有所作为。逃避超限度的,放弃无意义的,背负应承担的,这才是承受的智慧,这样方得生命的翱翔。
本课结束,谢谢大家!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