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滑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滑轮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9 14: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1 滑轮、滑轮组
【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重点难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分析。
2.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解决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问题。
学习内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82至P83内容,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并把两者的区别画上方框。
【自学检测】
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2.定滑轮是使用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被提升的滑轮,动滑轮是使用时滑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被提升的滑轮。
3.指出下列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定滑轮特点
利用图11.2-3乙图组装定滑轮,并用定滑轮做功(竖直匀速向下拉),根据实验完成下表:
  被测 物理量次数    物重G物/N 物体被提升高度h/m 拉力F1/N 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①(不计摩擦)比较重物与拉力大小关系可得出:F=G,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省力。
②比较物体提升高度h和拉力通过的距离s关系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省距离,物体提升高度等于拉力通过的距离。
③观察拉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得出:当作用在定滑轮上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说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特点
根据图11.2-3丙图组装动滑轮并用动滑轮做功(竖直匀速向上拉,让拉力与阻力方向平行),根据实验完成下表:
  被测物 理量次数    动滑轮自重G动/N 物重G物/N 物体随动滑轮提升高度h/m 拉力F1/N 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①比较物重、动滑轮自重、拉力三者的大小能得出:F1=(G物+G动)/2;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力,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时:即G动=0,则F1=G物/2,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②观察拉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得出:拉力F1的方向竖直向上,重物运动的方向竖直向上,说明使用动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能改变用力方向。
③比较物体提升高度h和拉力通过的距离s可得出:拉力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提升高度的2倍(或s=nh)。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定滑轮的实质:
①定滑轮可以围绕一个固定轴转动(请你在图上用O标出),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变形杠杆,在图中画出了定滑轮杠杆的五要素。
②比较定滑轮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长短可得出:L1=L2,说明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使用时不能(填“能”或“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③定滑轮的自重影不影响定滑轮平衡?为什么?
答:不影响,因为定滑轮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无力臂)
2.动滑轮的实质:
如果把动滑轮也看成一个变形杠杆,在图中画出了动滑轮杠杆的五要素:
①怎样确定支点位置?重物对动滑轮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异向(动力、阻力的方向相反)同侧(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处在支点同一侧),说明动滑轮的支点肯定在轴的左端点上,在右图中已画出动滑轮的杠杆五要素。
②比较动滑轮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长短可得出:L1>L2,说明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用动滑轮能(填“能”或“不能”)省一半力;
③动滑轮的自重影不影响动滑轮平衡?为什么?
(影响,因为动滑轮的重力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和阻力的作用点、方向都相同,如果把F1当动力,轮直径等于动力臂L1,阻力大小等于重物G物和动滑轮的重力G动之和,轮半径等于阻力臂L2,即:动滑轮平衡时,F1=(F2+G动)/2,如果不计动滑轮自重,可推得:F1=F2/2)
【即时练习】
1.对于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C)
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
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F1大于F2
B.F1=F2
C.F1小于F2
D.F1和F2大小无法确定
学习内容二:滑轮组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8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滑轮组。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图12.2-4中都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图甲这样组合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图乙这样组合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拉力方向,图甲有三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三分之一。图乙有二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二分之一。分析对比:甲、乙两种绕法有何不同?哪种更省力?
2.按照要求组装图A、B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1)用G/2的力提起重物;
(2)用G/3的力提起重物。
3.滑轮组横放(如图所示)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两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f的二分之一,即:F=f(不计绳与轮的摩擦),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L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为:L=s。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判断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常用方法。
先找出动滑轮,从定滑轮和动滑轮中间隔断,如图所示,然后只数出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即可,不包含从定滑轮绕出来的绳子段数。
图甲有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图乙有两段绳子承担重物。
2.根据你所掌握的滑轮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分类 优缺点 实 质
定滑轮 不能省力但能
改变拉力方向 等臂杠杆
动滑轮 能省一半力,不能
改变拉力方向 动力臂是阻力
臂2倍的杠杆
滑轮组 ①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用的力就是物重或物体与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如: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n,物体重力为G物,动滑轮重G动,自由端拉力为F,则有F=(G物+G动)/n(不计所有摩擦时),物体提升的高度为h,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S,则s=nh
③组装口诀:奇动偶定。
【即时练习】
1.如下图所示,用滑轮组沿水平地面拉动物体A,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如下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C)
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3<F1<F2
3.
如图所示,重500N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已知F=100N,不计滑轮自重﹑绳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求:
(1)物体A受到地面的阻力;
(2)在5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解:(1)物体A由2段绳子拉着,A受到地面阻力f=2F=2×100N=200N,
(2)物体移动的距离S=vt=5s×1m/s=5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2S物=5×5m=10m
4.课本P84第4题
12.2.2 轮轴和斜面
【学习目标】
1.轮轴的实质。
2.斜面的特点。
重点难点:
斜面和轮轴的实质分析。
学习内容:轮轴和斜面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83科学世界内容,注意观察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轮轴是由共同转轴的大轮和和小轮组成的,通常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常见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丝。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轮轴的几种情况。
1.(观察右图)轮轴的实质:轮轴相当于一根可连续转动的杠杆。轮轴的中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半径R和轴半径r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分析:轮轴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结论:轮半径R是轴半径r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动力就是作用在轴上阻力的几分之一。轮轴平衡时,有F1×R=F2×r。
2.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了一个省力的轮轴,飞轮与后车轮组成了一个费(选填“省”或“费”)力的轮轴。
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构成。
分析:辘轳截面图如图所示,它就是轮轴的一种。辘轳也可以看成是变形的杠杆,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F1,水桶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请在辘轳的截面图上画出辘轳的杠杆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可以发现辘轳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二、提问:为什么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路,而不是从山下直通山顶?
模拟实验:将三角形的纸片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
讨论:汽车爬山相当于沿三角形的哪一边爬到山顶的?走的路程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有哪些场合利用了斜面?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使用任何机械,能省力就必然费距离,而省距离就必然费力,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即时练习】
1.斜面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但要费距离。
2.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B)
A.省距离      B.省力
C.费力,但省时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螺钉:轮轴;
b.汽车走的盘山公路:斜面;
c.挑东西的扁担:杠杆。
4.用15N的力提起20N的物体,下列机械不可行的是(A)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
E.斜面 F.轮轴
5.如图所示,请你至少说出两项简单机械原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包括结构和使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