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9 15:30:54

文档简介

汤原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5 CCDBB
6-10 CABCD
11-15 CBAAA
16-20 DCBAA
21-25 BACBB
26-30 BCBDA
31-35 CBCBA
36-40 CAABD
41-45DCCAC
46-50 BACDD
51.答案:(1)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
(2)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常规能源丰富;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难度大;经济不发达,人口、城市较少,能源需求小;资金短缺,科技水平较为落后。
(3)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周边居民收入。
52.答案:(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暖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暖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3)热力环流原理是近地面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受冷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高空和近地面高低气压相反,同一水平高度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据图可知,1通风口在上,2通风口在下。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53.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① D
(3)A地气温低于B地 高于 低于
(4)海风从海上吹来,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5)山谷风、城市风汤原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B.“鹊桥”中继卫星
C.“玉兔二号”探月车 D.月球
2.“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大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①为金星,②为火星
4.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2020年10月14日凌晨,出现了火星冲日(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现象。因为火星“个头”较小,要离地球足够近,也就是所谓“大冲”时才容易看清其表面的细节,而大冲只有每隔15或17年才发生一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行星爱好者的关注。据此完成5-7题。
5.火星冲日主要发生在(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与火星相比,地球( )
A.距金星更远 B.体积质量小 C.大气层较厚 D.属远日行星
7.火星冲日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下图为哈尔滨和拉萨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年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8.哈尔滨冬季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 B.冬季受冷锋影响,降水量多
C.冬季白昼时间短 D.冬季冰雪覆盖,反射率高
9.导致哈尔滨和拉萨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和热量的差异 B.植被覆盖率和河流的密度
C.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 D.日地距离和地球公转速度
日照时教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下图为我国东北图们江流域多年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流域多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是( )
A.1月 B.7月 C.11月 D.12月
11.3-5月该流域日照时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昼长渐长 ②雨季未到,多晴朗天气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④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③地球上的火山爆发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的最主要来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太阳黑子出现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
14.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1957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95年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下图为“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太阳黑子后绘制的太阳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 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太阳黑子的周期约是11年
C. 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差异性
D.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色球层上的黑色区域
16.这次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④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⑤印度尼西亚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新的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空间天气灾害将逐年增加。受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长距离管网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据此完成17-18题。
17.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D.太阳爆发活动之后,观看和拍摄极光较佳地点是赤道附近
18.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 )
A.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B.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D.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20.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莫霍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减慢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经过F、G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
2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
③由上图中的D和E构成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读图并回答下列小题。
25.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2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 B.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地球生物处于不断地进化中。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蕨类植物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 ③裸子植物时代 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28.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科学家发现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是相邻岩层的3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罕见,在陨石中常见。据此推测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29-30题。
29.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
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C.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30.关于中生代末期地层,以下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
A.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可能存在大量煤矿
B.其下部为新生代地层,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其上部为古生代地层,可能找到蕨类植物化石
D.其下部为中生代早期地层,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31-32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3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
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据此完成33-34题。
33.驾驶舱风挡裂的瞬间,乘客面临的问题有( )
①低压 ②超重 ③低温 ④低噪音 ⑤缺氧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34.紧急下降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的原因是该层大气( )
A.上热下冷 B.上冷下热 C.水汽与固体杂质少 D.平流运动为主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35-37题。
35.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36.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A. B. C. D.
37.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39.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乙地温度小于甲地
40.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41-43题。  
41.对流层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2.日落时漫天红霞的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反射  B. 折射  C. 散射  D. 吸收  
43.地面有新雪,会导致( )  
A. ①减弱,④增强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①增强,④减弱  D. ③增强,④减弱 
读图,完成44-46题。
44.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45.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4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8.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图为城市风示意图(风向未标出)。读图完成49-50题。
49.关于图中大气运动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以下沉气流为主 B.乙地的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C.丙地以上升气流为主 D.丁地的风由市区吹向郊区
50.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最应该布局在( )
A.甲地 B.乙地 C.丁地 D.戊地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6分)
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2分)
(2)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分析甘肃省太阳能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有哪些?(10分)
(3)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4分)
5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 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香格里拉气温低的原因。(6分)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4分)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白天通风口2空气是从暖棚流向内室还是从内室流向暖棚,说明理由。(6分)
5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
B
) (
D
) (
C
) (
A
)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4分)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______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________。(2分)
A.18时~次日7时 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当日18时
(3)比较图中A、B两处气温的关系____________,A处气压_______B处,C处气压_______D处。(4分)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5)除海陆风外,典型的热力环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