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
新兴国家的发展
CONTENTS
目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
2
3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 殖民体系演变
●
●
●
●
1500
1765年
1860年
1900年
1945年
工场手工业时期
殖民扩张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战后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一
殖民体系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殖民列强历时数百年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在原来的殖民地诞生了为数众多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据统计,截至1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亚洲
① 印度独立
斗争:国大党在甘地、尼赫鲁领导下;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
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1947年前
东巴基斯坦
1947年
孟加拉国
1971年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
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土。
1950年,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巴基斯坦在1947年蒙巴顿方案中分成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度国旗
巴基斯坦国旗
【想一想】印巴分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错,根本不可能截然分开。
分治严重破坏了印度经济地域的统一。印、巴分界线主要根据居民成份划分,……这就无法顾及经济地域的统一。结果,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归印度,而这些工业的原料有不少依赖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农业。
——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印巴战争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1947-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 1965-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 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领土争端后患无穷,使两国关系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宗教冲突频频发生,矛盾难以调和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
② 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
埃及: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阿尔及利亚: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反对法国殖民政策,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撒哈拉以南非洲: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称为“非洲年”。
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历史纵横
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
1961年,南非联邦脱离英联邦,改名为南非共和国。它经济发达,却长期对占人口超过70%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人民在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领导下,与种族主义进行了长期抗争。1992年,黑人获得公民权。1994年,南非举行第一次各种族参加的全国大选,非国大主席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宣告了新南非的诞生。
▲ 曼德拉(左二)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史料阅读
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阿尔及利亚国家将自由地建立自己的机构,并将选择它认为最符合它的利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
……法阿合作将由一个撒哈拉技术合作机构予以保证……
……法国的利益将特别通过下列办法
得到保证:
——根据现行的撒哈拉石油法的规定,行使法国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所赋予的权利;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
…………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国际条约集(1960—1962)》
3、拉丁美洲
①古巴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距美国只有90海里,长期受美国的控制和剥削。美军一直占领着古巴的关塔纳摩海军基地,古巴出口的2/3输往美国,全部进口的 3/4来自美国。殖民主义统治使古巴形成以生产糖为主的单一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具
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
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
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②巴拿马
4、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①时间长:延续半个世纪;
②范围广:遍及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
③成果大:彻底打碎了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建立了近百个新独立的国家;
④建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社会制度,其中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制度。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特点
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
问题探究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思考:
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材料三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材料四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非殖民化就一直是其关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宗主国国力衰落,无力维持殖民统治
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二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发展中国家概念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指亚、非、拉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2、成就
(1)亚洲
东亚:新加坡、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发展原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吉隆坡街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快速增长,大量新建筑拔地而起,许多外国公司在此落户。图为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街道一角。
② 西亚:
沙特、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70年代,沙特的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970年石油出口量为378.6万桶/日,1980年高达922.3万桶/日;石油收入1976年为335亿美元,1980年增至1042亿美元。沙特政府把部分资金存放国外银行或投放股市,每年获利100多亿美元,仅次于其石油收入。
科威特的石油蕴藏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它的国土面积不及沙特的1%。……石油收入1961年为4.67亿美元,1971年为9.64亿美元,1980年猛增至190亿美元,20年内增长40多倍。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波斯湾石油的流向
(2)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人困境。
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非洲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停滞、调整、再增长的过程。
(3)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发展原因: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合作。
1945年后,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对原材料和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外国投资的流入使其受益匪浅……从1945到1975年的30年里,拉丁美洲经济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稳步增长。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成就: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学习聚焦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
1.亚非拉美各自发展面临的问题
地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策与成效
亚洲
拉美
非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重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2、挑战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自身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 20世纪80年代,饥饿的非洲儿童
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的对策: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根本出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本课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