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下物理 期末测试(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下物理 期末测试(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9 15: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下物理 期末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 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 如图甲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 的物体缓慢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现改变物体的重力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与物体重力 的关系可能符合图中的
A. B.
C. D.
3. 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动滑轮重为 牛顿,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及绳子重不计.第一次把重为 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第二次把重为 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则
A. B.
C. D. 和 的关系无法确定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
4. 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重都相同。下列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A. 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B. 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C. 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D. 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三、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
5.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A.
力使弓形变
B.
力使撑杆变弯
C.
力使蓝球向上抛出
D.
力使弹簧伸长
6. 下列利用矿泉水瓶设计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比较海绵形变程度,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B. 乙图,比较三个孔水的喷射距离,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 丙图,通过盖在瓶口的硬纸片不掉落,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 丁图,吹气时两空瓶向中间靠拢,可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7. 底面积为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 的液体,横截面积为 的圆柱形物块由一段非弹性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如图 所示,此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 ,现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体积为 B.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C. 液面下降的高度为 D. 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减小了
四、填空题(共4小题;)
8. 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 。
9. 小可在 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 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 端的动力为 ;实际测量 端的拉力为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 。
10. 如图所示,这些工具中在使用时,能省力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图中是 滑轮,使用它的好处是 。
11.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 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 ,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 速度移动时,水平拉力 功率的大小为 。
五、实验题(共3小题;)
12. 小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刚开始处于 处(与弹簧接触但此时弹簧无形变)。用手推动小车压缩弹簧至 点,然后迅速松手,小车会在不同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实验操作如下:
第一次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 部分,让小车在棉布上运动;
第二次移走棉布,让小车在木板上运动;
第三次将薄玻璃板铺在水平木板 部分,让小车在薄玻璃板上运动。
分别记录三次小车最终停止的位置。
(1)三次都让小车压缩弹簧到 点,使小车运动到 点时 相同。
(2)让小车分别在棉布、木板和薄玻璃板上运动的目的是改变 。
(3)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填“快”或“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
13. 某中学“生活物理实验室”的成员小红和小丽利用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1)压强计的 形管 连通器(选填“是”或“不是”)。小红在使用压强计时发现, 形管两边液面不齐平,如图 甲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接下来小红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和 两图。
(3)从如图 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4)小丽改装了液体压强计,将 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了软管和探头,如图 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 形管的液面是齐平的。小丽将两个探头分别置于装有密度为 、 的液体的甲、乙容器中。当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 形管的液体位置如图 所示,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为了使得 形管液面再次齐平,小丽将甲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减小;当 形管再次齐平后,一旁的小红测出了此时两个探头在甲乙两容器所处的深度 和 ,则 (用 、 和 表示)。
14.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一实验小组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忽略绳重和摩擦)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
(3)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 的物体匀速提升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 。
A.
B.
C.
D.
(4)另一实验小组改变动滑轮的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象。分析图象中的 点可知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六、作图题(共1小题;)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中心)
(2)如图所示,小球在 、 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 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 和重力 的示意图。
七、计算题(共2小题;)
16. 电动滑板车作为一款新型的轻便交通工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它采用站立式的驾驶方式。下表为某型号电动滑板车的部分数据,则质量为 的人驾驶该车,以最大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若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 倍,求:
(1)质量为 的人驾驶该车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此时车受到的牵引力的功率。
17.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货物,已知动滑轮重 ,货物重 ,上升速度是 ,拉力 的功率是 (不计绳重),求:
(1)拉力 的大小;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货物上升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八、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
18. 近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如图所示):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原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2)矫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斜面上,其底部 、 、 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 、 、 ,则 、 、 的关系为 。
(2)在如图中, 、 、 、 各点在液体中的深度如图所示,则各点压强 。(均选填“”“”或“”)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2. B
【解析】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则克服动滑轮的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做的功为额外功,从摩擦角度考虑,随着物体重力的增加,滑轮与绳子间摩擦增大,额外功增大,并且增幅逐渐增加,用增加提升物重的方式对机械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故B正确符合题意。
3. A
【解析】两次拉升重物,都是用同一个滑轮组,故额外功是相同的;但第一次是提升 的重物,第二次是提升 的重物,故第二次的有用功更多.所以第二次的机械效率比第一次机械效率大.
第二部分
4. B, D
第三部分
5. A, B, D
【解析】力使弓形变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符合题意;
力使杆变弯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B符合题意;
力使篮球向上抛出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力使弹簧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符合题意。
6. B, C, D
【解析】矿泉水瓶正立和倒立时,矿泉水瓶的重力不变,对海绵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同,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故A错误;
图中三个孔所处的深度不同,水的喷射距离不同,所以,比较三个孔水的喷射距离,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B正确;
用一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水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来,是因为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正确;
对着两空瓶的中间吹气,两空瓶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两空瓶外侧的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两空瓶压向中间,可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D正确。
7. A, B, D
第四部分
8. 加速;
【解析】当汽车加速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根据球向后偏可知汽车做加速运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
9. ;
【解析】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拉力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实际测量 端的拉力为 时,由 得:。
10. ;定;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1.
【解析】因为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
从图可知,此滑轮组有三股绳子承担对物体的拉力,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水平拉力为:

水平拉力的功率:。
第五部分
12. (1) 速度
(2) 小车所受的阻力
【解析】让小车分别在棉布、木板和薄玻璃板上运动的目的是改变小车所受的阻力,从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慢;匀速直线运动
13. (1) 不是;大于
(2) 丙;丁
(3) 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 大于;
14. (1) 匀速向上缓慢
【解析】实验中应该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 高
【解析】纵向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 C
【解析】根据“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 ,故选C。
(4) B
【解析】根据图丁可知,当动滑轮重为 时,忽略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即 。所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故选B。
第六部分
15. (1)
【解析】因为物体相对斜面向上运动,故其摩擦力的方向与之相反,沿斜面向下。
(2)
【解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斜向上。
第七部分
16. (1)
【解析】人和电动滑板车的总重力:,
人驾驶该车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
【解析】因为电动滑板车以最大速度 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所以牵引力与阻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则车受到的牵引力的功率:。
17. (1)
【解析】由图可知,,绳端移动的速度:


滑轮组自由端的拉力:

(2)
【解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解析】绳端移动的距离:,
总功:

有用功:

克服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第八部分
18. (1) 前
(2) 凹透镜
19. (1)
(2) ;;
第1页(共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