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专题训练
★ 解答问答题如何做到“简洁”而“准确” :
⑴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弄清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
⑵要找准关系: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
⑶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
⑷找准关键词: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必要时可以采用实验、数学、图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应注意,要根据物理知识解答问题,不要凭借“想当然”和应用生活上的语言来代替物理的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
★例如: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被研究的物体及相关联的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②相关联的物体或被研究物体的某部分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③由于惯性,被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问题:正在向前奔跑的人,当脚下被障碍物绊住时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答:因为①人原来奔跑时处于运动状态②当人的脚被障碍物绊住时,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③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倒。(注意:惯性不是力,不可用“由于惯性作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等)
★另外:回答正误辨别题必须首先回答“对”或“错”(或谁对谁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注意:一般问题分值有几分,答案的采分点即有几个,答案中的关键词就有几个。
★切记:不可画蛇添足,答案中不要出现科学性错误和错别字等。
★例如: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关键词:内侧,室内水蒸气(遇冷玻璃)凝华。
一、力学
1.用一块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下端,竖直地插入水中(如图甲),塑料片为什么不下沉?向玻璃筒内缓慢倒水(如图乙),筒内水面多高时塑料片下沉?说明原因。
2.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3.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这种“气流偏导器”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请解释其中道理。
4.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轻轻套起来,用手握住下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面用力吹气,上面的纸杯将会怎样?为什么?
5.近年来,中国铁路采用高性能动车组不断进行列车大提速。当列车高速经过时,如果人离铁道太近,很容易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
6.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图8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乙的哪一个?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当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
7.如图,在AB管中由A向B处用力吹气,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一下原因。
8.如图所示,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
(1)当滚摆从上往下运动的过程中, 滚摆的动能、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2)从能的转化和守恒角度分析为什么滚摆在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会逐渐降低?
9.如图所示的网球掉到地上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试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网球从高处下落、触地变形、恢复形状反弹的三个连续过程中,机械能分别是怎么转化的?
(2)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网球为什么会越跳越低?
10.(1)列举出两种可再生能源。
(2)如图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下滑过程中为什么臀部觉得发热?
二、热学
1.夏天游泳时,一上岸就感到凉快;当有风吹来时,更觉得冷。为什么?
2.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的温度会升高,为什么?
3.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每到夏日,在太阳照射下,市内气温便会升得很高,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而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却明显减弱。请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简要解释热岛效应的成因。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冰
2.1×103
水泥
0.80×103
砖
0.9×103
混凝土
0.88×103
花岗岩
0.84×103
干泥土
0.84×103
水银
0.14×103
煤油
2.1×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铅
0.13×103
4.如图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见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请你用能量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5.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棒,小林发觉硬梆梆的冰棒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解释这三个现象吗?
6.6月中旬的一天,小刚陪着姐姐到医院打针,小刚站在姐姐身旁吃冰棒边说“真凉快”,姐姐也说“手上刚擦了些酒精,我也觉得凉快”,你认为小刚和姐姐感觉凉快的原因是否相同。
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8.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请回答这是一种什么物理现象,并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9.如图甲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后,会看到活塞向外嘣出,同时还会看到试管口有白气的产生。如乙图所示,用水壶煮水,在壶嘴处也会看到白气。请解释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
10.冷却食品时,质量相等的0oC的冰跟0oC的水相比谁的效果更好,为什么?质量相等的0oC的冰跟0oC的水相比谁的内能大,影响它们内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1.夏天,人们在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瓶口有一股“白烟”出现。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12.(1)如图所示的路灯是南沙海滨公园、蕉门公园等很多地方使用的一种利用新能源的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小风扇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它和太阳能电池共同向路灯供电.这种路灯的发电装置分别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2)走到海滨公园的喷水池旁边会感到凉快.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走到喷水池旁边会感到凉快?
13.人们在夏天经常通过吃冰棍解暑,在打开冰棍包装袋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现有“白气”,请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有时还会用吸管喝饮料, 人是靠什么将饮料“吸”入口中的?
14.小黄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在家里做了模拟“下雨”的实验:
往水壶里灌一些水,水面不要超过壶内的出水口,并烧开。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团“白气”,可视为“云”。取冷的不锈钢锅铲靠在壶嘴上方附近,让“云”碰到冷的铲子,一会儿铲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落下,这便是“雨”。如图所示。开始下“雨”明显,后来锅铲烫手时,就几乎看不到下“雨”了。
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气”、“雨”是如何形成的(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2)为什么开始下“雨”明显,后来锅铲烫手时,就几乎看不到下“雨”了?
15.冬天,我们发现轿车内玻璃表面有一层水雾,解释这层水雾形成的原因?如何让这层水雾消失?
16.广东人爱喝“老火靓汤”,所以不少人家中都有炖盅,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3,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2)喷出的水蒸气推动煲盖,煲盖不断跳动,这一过程发生什么能量转化?
三、电学
1.如图所示是一个限流装置的示意图。图中P是电磁铁,S是闸刀开关,Q是衔铁,可绕O轴转动,试表述当电流过大时,它是怎样自动切断电路的。
2.导线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为什么?
3.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接在电路中的电炉的电热丝热得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4.白炽灯泡灯丝断了后在搭上,点燃时更亮,这是为什么?
四、其它
1.如图6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电风扇是一种常用家电,它在工作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⑴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能量主要是怎样转化的?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什么?
⑵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会感觉到凉爽.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3.小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有关小汽车的问题:
(1)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工作时什么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2)试从小汽车的外型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和静止时,对地面压强哪一个大?为什么?
(3)一辆停在冰面上的空车,司机把车发动起来想把车开走,但车轮只是空转,车却不能前进,正好当时有一群小孩在冰上玩,司机请这些小孩都上车,再次发动汽车,就将汽车开动了,请说出司机应用什么物理原理来解决这个难题的。
4.图17是一种防汛报警器原理简图,试说明这种水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问答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力学
1.答:由于塑料片受到水对它的向上压强作用,使它不会下沉。(2分)当向筒内倒入的水面和筒外的水面差不多一样高时(1分),塑料片受到的筒内水的向下压强和筒外水的向上压强相等(1分)。塑料片由于自重而下沉(1分)。
2.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管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橡皮管内。
3. 答: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1分)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弧形凸起(1分),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1分),根据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故压强较大(1分);而流过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气流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轮能抓紧地面(1分)。
4. 答:上面的纸杯将向上跳起。(2分)因为杯口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1分)上面杯子里受到向下的气压小于杯底向上的气压,(1分)结果向上的托力将上面纸杯托起。(1分)
5. 答:这是因为列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而人背着列车的一侧空气流速较小,压强较大。因此人向着列车的一侧受到空气的压力较小,背着列车的一侧受到空气的压力较大,在这两个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人很容易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
6. 答:甲(1分)。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分)。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1分),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
8. 答:(1)重力势能减少(1分), 动能增大(1分),(2)由于存在阻力的作用 或 由于存在摩擦和空气阻力(1分),使机械能逐渐减少(2分)。
9. 答:(1)网球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1分);触地变形的过程,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1分);恢复形状反弹过程,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1分)。
(2)网球在弹跳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而逐渐损耗,所以网球会越跳越低,最后停止跳动(2分)。
10. 答:(1)电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 (1分)。(2)重力势能减少(1分), 动能不变。(1分)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1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分)
二、热学
1. 答:人从水中出来,由于皮肤上的水分蒸发,要从身体上吸热,使人立刻感到凉快。(3分)当有风吹来时,皮肤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剧,更觉得冷。(2分)
2. 答: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对铁钉做功,(2分)使铁钉的内能增加,(2分)因而铁钉的温度升高。(1分)
3. 答:由表可知,砖、混凝土、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都小得多,在同样的太阳照射下,即吸收热量相同,由Q=cm△t知,质量相同的砖、混凝土、钢铁等和水,水升高的温度较小,即高楼大厦温度升高比海水要高,故内陆城市较沿海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4. 答: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外力对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2分),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分),当空气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时,使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1分)
5. 答:从冰箱里刚拿出的冰棒,因为冰箱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包装纸上凝华为白色的小冰晶附着在包装纸上,所以像粘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因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像冒“烟”;当把冰棒放进茶杯里,茶杯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杯的外壁会因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茶杯外壁出“汗”的原因。
6. 答:不同。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从人体吸热,所以小刚感觉到凉快,而姐姐的皮肤擦上酒精后,酒精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吸热,带走人体上一部分热量,所以姐姐也感觉凉快。
7. 答: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前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前窗玻璃就清晰了。
8. 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2分)夏季白天气温比较高,河水蒸发较快,有较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清晨,河面上气温较低,(1分)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白雾),(1分)飘浮在河面上。
9. 答:甲:试管内的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1分),内能减少,温度降低(1分),液化成小液滴(1分);乙:水壶内的水蒸气遇冷(1分),液化成小液滴(1分)
10. 答:0oC的冰效果好(1分),0oC的冰熔化成0oC的水必须要先吸热。(2分)水的内能大(1分),物质的状态不同。(1分)
11. 答: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烟”。
12. 答:(1)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2分)
(2)从喷水池里喷出来的水珠从液态汽化为气态的过程吸收了水珠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3分)
13. 答:吃冰棍解暑,是因冰棍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人体的热量;(2分)在打开冰棍包装袋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现有“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2分)用吸管喝饮料, 人是靠大气压将饮料"吸"入口中的.(1分)
14. 答:(1)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有一部分遇到冷的空气放热液化成“白气”(高温的小水珠)(2分),另外的水蒸气和白气碰到低温的锅铲放热(1分),其中水蒸气液化为水滴(1分),白气变为水附在锅铲表面形成水滴下雨(1分)。
(2)锅铲吸收水蒸气和白气它们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2分),水蒸气和白气与锅铲的温差变小,不利于水蒸气和白气放热(2分), “白气”蒸发(汽化)为水蒸气散发掉。所以看不到下“雨”。(1分)
15. 答:这是因为在冬天密闭的汽车里温度较高,而外面的气温低(1分),使汽车里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1分)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上(1分),因此汽车的挡风内玻璃会有一层水雾。
方法一:我们可以通过打开窗户,使汽车内外温度一样(1分),加快空气流动使内玻璃的雾状小水珠汽化(蒸发)(1分),水雾从而消失。
方法二:打开空调冷气档,使汽车内的温度低于车外的温度(1分),附在玻璃上的小水珠吸收外界的热汽化(蒸发)(1分),水雾从而消失。此时车内的水蒸气温度较低也无法在温度较高的玻璃上放热液化形成新的水雾。
方法三:打开空调热风档吹拂挡风玻璃(1分),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蒸发)(1分),水雾从而消失。车内的水蒸气也无法在热的玻璃上放热液化形成新的水雾。
16. 答:(1)白气是由于煲内的水汽化(1分)后变成的高温水蒸气(1分)遇冷液化(1分)形成了小水珠,从而形成“白气”。 (2)喷出的水蒸气推动煲盖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1分)转化为煲盖的动能(或机械能)(1分)。
三、电学
1. 答:电流过大时,电磁铁P磁性很强,电磁铁吸引衔铁Q,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开关S断开(或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 答: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炉丝与导线串联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由于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多,所以电炉子的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确不怎么热。
4. 答:断了的灯丝再搭上,灯丝长度变短了,灯丝电阻减小.根据,当电路电压不变时,由于R减小,则功率P增大.所以点燃时会比原来更亮.
四、其它
1. 答: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暗。因为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有部分会进入乙的眼睛;而月亮在乙的身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不到乙的眼睛,所以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2. 答: ⑴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分)。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电动机(1分)。
⑵电风扇工作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1分),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1分),蒸发需要吸收热量(1分),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3. 答:(1)做功冲程。
(2)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大,汽车行驶时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受到向上的压力差。
(3)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 答:当水面超过警戒水位时,浮子将上升使点开关接通(2分),电流通过线圈使铁芯磁化而吸住衔铁,使右边工作电路接通(2分),报警红灯亮,报警电铃响而报警。(1分)
中考物理问答题专题训练
一、往年中考试题
热学:
1.夏天游泳时,一上岸就感到凉快;当有风吹来时,更觉得冷。为什么?(96五)5分。
2.试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处和不同点。(98.五 0.43)5分。
3.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的温度会升高,为什么?(99.五 0.75)(5分)
力学:
4.用一块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下端,竖直地插入水中(如图1甲),塑料片为什么不下沉?向玻璃筒内缓慢倒水(如图1乙),筒内水面多高时塑料片下沉?说明原因。(2000.五35 0.36)6分。 图1
电学:
5.图2所示的装置中,当工作电路发生故障而断开的时候,
指示灯就发光告警;故障排除后工作电路接通,指示灯就熄灭。
为什么?(97.五 0.49)5分。 图2
二、精选习题
1.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4分)
2.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请回答这是一种什么物理现象,
并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3.如图3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凉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 图3
“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你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热水“冒热气”和凉水“不冒热气”的原因。(6分)
4.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已含有科学思索的成份。
如图4所示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
试简单说明这个字的物理含义。(4分)
图 4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6.请分别举出一个生活中加快和减慢液体蒸发的应用实例:(4分)
例1(加快蒸发):
例2(减慢蒸发):
7.一杯很烫的水,要使这杯水冷却得快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请至少写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8.小明暑假在家休息时觉得十分炎热,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想出二种消暑降温的好办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9.请你根据图5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4分)
例如:问题:他为什么看不清热锅中的食物?
简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使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 图5
问题:
简答:
10.如图6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
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
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4分)
图6
11.如图7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
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简答。(6分)
例如:问题:雪橇底部是光滑的吗?
简答:为了减小摩擦,雪橇底部应光滑,利于运动员滑得更快。
(1)问题: 图7
简答:
(2)问题:
简答:
12.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填写出任意两条。(4分)
(1)
(2)
1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以上两点各举出一例。(不要求解释) 利用: 。防止: 。(4分)
14.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说出两个利用惯性的体育项目。(4分)
15.货车严重超载,国道不堪重负。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的利益,让汽车成倍地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汽车严重超载会加快路面损坏?
16.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应用了大气压的知识,例如:抽水机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请你仿照示例另举出两个有关大气压应用的实例。
17.骑自行车下坡时,人不蹬脚踏板,车速也会越来越快。请你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18.如图8所示,用绳子拴住一个苹果并悬挂起来,把苹果拉近自己的
鼻子静止,松手后,苹果将向前摆去,接着又反向摆回来,你原地不动,
苹果会打到你的鼻子吗?为什么?
图8
19.小宇准备给老师做一个粉笔盒,他用锯锯木头,锯完后发现锯条发热,这是为什么?请你帮他解释这个现象。
20.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每到夏日,在太阳照射下,市内气温便会升得很高,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而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却明显减弱。请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简要解释热岛效应的成因。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冰
2.1×103
水泥
0.80×103
砖
0.9×103
混凝土
0.88×103
花岗岩
0.84×103
干泥土
0.84×103
水银
0.14×103
煤油
2.1×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铅
0.13×103
21.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水
4.2×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铜
0.39×103
酒精
2.4×103
蓖麻油
1.8×103
干泥土
0.84×103
水银
0.14×103
煤油
2.1×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铅
0.13×103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填出其中任意三条。
22.以下是初二某同学做的探究报告(部分)。(6分)
课题:隔音玻璃窗的设计
提出问题:我校位于公路边,来往车辆特别多,噪声大,以致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虽然道路两旁都种有桉树,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我想设计一个能有效隔绝声音的玻璃窗。
猜想与假设: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我懂得了… …,所以我想设计一个用双层玻璃(中空)制成的窗。
设计方案:用两块玻璃粘成一块(中空),把两层玻璃间的空气抽出来(接近真空)。… … … …
(1)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装了隔音玻璃窗就能隔绝室外的声音。
(2)在装了隔音玻璃窗的室内能清楚地看见室外的景物吗?请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23.综合考虑下表中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6分)
金属
全球年产量(104t)
密度(103kg/m3)
熔点(℃)
导热性能1表示最强,9表示最弱
导电性能1表示最强,9表示最弱
市场价格大约(元/吨)
铝
15000
2.7
660
4
4
16000
铜
8000
8.9
1083
2
2
17700
金
2
19.3
1063
3
3
88000000
钢铁
301430
7.9
1540
8
7
2200
铅
3000
11.3
327
9
9
4900
镍
800
8.9
1453
7
6
103000
银
8
10.5
961
1
1
1365000
(1)哪两种金属的导电性能好?在你认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哪种更适宜做导线?为什么?
(2)通过综合分析上表的各项指标,请写出你所发现的一条规律。
24.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来源很多,应用非常广泛……(1)列举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哪些形式的能,可以较为方便地转化为电能(三项以上)。列举出使用电能对减少污染、保持环境有利的三个具体例子。(6分)
25.请你说出你家里的两件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4分)
26.广州市某中学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双休日组织初二学生到街道上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在学生自制的展板上有图9所示的两幅宣传画,请你任选其中一幅为它配上解说词。
图9
27.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用具,如图10。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
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为什么会变细?简答:在高温状态
下工作灯丝升华造成的。
(1)问题:
简答:
(2)问题:
简答: 图10
28.图11所示是一个限流装置的示意图。图中P是电磁铁,S是闸刀开关,Q是衔铁,可绕O轴转动,试表述当电流过大时,它是怎样自动切断电路的。
参考答案:
一、往年中考试题: 图11
1.人从水中出来,由于皮肤上的水分蒸发,要从身体上吸热,使
人立刻感到凉快。(3分)当有风吹来时,皮肤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剧,更觉得冷。(2分)
2.要点: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1分)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1分)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分)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1分)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1分)
3.要点: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对铁钉做功,(2分)使铁钉的内能增加,(2分)因而铁钉的温度升高。(1分)
4.要点:由于塑料片受到水对它的向上压强作用,使它不会下沉。(3分)当向筒内倒入的水面和筒外的水面差不多一样高时(1分),塑料片受到的筒内水的向下压强和筒外水的向上压强相等(1分)。塑料片由于自重而下沉(1分)。
5.当工作电路发生故障而断开,电磁铁线圈中没有电流(1分),弹簧就把衔铁拉起(1分),接通告警电路,指示灯发光告警(1分);故障排除后工作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衔铁(1分),使告警电路断开,指示灯熄灭(1分)。
二、书习题答案详见指导书。
三、精选习题:
1.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机动车在市区禁止鸣笛。(每写出一个方法给2分)
2.这是一种液化现象。(2分)夏季白天气温比较高,河水蒸发较快,有较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清晨,河面上气温较低,(1分)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白雾),(1分)飘浮在河面上。
3.“冒热气”是液化现象。(2分)热水杯中蒸发出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1分)液化成小水珠,(1分)就是看到的“热气”。而凉水杯中蒸发的水蒸气与室温相同,(1分)不能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到“冒热气”。(1分)
4.地面上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
5.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平面镜的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2分)防止水蒸气液化或小水珠附在镜子表面上,影响医生诊疗。(2分)
6.加快的如: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并放于向阳、通风的地方。(2分)
减慢的如:食品(如萝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2分)
说明:有多种答案,合理的即得分。
7.方法一:改用表面积较大的碗或盆装水,加快蒸发,使水冷却得快些。
方法二:用吹所的办法,加快蒸发,使水冷却得快些。
方法三:还可以用热传递的方法,如加冰、加冷开水等方法。
8.(1)打开电风扇,这样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人身上汗液加快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效果。
(2)可在室内放置冰块,因为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使房间内温度降低。
9.如问题:他为什么能闻到食物的香味?(2分)
简答:这是扩散现象,使人闻到食物的香味。(2分,有多种答案,合理的即得分)
10.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暗。(2分)因为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有部分会进入乙的眼睛;(1分)而月亮在乙的身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不到乙的眼睛,(1分)所以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11.问题:为什么雪橇有较大的面积?(2分) 简答:为了减小压强。(1分)
问题:运动员手中握的撑杆是做何用的?(2分) 简答:利用雪地对撑杆的作用力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1分)
12.(1)对机动车辆行驶的速度有所限制(2分);(2)公安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2分)
13.锤头松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小汽车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
14.跳远;跳高等
15.受力作用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汽车成倍地超载,对路面的压力成倍地增加,路面形变加大,容易引起路面断裂。
16.如:将带吸盘的挂衣钩紧贴在很平的墙上来挂衣服;用塑料管从瓶中吸饮料;打气筒打气;按自来水笔胆吸墨水。
17.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成动能,使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所以车速越来越快。
18.不会打到鼻子。因为苹果拉到一定高度,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一定的,在与动能转化的过程中不会增多,故不会超过原来的高度,打不到鼻子。
19.这是因为锯木头时,锯条要克服摩擦做功(或对锯条做了功),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锯条发热。
20.砖、混凝土、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都小得多,在同样的太阳照射下,高楼大厦温度升高比海水要高,故内陆城市较沿海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21.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②水的比热容最大;③有个别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冰、水),比热容不同;④有个别的两种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相同(如冰、煤油);⑤液态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大;⑥在注意一般规律的同时,应注意有个别特殊。
22.(1)因为隔音玻璃窗中空,接近真空,(1分)没有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分)所以能隔绝室外的声音(2)能。(1分)光的传播不需要一定有物质存在,(1分)真空也能传播光;(1分)但声音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分)
23.(1)银、铜。(2分)铜更适宜做导线,(1分)因为银产量低、价格高,铜产量高、价格低。(1分)(2)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强(2分,或年产量少的,市场价格高)
24.(1)化学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太阳能。(一个一分,共3分)
(2)用蓄电池的电力驱动车,代替燃烧柴油、汽油的汽车,减少了环境污染;电饭煲、电热水器、电褥、电炉、电烘箱、电烙铁、电熨斗、电烤炉、电水壶、微波炉、电热孵化器等电热器,代替了燃烧燃料,清洁卫生,环境污染少;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没有环境污染。(3分)
25.如:(1)电饭锅:(1分)电能转化为内能;(1分)(2)电热水壶:(1分)电能转化为内能(1分);(3)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4)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
26.甲图:不要用湿手扳开关,(3分)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3分)(或湿手触摸电器很危险,禁止在输电线上晒衣服。)
图乙:有人触电时,要先切断电源,(3分)或者用干木棒等绝缘体拨开电线。(3分)
27.(1)铁螺扣套为什么有花纹?答:为了增大灯口螺套和灯头之间的摩擦。
(2)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8.电流过大时,电磁铁磁性很强,电磁铁吸引衔铁,开关S断开(或切断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