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咏唱古诗——《读唐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版本:五年级《音乐》上册,花城出版社2015年1月第2版,第11课 咏唱古诗第2课时——《读唐诗》
一.学唱《读唐诗》
二. 学习倚音、反复记号(、、、D.C.)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课的教学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认知”的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歌曲《读唐诗》的教学设计,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中寓教于乐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表现音乐乐。
二.设计理念
《读唐诗》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通过体验让学生“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通过演唱、和学生自己编创打击乐伴奏等艺术实践活劫,发展学生的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师生之间评价等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的鉴赏甄辩能力。打击乐伴奏和小组唱等群组活动则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学会表达和兼容。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1课咏唱古诗》的歌唱教学内容。《读唐诗》是本课的第二首歌曲的教学内容。歌曲《读唐诗》属于两段体结构,4/4拍子,五声宫调式,音域从b-e2。第一个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结构相同,第3句略有变动,第4句扩充了2小节,旋律平稳,以级进为主。演唱结束后,同样的歌词使用反复记号又再反复一次。第二个乐段同样有四个乐句,第1、2句采用移高纯五度变化模进第一乐段开始主题,使音乐情绪高涨,形成高潮。第3、4句音区有所回落。同样,第二个乐段也运用了反复记号进行单段反复。之后全曲反复采用了跳房子记号,音乐结束于宫音。
通过对《读唐诗》全曲的分析和观察,可以看出本曲中有几处相对重要,需要对学生讲解讲解的音乐知识。首先是倚音的唱法,需要掌握本音和倚音各自的力度和时值。其次,是反复记号的教学,倚音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反复记号:、、、D.C.。最后是有关4/4拍节拍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作为五年级学生对歌唱的方法都一定的了解,对于节拍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本课在反复记号方面的内容稍微复杂,包含三种不同含义反复记号的同时运用。这些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歌曲的音域从b-e2,中低音区对于绝大多数不存在演唱困难。但是包括e2在内的附近二、三度的音对于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演唱困难,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唱得发虚,要么容易造成喊唱。对于《读唐诗》的调式分析,花城版的教参把其归类为大调式,由于歌曲完全采用五声音阶,全曲都没有fa、ti的出现,介于其强烈的中国风味,调式确立为宫调式较为准确。但是由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生还没有接触过民族调式理论体系,本课的重点也不在调式的教学。所以,本课对其调式的教学仍然遵循花城版的教参的归类——大调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文学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歌词分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文化的魅力。
2.通过唱谱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唱准音高。
3.通过倚音、反复记号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演唱倚音和理解反复记号。
4.通过演唱教学和打击乐的配乐演唱,让学生学会用适合歌曲情绪的正确声音演唱歌曲《读唐诗》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歌曲《读唐诗》的演唱,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用适合歌曲情绪的正确声音演唱歌曲《读唐诗》。
2.能够看懂《读唐诗》乐谱中出现的反复记号。
3.能够正确演唱《读唐诗》中出现的倚音。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读唐诗》的演唱,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用适合歌曲情绪的正确声音演唱歌曲《读唐诗》。
教学难点
1.能够看懂《读唐诗》乐谱中出现的反复记号。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平台、教学CD、PPT、钢琴、黑板、打击乐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ppt-1显示:古诗的李白的古诗《静夜思》,】师:同学们一起来朗诵一下道屏幕上的古诗《静夜思》。师:有谁知道这是中国哪一个朝代的古诗呢?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歌曲,它的名字就叫《读唐诗》 学生读古诗《静夜思》,然后回答问题生:唐朝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新课的教学。
展开阶段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歌曲《读唐诗》。在欣赏的同时,同学们需要注意歌词。歌词里面隐藏了很多古诗,看谁能找出来。【CD-ROM显示视频】【欣赏歌曲《读唐诗》,然后分组讨论】师:这些歌词里面隐藏了8首唐诗。我们来看看隐藏了哪几首唐诗?(每一句歌词学生举手答隐藏了哪首唐诗)【ppt-2显示】“床前的月光” 《 静夜思 》(李白)“窗外的雪” 《 夜雪 》(白居易)“高飞的白鹭” 《 绝句 》(杜甫)“浮水的鹅” 《 咏鹅 》(骆宾王)“相思的红豆” 《相思》(王维) “巫山的雪”《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边塞的战士” 《 出塞 》 (王昌龄)“回乡的客” 《回乡偶书》(贺知章)三、学唱《读唐诗》的简谱【CD-ROM出示简谱】1.在教学第一句乐谱时,讲解倚音的唱法:小音符要唱的短,力度不要重过大音符。并用琴教唱第一句。(可以抽查个别同学的倚音唱的是否正确)【板书】2.教师用琴教唱全曲曲谱,学生跟随老师演唱。3.全体学生一起演唱简谱。四、学唱歌词(一)学唱第一段1.学生跟随CD带唱,学唱歌曲的第一段。【CD-ROM出示带唱】2.学生找出第一段在演唱时,重复的时候那一句的唱法是不相同的?(并学习反复记号、)【ppt-3出示记号含义】3.学生跟琴重点学唱两个不同的结束句,最后完整反复全体演唱。【钢琴伴奏】4.老师抽查一个小组演唱,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准备对他们演唱的评价。【ppt-4出示演唱要求】【钢琴伴奏】5.按照师生讨论的评价,同学们再按照要求演唱歌曲。【钢琴伴奏】(二)学唱第二段1.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第一段我们在演唱时声音采用mp的力度,声音比较轻柔。那么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演唱上有什么不同?【ppt-5出示问题和与第一段的比较列表】2. 学生跟随CD带唱,学唱歌曲的第二段。【CD-ROM出示带唱】3.找出第一段在演唱时,重复的时候那一句的唱法是不相同的?(并复习反复记号、)【ppt-6出示记号含义】4. 学生跟琴重点学唱两个不同的结束句,最后完整反复全体演唱。【钢琴伴奏】4. 老师抽查一个小组演唱,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准备对他们演唱的评价。【ppt-7再次出示演唱要求】【钢琴伴奏】5. 按照师生讨论的评价,同学们再按照要求演唱歌曲。【钢琴伴奏】(三)学习全曲的演唱1.教师复习两个段落的不同演唱方法。并提示学生注意乐谱上的记号D.C.,教师讲解D.C.反复记号。【ppt-8出示D.C记号含义】2.要求学生带着下面两问题跟随CD原唱一起演唱全曲。<1>乐谱上面哪一句在第二次重复唱时没有重复? <2>演唱的同时找出歌曲全部结束的最后一句和哪一句相似?【ppt-9再次出示问题】3.回答问题<1>并学习省略记号【ppt-10出示记号含义】4.学生回答问题<2>比较这一句和相似的那句有什么不同,并学习最后一句的唱法。【钢琴伴奏】5.全体学生一起演唱全曲【CD-ROM出示带唱】 学生欣赏歌曲《读唐诗》,同时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第一段1.学生讨论:第一段我们在演唱时声音采用mp的力度,声音比较轻柔。那么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演唱上有什么不同?【ppt-5出示问题和与第一段的比较列表】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第二段.学生找出第一段在演唱时,重复的时候那一句的唱法是不相同的。学生学唱两个不同的结束句,最后完整反复全体演唱。抽查小组演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跟随老师学唱全曲歌曲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和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对音乐倚音的唱法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读唐诗》的演唱。通过带唱的教学,让学生逐句学会歌曲。通过对反复记号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按照音乐正确的顺序演唱通过带唱的教学,让学生逐句学会歌曲。通过全曲的演唱,让学生体会D.C.、记号的作用,同时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歌曲的演唱。
拓展阶段 五、配乐演唱1. 学习节奏【ppt-11出示】X 0 0 0 | 0 0 X X ||2.乐器表演【ppt-12显示奏法并播放伴奏】X 0 0 0 | 0 0 X X ||三角铁 木鱼碰铃 练习节奏四个学生演奏乐器,其他同学演唱。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歌曲,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
结束阶段 七、总结本课学习的音乐知识(板书),组织下课。 抽查学生,回答学过的问题。 总结本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记忆。
课后反思 《读唐诗》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简述通过课堂的教学,五年级五个班的学生都能够在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有表情演唱《读唐诗》。通过对歌曲歌词隐含唐诗的介绍,激起了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倚音、反复记号,教学之后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较好地按照乐谱记号标记正确演唱。少部分同学对、记号的不能进行举一反三,只是对《读唐诗》能够正确演唱,稍作变化对其理解会存在困难。总的来说,教学设定的目标基本达到。教与学的分析和思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时间的安排也恰到好处。由于歌曲比较长,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教学设计中分段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化整为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有意提醒学生注意每段之间的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记住每一句的唱法,对于那些不同部分学生更加能够提起注意,而进行强化,避免混淆。同时这种对比乐句的不同和相同点的方法又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曲式结构的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对对于较为复杂的反复记号教学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先教记号,然后教学,最后才进行记号的教学。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掌握反复记号。同时对于反复记号教学在各自单独讲解的同时,立即运用到歌唱当中进行巩固,减慢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遵循了马斯洛遗忘曲线理论和迁移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在演唱时,特别是全段演唱时,教师本人经常遗忘对演唱过程中个别音准纠正。并且由于纠正不够及时,个别学生甚至混淆了正确的音准和错误的音准。分组演唱时的情况有所好转,学生练习和聆听的次数增多之后,错误的音准有所改观。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本人应该提起注意,对出现的音准错误及时纠正,强化学生对正确音准的记忆。本课教学实践对以后教学的启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时实际教学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教学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关注读不够,反应不够及时。对教学实施的时机把握的还不够准确。前面提到的音准纠正问题就是本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花大力气去思考教学策略实施能力方面的问题。做到准确机智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我的教学能力能够再上一层楼。
设计时间: 2016 年11月 25日
板书设计:
读唐诗 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