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
一、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听赏的体验之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欢快喜庆的情绪,了解作品的风格。
2、认识大鼓、锣、二胡、笛子、云锣并能听辨其音色。
3、熟记主题旋律并了解每部分的创作意境。
三、教学分析
《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了并置对比,又因主部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统一。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没有太大的关注。农民劳动题材的音乐作品,远离学生城市生活经历和文化视野,很难与其产生共鸣、引起兴趣。尤其是五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课堂反应的被动。因此,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又能完成教学目标是本人备课把握的主要原则。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欢快喜庆的情绪,了解作品风格。
难点:认识大鼓、锣、二胡、笛子、云锣音色;熟记主题旋律。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大鼓、钢琴、课件、板书道具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很高兴认识你,今天老师带来大鼓,请你听听节奏速度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师敲鼓)2、师引导学生学习节奏 生聆听师敲鼓生学习节奏 从情绪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对本课产生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授 聆听全曲 1、师:人的情绪有很多种,音乐同样能表达人的情绪,我们一起来一首作品,看看它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关于作品,你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分组。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形式。3、师:请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取名。4、师介绍作者、曲名 1、生完整聆听作品全曲。2、回答思考的问题。3、说出自己对民族乐器的认识。4、生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形式。5、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为乐曲取名。 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欣赏的方法。
分段欣赏 欣赏作品第一部分 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谈论所听的主奏乐器及演奏方式。 通过对旋律情绪、乐器的听辨、模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主题旋律,潜移默化中感受乐曲的风格。
1、欣赏第1、2主题,感受音乐的情绪、主奏乐器、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2、欣赏打击乐主题音乐,模仿打击乐演奏方式。3、师介绍引子4、完整的聆听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第二部分 听辨主题旋律演奏乐器。练唱主题旋律 对音乐的风格的把握采用演唱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体验、获得了知识。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的情绪。2、唱主题旋律。3、完整的聆听第二部分,歌唱演绎。
二、新课教授 分段欣赏 欣赏第三部分 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演奏家投入演奏。 采用视听结合,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为后一部分的学习进一步铺垫。
1、出示笛子和云锣,观看视频,感受这段独奏的音乐情绪。2、观看演奏家如何投入演奏。
欣赏第四部分 聆听、对比音乐的情绪。模仿演奏方式。 在参与中理解音乐、发现音乐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再次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1、聆听对比两段音乐的速度、情绪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变化再现的音乐情绪。2、完整聆听第四部分3、了解打击乐的变化再现。4、了解第四部分音乐表现。
三、梳理检测 1、抢答题方式问答2、完整聆听全曲 1、生抢答2、生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检测活动是对整节课的数理,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