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北京)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我的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北京)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我的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9 18: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我的手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有这样的说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课程中“造型 表现”阶段的学习内容较为强调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及作品的体验与感受,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推行寓教于乐的美术教学方法,从而降低了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神秘感,增强了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随着色粉画在我的视野中出现,我在表现的形式上又加入了色粉笔这一新型绘画工具,既减轻了学生对于书包中准备的大量工具,又节约了上课调试颜料的时间,使同学们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之中。在未接触色粉画之前,本节课我搜集大量的植物图片以供学生参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注重对表象素材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运用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美术作品的再创作,实现美术教学创新的目标。
小学美术课程中“造型 表现”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美术作品创作工具,本课引入色粉笔来开拓学生的色彩素养视野,色粉画表现力强,它的色相非常鲜艳与饱和。有的还有些荧光的效果,闪闪发亮,这是其它颜料中所少有的。所以色粉画的效果很特殊,颜色既可以画得很强烈,又可以画得特别的“糯”与柔和。经过颜色的升级,然后在看、画及做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新,让学生将所见、所感、所想的东西用以上素材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因而,小学美术中“造型 表现”的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观察、了解与创作的机会,才能够真正地发挥艺术对于人的启迪与审美品位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2课《图形变变变》和第8课《变脸的太阳》联系密切,都是在观察、概括外形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通过手势表达感情,在很多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会以“手”为主题进行创作。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随行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学生在本课认识不同的绘画方法,并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色粉笔学以运用。色粉画比油画要轻便,也不像水粉、水彩那样有一个水份干湿衔接的问题。所以它不受时间和水分的限制 ,既不用调色油,也不要计算水份,简易便捷,十分省事。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联想,还能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加入了新的绘画形式——色粉画。色粉画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画种,它表现出的优势是其它很多画种无法相比的。相对于水粉画、油画、国画等用水和油等做调和剂,而色粉画不需要调色板,可以直接用色粉笔在画纸上进行创作,颜色的调和过程也是在画纸上进行的。它还具有一定的覆盖性,通过一层一层颜色的覆盖,可以让学生了解色彩,会运用色彩。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多元评价。随着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一套水彩笔或油画棒已经不能满足课堂的需求,由于对色彩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加入了色粉画进入课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是否会用手形进行有趣的联想。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参与教学活动的绘画形式和实践时间。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多种技法,如色粉的加入,使学生更有兴趣的融入到课堂中。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探究式、启发式、情景式、实践式。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各种媒材、感受其特性。感知手形的变化,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随性想象,表现出有趣的画面。从不同角度对手行进行联想。
技能:能运用色粉笔、彩铅、彩纸、刮画纸等绘画媒材,设计出多种手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课堂游戏、体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手的结构特点。师生演示探究手形的表现方法,能熟练运用色粉笔添加颜色。通过愉快地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本科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热爱生活、美化生活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手形变化规律的学习兴趣。
2.拓展学生视野,学习色粉笔绘画的技能来激发学生绘画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随形想象的基本方法,运用多种媒材,初步感受其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媒材根据手形的不同变化,联想表现出新颖有趣的形象。运用色粉笔建立学生对于色彩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实践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举起你们的小手,把你的手像老师一样画下来。完成学习单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最直接的美术实践方法了解手的形状。
2.老师把简单的手形图转一下,填上眼睛变成了什么呢?学生发现:变成小鱼。
3.简单的手形变成小鱼,那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呀?学生回答:有趣,神奇。其实我们的手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魔术师”,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手的王国吧,感受手带给我们的乐趣。板书课题《我的手》。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来导入课题,让学生以实践贯穿整个课堂。
(二)讲授新课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手吧?谁知道手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学生回答:我们的手由手指,手掌组成。
活动一:手指变
下面我们先玩个小游戏,老师的手要施魔法了,老师就想让手指变,看谁能先说出变成了什么。教师老师简单的用手指变出几样形状如:兔子、小狗、小牛,并且出示课前画好的几种形象,使学生对于变手指得到充分的联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课堂气氛,了解手的组成部分。把手分成手指、手掌两部分,在通过活动进行分部分研究。
教师:如果我们的手指再加上手掌变化就更丰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短片里还变成了什么?播放短片。
活动二:手掌变
学生依次说出变成了哪些形象。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短片里的手是怎么变出来的么?老师先来模仿一下,你们来猜。学生再进行模仿。
教师出示一些手掌变化的图片,学生依次说出如何变化,手指和手掌都是怎么做到的。再外形上加上一些辅助线条,手形更生动有趣。
学生也学一学,并且完成学习单第2题,巧变手形。学生自己上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拓宽学生想象力,进行更丰富的联想,再利用学习单进行深度刻画,使知识点的学习更扎实。
活动三:添花纹
教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了,出示两张画,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说出那副画更美,学生:能有序的说出花纹更丰富的更饱满,用色粉笔涂色的画面颜色更加鲜艳。
教师:小手朋友在画面上非常孤独,我们一起帮帮它吧。教师范画刚才略有缺陷的作品,播放课前录好的花纹视频,师生分析。教师教授色粉笔的使用技法,对于纸张的要求:选用纹理均匀,软硬适度,纸基较厚,比较平整的为佳。作画步骤:可以先铺大调子,然后再深入。直接用笔,以点,线,面进行并置,颜色不加混合与覆盖。粉画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色彩基本正确,一般是不会脏的。笔力的轻重能在纸上产生出明度,色度的变化来,这是一种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尤其是经过揉擦的部分,色彩的调合更加丰富。其画面色彩的色域特别宽广,表现力也非常丰富,它可以达到像油画那样深入表现;也可以像速写一样轻描淡写;可画极写实的,也可以表现极其抽象的。它更有不少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是其他画种难以达到的。
同学们下面请你们巧用手形,添加自己的想法。画一幅有趣的手形画,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朋友们都是怎么画的呀?我们一起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更多儿童作品,展开大胆想象。敢于尝试色粉笔的使用方法,使课堂更富有新鲜感和趣味性。
(三)艺术实践
1.根据老师提出的实践要求,展开想象,画一幅生动有趣的手掌画。
2.学生选用多种表现方法,用色粉笔在自己的画面上进行深度的刻画,使画面更丰富,更具有美感。
【设计意图】使学生尝试不同媒材手的变化,学生实践的方式更丰富。
(四)展示评价
教师在学生的实践中,挑选精彩的作品。学生把完成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学生互相进行评价,讨论色粉笔使用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尝试过色粉笔以后,交流体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教师出示一张拓印作品,教材《阿根廷平图拉斯河手洞》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绘画形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在美术领域,不只有描画,还有拓印的形式。古人运用在手上喷洒颜料的方法把手形印上去的。
教师向大家介绍两本书,分别是《会说话的手》、《千变万化的手》。请同学们课后欣赏。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课后之余拓宽视野,勇于创新。
五、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本课中我运用多种媒材,选用色粉笔进入课堂。色粉画可以像水彩笔、油画棒一样的简单轻便,同时它色相丰富,色泽饱和、鲜艳,甚至有的色相含有荧光性质,是其它画种色彩中少有的。其画面色彩的色域特别宽广,表现力也非常丰富。这样丰富鲜艳的美术用具对于学生在培养色彩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比起水粉颜料、油画工具,都方便的多。但是不论是哪一类画种都有它的优势,作为教师应该扬其长,尽其用,将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在本课中,我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通过游戏活动、视频欣赏、作品分析,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开拓着手形的联想、色粉笔的运用。勇于创新创造,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素养的能力,增强了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我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以实践活动为开头,运用学习单作为辅助材料。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可以明确学习任务和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份学习任务单,对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将学生“宽泛”的学习“收敛”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上来。使学生抓住基础,有方向性的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