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 教案 第5课 画蘑菇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 教案 第5课 画蘑菇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9 17: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年 级 一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相关领域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造型创新
1.单元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积极大胆地表达思想感情,体验造型乐趣,小学阶段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的发展有助于大脑各种功能的协调,对人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在学习《汽车的联想》时学生经过基本形把生活中物品变成汽车的形象,感受表现方法,体验造型乐趣。学习《漂亮的童话城堡》时,学生们利用各种形状探究城堡组合规律进行城堡的创作表现,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习《画蘑菇》既注重体验造型又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表现,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验。 本单元教学主要围绕事物构成以及联想能力展开。帮助学生建构图像识读,创意实践等相关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循序渐进地将重点难点逐一突破,大量的欣赏以及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提升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能力。通过分析本身造型以及组合联想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第三课《汽车的联想》、第四课《漂亮的童话城堡、第五课《画蘑菇》都为“造型·表现”课,其中《汽车的联想》重点利用基本形组合进行联想,体验造型乐趣。《漂亮的童话城堡》城堡造型高低错落,进行组合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第五课《画蘑菇》利用固有形进行联想,综合前两课的内容进行融合提升,创作出有趣的事物。 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本单元整合学生之前对于基本形的知识进行发展创新通过课前搜集,分享交流,自主探究,游戏尝试等环节增强学生对于创新造型的理解,从而巩固已有的造型知识。
2.学习者分析
对于造型创新单元来说我校一年级学生兴趣浓厚。他们对于基本形状掌握得较为牢靠,并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归纳总结成常见的形状进行内化。但是在运用上会有一些困难,有时会生搬硬套,使画面缺少生动灵活的意味。
3.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基本形概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将其绘制出来。 2,过程与方法:认识事物的遮挡关系,表现有层次有创意性的画面,并能主动展示介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学生个性,培养敢于创新,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实践精神。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基本形进行创意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难点:创意而富有美感的完成一幅有遮挡关系的画面。
4.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基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分析,教师将本单元设定为三课时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为汽车的联想。为下节课《漂亮的童话城堡》做铺垫。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形状结合创造性地表现汽车。 第二课时为《漂亮的童话城堡》承上启下的一课,在《汽车的联想》这一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遮挡关系的练习。 第三、四课时为《画蘑菇》,画蘑菇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整合前两课内容,既进一步学习了基本形以及遮挡关系又鼓励大胆想象表现有层次感的画面。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画蘑菇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版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以及强调愉悦性。这就说明美术教学不再是单一死板的涂涂画画,而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乐学的氛围中提高综合素质。 就像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一样,将它贯穿在整体的教学之中。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与文化理解融入学科,引导他们欣赏美、创作美。 蘑菇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孩子们经常会接触到它,因此,画蘑菇以及对于他的联想容易引发学生兴趣,并自然地给学生渗透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德育渗透。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切实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具体的学习行为方式后,新版课程标准倡导“看”在造型表现活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双眼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尝试的同时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形成创作的欲望。
2.内容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通过学习在让学生认识蘑菇的形状、色彩、花纹的基础上将蘑菇联想成新的形象,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本课侧重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表现画面前后的遮挡关系,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本课与《漂亮的童话城堡》和《汽车的联想》组成了一个创新单元,锻炼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整套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1,2年级的造型表现活动要求较低,针对学生本身发展情况,运用造型游戏拼摆等方法使学生在预约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体验。
3.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本课教学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学习本课内容不是很难。但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了解还不全面,关于遮挡也有一些困难,还需要教师引导。另外学生的年龄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阶段,大量的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 我校一年级学生对色彩、形状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表现一定的事物。但利用蘑菇的形状去表现其它事物还是第一次尝试,因此教师必要引导很必要。此外在画面构图和色彩关系处理上,个别学生还不能兼顾构图、色彩与画面的和谐,还需要教师引导。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蘑菇的种类、外形特点。 学习如何表现画面的前后遮挡关系,能利用蘑菇形象进行联想。 技能: 通过对蘑菇的外形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到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表现出有层次的画面。 通过作品的赏析,启发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起学习的兴趣。 3,情感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究、了解蘑菇的外形特点,以蘑菇为原型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 利用前后遮挡关系,表现出有层次的画面。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一、 视频导入, 激趣展开 1,故事时间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蘑菇的视频。 2,教师提出问题:“请你想一想在视频中蘑菇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结:在童话故事中蘑菇不光可以食用,他还可以变大帮小兔子遮挡雨水。 你们知道吗,蘑菇还有很多神奇之处,今天就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画一画这可爱的蘑菇吧! 引出课题,板书:画蘑菇生: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遮挡雨水、食用等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启发学生思维,蘑菇不光可以食用,还可以无限联想。 二、 了解结构,明确外形1,了解蘑菇的知识 教师提问:画一个东西前,首先要了解它,你们了解蘑菇吗?谁来分享一下有关蘑菇的知识? 教师倾听 教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蘑菇,那老师带大家探究一下蘑菇的结构是什么。 学习蘑菇的结构 PPT展示蘑菇图片并讲解蘑菇由三个部分:宽大的菌盖+褶皱的菌褶+偏瘦的菌柄组合而成。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复习一遍蘑菇的构成。 3,探究蘑菇的形状 请你观察,同样是蘑菇,他们外形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不同? 板书:外形、色彩、花纹。学生回答自己知道的关于蘑菇的知识。 学生观看并记住蘑菇的结构。 学生回答问题 菌盖、菌柄形状(扁、圆、粗、细),色彩不一样、花纹不一样.....带领学生了解蘑菇,为之后的学习绘制打下基础。 复习基本型,把蘑菇的形状概括成自己擅长的形状。三、 遮挡游戏,展开联想 拼摆游戏 观看蘑菇图片明确蘑菇生长时挤在一起的图片。 请同学亲自摆一摆:哪个蘑菇在前,哪个蘑菇在后会更好看? 教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口诀:大的放后面,小的放前面,交叉看镜头,可以露半脸。 蘑菇是相亲相爱的植物,喜欢挤在一起,总是你挡住我,我挨着你。所以请大家记住它们的特点。 板书:遮挡并画简单蘑菇卡通 2,引出蘑菇的联想 教师提问:请你思考:蘑菇的外形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根据PPT给出的蘑菇固有图片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思考,之后再次询问:“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教师小结: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蘑菇可以让我们想到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甚至可以联想到人。学生进行拼摆的游戏,尝试学习并发表意见。 学生观看蘑菇图片和老师一起进行联想,并观看创意结果。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通对自己动手实践加强了对于遮挡关系的理解,也能及时寻找共性问题及时解决,突破难点。 发散思维,根据故有事物引出联想,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四、 教师示范,强调不足1,教师示范 同学们根据蘑菇的外形展开了很多联想,其实蘑菇不光能变成事物,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人! 教师示范画蘑菇人,在画的过程中强调遮挡关系。 教师示范 强调绘画步骤,(1)先画主体(大) (2)再画后面遮挡物 (3)最后画背景 (4)添加细节 欣赏优秀作品 在动手之前我们来一起欣赏下小伙伴们的作品~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作品,我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画出自己的蘑菇世界了,下面的时间交给你们。 学生观看 学生欣赏 教师示范帮助他们捋清思路,步骤清晰,利于突破难点。 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灵感。四、 艺术实践,展示评价1,艺术实践 同学们,请你根据蘑菇进行联想, 画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的创作画。 要求: 有遮挡关系 想象力丰富 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 请部分学生展示并介绍,引导孩子给予积极的鼓励。学生实践 锻炼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明确要求,进行艺术实践。 增强学生信心,帮助其获得成就感。五、 课外延伸,德育渗透展示对比蘑菇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珍惜粮食。学生观看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板书设计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学习评价评价对象自评他评课前准备我能观察寻找有关蘑菇的知识☆☆☆☆☆☆☆☆☆☆重点我能对蘑菇的外形进行联想☆☆☆☆☆☆☆☆☆☆难点我知道如何去画遮挡关系☆☆☆☆☆☆☆☆☆☆展示评价我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教学特色 在教学中设置了六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蘑菇。 2,其中利用观察法观察蘑菇、讨论法理解蘑菇的造型,并用直观的图片欣赏加深学生具体印象。 添加有趣的教学方式:动手拼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3,将德育渗透贯穿全程,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珍惜粮食。 教学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本节课中的蘑菇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要懂得引导和肯定,将联想渗透在各个环节。 画蘑菇是一堂造型表现的课程,这对学生的难度不大,但如何突破重难点却是当务之急。本课通过直观的看蘑菇图片以及寻找形状和教师示范来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