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七校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联考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答案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以下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无直接关系的是
A.初步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B.选举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
2、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3、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结束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4、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寓意是
A.没有什么寓意 B.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革命艰苦斗争的28年
C.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D.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5、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加入了人民公社 C.进行了土地改革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针对哪次战争的胜利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抗美援越
7、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 B.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C.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美国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8、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②促进了此次国际会议的圆满成功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9、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种局面的改变始于
A.一五计划成功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10、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公布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12、 2007年,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 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C.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3、“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5、“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马上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
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力迅速发展
C.丙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D.丁说,该消息明显带有上世纪50年代末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
二、阅读材料,探究历史(本大题2小题,共20分,第16题7分,第17题13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从周恩来到温家宝,在灾难面前,“中国式”总理总是身先士卒,在第一时间,第一个来到最危险,最困难,人民最需要的地方。1966年河北发生邢台大地震,周恩来总理在地震的当天深夜就到达灾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2小时后就登上飞机,奔赴灾区。 ……“中国式”总理让人民感动。
“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主要是指1927年发生的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为争取国共结束内战,共同抗日,周恩来在哪一次历史事件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1分)
周恩来也是一个伟大的外交家。请问: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1分)1955年万隆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分)
周恩来总理、温家宝总理以怎样的可贵品质,“让人民感动”?(3分)
1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某校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演讲,请你为八·一班的演讲稿做注释
祖国在我心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旧时代”和“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大运动。①使用经济手段稳定全国物价;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支持;③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文中的 ② ③ 分别指的是哪两大历史事件?(2分)这三大运动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1分)
1953年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经济政治建设,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于“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还有一件大事,这件事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请说出这件大事。(1分)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2分)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两个重大失误,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文中的两个“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2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B
C
C
C
B
A
D
C
C
B
B
D
16、 (1)南昌起义;(1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求同存异”的原则(1分)
(3)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于承担责任。(3分)(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17、(1)旧时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时代(1分)(或者,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或者,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能表明这个意思即可)
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分)(或者,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或者,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2分)
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或者,巩固了新中国等)(2分)
(3)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事件: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标志: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或者三大改造的完成)(2分)
(4)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启示:我们需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