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2·黔东南中考)1964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2011·长沙学业考)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下列图片中为此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3.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
A.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4.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是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10月 D.1971年10月
5.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
A.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6.(2012·齐齐哈尔中考)“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C.东方红1号 D.神舟一号
7.(2011·宜宾中考)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现代中国人变传说为现实。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
A.东方红1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8.(2011·天水中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下列科技成就方面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神舟系列无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9.(2012·郑州模拟)82岁高龄的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自称是“80后”。他说,等自己成了“90后”时,超级稻亩产1 000千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他曾经( )
A.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
B.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C.研制出氨基酸
D.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10.(2011·常州中考)“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国曾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但却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机遇。”下列成就能体现抓住“良好机遇”的是( )
①都江堰的修建
②京张铁路的通车
③“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1.【解析】选A。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是在1960年11月5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4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是在1967年,故正确答案为A。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C、D四项分别是袁隆平、邓稼先、焦裕禄和雷锋。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为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导弹的研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科技强军作出杰出贡献。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知识辨析】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8.【解析】选B。题干中四项科技成就时间依次是1970年、1999年、1964年、2003年,故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解析】选B。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他们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最早开始于安徽小岗村,主要是指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1)邓小平。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东方魔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发展科技。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