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17: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预学1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预学 2
  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
未尽责任
尽责任
负责任
逃避责任
1、请同学们略读全文,提取信息:
活动一 略读,梳理思路
2.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要勇于当责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3. 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4. 如果将标题换为“最乐与最苦”,如何 假如以“最乐与最苦”为
题,那么文章表达的观点可能是什么 猜测一下。
课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是一种“先苦后甜”的行文思路,符合读者的阅读思维。如果调换顺序就缺乏文章整体论述上的逻辑美了。
如果换了标题,可能就要表达“乐极生悲”或者是“你欺骗生活,生活就会让你品尝痛苦”等观点了。所以“最苦与最乐”的顺序,也体现了论述上的严谨美。
1、诠释原因(抽象)
肯定:提出论点
贫 失意 老、死
否定:知足 安分 达观
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活动二 细读,认知论证
2、进一步解释(具体)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未了
(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
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举例论证(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契约
良心
道理论证
责任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引用古语、俗语、名言
说明尽了责任后的快乐无与伦比。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安然自得
轻松愉快
3、作者是怎样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卸下重担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4、论述了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逃避责任,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2)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对比论证
苦中真乐
从正面鼓励人生当勇
于承担负责
自投苦海
从反面论证人应
勇于负责任。
最乐的事
未尽责任
尽了责任
最苦的事
勇担责任,不能躲避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中心论点
发出呼吁
课文结构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
怎样看待责任
活动三 联想,明确责任
活动四 品味, 领会风格
1、从句式运用中品味语言
三个设问句,环环紧扣,连续否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面要论述的话题。以流畅的语言体现平实的风格。
示例 1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2、从论证方法中品味语言
示例2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论证,引用古语和俗语,说明尽了责任所达到的快乐轻松的境界,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小结: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简言之,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文体知识
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引证法):用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言警句及公认定理等来证明论点,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
文体知识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
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文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