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美
术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年级:高一 学科:美术(人美版)
目录
01观看之道
——美术鉴赏基础
04无声之韵
——建筑艺术
02图像之美
——绘画艺术
03匠心之用
——雕塑艺术
05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
06时代之镜
——中国现代美术
观看之道
——美术鉴赏基础
主题一:素养与情操 ——美术鉴赏的意义
主题二:感知与判断 ——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素养与情操
——美术鉴赏的意义
什么是美术鉴赏
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谓“鉴”,就是归类、分析、判断,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所谓“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
总之,美术鉴赏就在于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首先要鉴别,然后才能欣赏。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欣赏和鉴赏的区别
张萱(唐)《捣练图》
清代朱耷作品(局部)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为什么画成向上翻白眼的神态?画家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和画家的人生经历有关?
画家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画家经历是什么?创造意图是什么?对生命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李唐《采薇图》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 来的艺术自身的“美”,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 概括、综合以至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因此,人们称这种综合 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 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一样吗?
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人类要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所以创造了艺术。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和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为宋代的王希孟,画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美丽的山水。
画作里的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米勒《拾穗者》(油画)
《拾穗者》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该画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该画人物形象造得真实生动,笔法简洁,色调明快柔和,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感受,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教育功能
李平凡《我们要和平》(版画)
《我们要和平》是李平凡1959年作为纪念世界和平运动十周年而作,曾荣获莱比锡国际版画展银奖。画面上依次刻印三个少年儿童,分别代表了黄、白、黑三个人种。前面的孩童,怀抱和平鸽,后两个则把小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头,显示了亚、非、欧美儿童的亲密无间和渴望和平。
《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
徐悲鸿《愚公移山》
●审美功能
达芬奇《蒙娜丽莎》
达芬奇《蒙娜丽莎》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著名的画作。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对女性刻画到腹部,呈现出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
同时运用「渐隐法」,人物轮廓形象模糊,仿佛融入背景之中。尤其是眼角和嘴角浸润在柔和的阴影之中,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形象的意蕴。折射出的女性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
郑燮《兰竹图》
《兰竹图》的布局十分严谨,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和谐,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
美术鉴赏的意义
●提高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
●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后作业
通过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搜集感兴趣的古代美术作品,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找一两幅喜欢的美术作品鉴赏,并写一段50-100字的想法或感受。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
谢教材版本科目年级上册
《素养与情操 ——美术鉴赏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 素养与情操 ——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明确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分类、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内涵,体会美术鉴赏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理解美术作品的对比以及掌握美术鉴赏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谓“鉴”,就是归类、分析、判断,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所谓“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 总之,美术鉴赏就在于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首先要鉴别,然后才能欣赏。 ·提出问题: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展示画家朱耷作品的局部并提出问题: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为什么画成向上翻白眼的神态?画家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和画家的人生经历有关?(学生讨论) 朱耷的原名朱统,号八大山人、雪个等,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朱耷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还会翻眼瞪人,并且他的风景画通常都是让人感到非常荒凉,上面光秃秃的,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这和他的身世,所处的背景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所以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表达了自己愤世嫉俗之情。 ·展示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采薇图》和法国画家高更的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并提出问题: 画家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画家经历是什么?创造意图是什么?对生命的思考又是什么呢?(学生讨论作答) ·提出问题: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一样吗? 二、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三种: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认识功能:偏于具象层面,可以帮助人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可以帮助人认识大自然的秩序和行貌色彩,可以帮助人认识到如何感知客观世界。 展示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和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欣赏并了解其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重于情感层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来显现,显现文化特征并始终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和诠释文化,因此得以作为其文化来源。 展示画家李平凡的版画作品《我们要和平》和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欣赏并了解其教育功能。 3、审美功能:集中于精神层面,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过程能让美感和审美功能显现,从而在生命世界里造就最丰富的人类情感,而对于美的渴望也来自源于情感的作用。 展示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和郑燮的作品《兰竹图》欣赏并了解其审美功能。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提高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 ·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后作业 1、通过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搜集感兴趣的古代美术作品,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2、找一两幅喜欢的美术作品鉴赏,并写一段50-100字的想法或感受。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板书设计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什么是美术鉴赏 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反思 课上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将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