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认识正、负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页 信息窗第1课时 (第一个与第二个红点);自主练习的第1、3、第4题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和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课前小游戏:说反话
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句话,学生说出与老师意思相反的话来。
(1)向前走10步;
(2)电梯上升5层;
(3)从银行支出1000元;
(4)超市本月盈利500元;
(5)知识竞赛我班获得10分;
2.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
师板书:+13℃ -3℃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 ……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汇报。
①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温度
②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方位
③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收支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4.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板书设计:
认识正、负数
“-”负号 “+”正号
-3 0 +13
-10 分界点 +38
-155 +49
…… 不是正数 ……
负数 也不是负数 正数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本节课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正、负数,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感性的素材中体会正和负的含义,从而更好的理解正、负数。
2. 使用建议:
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举了生活中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一设计,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坚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可忽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举出了“赢了、输了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有的同学想到“赚了、赔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紧接着让学生说出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这样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3需破解的问题:
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量,而且在具体情境下要能说出一个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负数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