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8:40: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关于课程目标的相关陈述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现在文,每分钟不少于五百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二)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语文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作者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眷恋乡土是一种具有共同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关东原野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关东原野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三)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篇难度比较大的文章,加之属于
自读课文,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国运多难,家园沦陷,痛彻心扉的思念和耻辱,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来说, 显得遥远而陌生,可是学生们那
份潜藏在心底的爱国情怀是深沉而而炽热的,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来一次情感饱满的诵读,读出作者的的深情,通过文章再现历史,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 找出作者情感的载体,能够分析
出故乡的特点。提高分析概括能大。
2、通过品读、感情朗读直接抒情的句子,感受作者对故土挚痛的热
爱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提升朗读和和鉴赏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通过速读课文, 勾画出描写故乡景物特点的语句,并能说出故乡的特点。
2、针对目标二:通过勾画、 批注、小组合作感情朗读,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之一,当日寇
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 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
的时候,作家端木洪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土地的誓言》。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他已经在外漂泊了10年年。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让作者离开10年仍魂牵梦萦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土地。
针对目标一:
(2)诵读----走进一片土地
1、速读课文,思考:假如你是作者,你会用文中的哪些句子来介绍自己的故乡 为什么 聚焦“我想起参碧绿的白桦林……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
2、学生诵读,读出画面
3、师生共读,读出情感教师小结:
作者选取了特有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东北生活场景。景中含情,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热爱。
评价标准:
1、能够准确并快速地找到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能够大声、清晰的回答。
2、能够认真倾听,并配合老师感情朗读写景片段。评价方式:口头交流性评价针对目标二:
(三)精读-----体会一份深情
1、文章开篇,作者就用“挚痛的热爱”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跳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直接体会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挚痛的热爱” 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做批注。
2、小组合作,创意朗读。
(1)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本小组找到的句子进行整合;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轮读、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男生读与女生读相结合……)
教师小结: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运用多种修辞、采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反复抒情,在反复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遥远的回忆、热忱的期盼和悠长的思念。
3、借助背景,宣读誓言评价标准:
1、能够自主思考品析,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愿意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能够通过交流产生碰撞与共鸣。
3、大胆的分享与交流,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其他同学能够学会认真的聆听,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四)课堂小结: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角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于土地的热爱就是对祖国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 “在春天……秋天……”,模仿这个段落,
用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家乡的春秋天。
要求:1、选取故乡典典型的景物
2、大胆使用各各种修辞手法
3、用直接抒情请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