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8: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邓稼先》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①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②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入选的文章都是写人类的散文,《邓稼先》是作者杨振宁站在全球的视野并以传统的眼光写就的人物传记,至真至情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多视角、多层面来追述人物,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中,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邓稼先的人格魅力,而且还会被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打动。作者不仅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更是站在朋友的角度来真切地怀念自己的友人。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品味文章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事业的热爱。
3.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赏析文本体会文章的感情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部分阅读的方法,但对写人类散文不如情节类的感兴趣,且本文篇幅较长,学生难以把握,所以在教学中把曲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以方法的学习来串联全文。
学习目标:
1. 通过概括事件和勾画语句,把握邓稼先的优秀品质。
2. 通过圈点批注,体会字里行间的爱国怀友之情。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的品质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事件,以此检测学生查找信息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四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侧面描写的技巧,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情,以此锻炼分析文本和抓住情感线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原子弹爆炸的画面
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 年10 月,在浩瀚的西北大漠罗布泊那蘑菇云腾空而起的惊天动地的一幕,这一幕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让整个世界震惊观望。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绽放出炫目的光芒,从此,中国拥有了“铁的脊梁骨”,中国人挺直了腰板。然而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中国的两弹之父是谁 (邓稼先)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直到22年之后的1986年,中国的各大报纸才向世界人民公布这位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嘱目的科学家--邓稼先!下面我们跟随作者物理学家杨振宁一起走进邓稼先。
环节二:梳理事件,把握形象
问题一:跳读课文,说说邓稼先有哪些优秀品质 并出示依据。
活动一:用一句话概括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事件(人物+事件十结果),并用以下格式表述出来。
例如:邓稼先是一个金生忘死的人,表现在他在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预设:邓稼先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表现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邓稼先是一个真诚坦白没有私心的人,表现在他在文革时期有能力说服两派组织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和军宣队的队员。
邓稼先是一个英勇无畏、勇敢的人,表现在他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身先士卒,不怕危险。
问题二:用原文中的话说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活动二:找出并朗读文中的评价邓稼先的语句
预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穆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
小结:这样一个忠诚纯正、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人,真可谓奇丈夫也!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仍殷红。也正是因为这些奇丈夫,中华民族才能几千年来历经风雨而依然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者杨振宁也是其中一位。
活动三:插入作者介绍和二人关系介绍环节二:圈点批注,学习技法
活动一:请大家读一遍文章的小标题,判断本文主要用到了哪些侧面指写方法来塑造人物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是背景衬托“邓称先与奥本海默”是人物对比“我不能走”一节有环境的烘杆
“永恒的骄傲”是他人即作者的评价。
问题一:第一节中哪些词语可以牵动你的情绪?为什么?
“强占”“任人宰割”....
写出了旧中国被列强侵略压迫的社会现实,读来令人愤怒、痛心,也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写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衬托也更加能突出了邓稼先的历史作用和巨大贡献
问题二:第三部分中,为什么特地提到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请默读课。
问题三:请自读课文第五部分所引用的《吊古战场文》,思考为什么引用?
活动二:朗读译文
活动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预设: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等明确:《吊古战场文》描写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渲染悲凉悲壮的气氛,暗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烘托邓稼先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问题四:这一节中,作者提出一种假设,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如杲再一次机会邓稼先还会这样做吗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写出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也表达了作者的深深敬意。
课堂小结: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在写给邓稼先的词中说:“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正是这种不图名利、精忠报国的品格,老一代革命家科学家为我们新生的共和国莫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图示)今天我们的报国之志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数不尽的英雄人物。始终冲在第一线的钟南山,不惧危险,迎难而上的逆行者,还有千千万万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的平凡人,他们都是英雄!我们因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因生在这样英雄的中国而自豪!同学们,尽己所能,做新时代的平凡英雄。附:
所需条件:多媒体设备、教师自制 PPT;
作业设计:1.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2.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为其写一篇小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