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了解散文的文学形式。
2、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日常生活中去措写,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之前学过很多散文,对于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没有难度,文章内容丰富,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文章包括十四个片段,概括片段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此文片段之间并无关联,需要学生对片段进行分类这个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借助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方法。文章重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明晰作者选材角度,尤其是选材角度,学生很难发现其独到之处,可通过对比阅读,一比较就显而易见了。
学习目标:
通过圈点批注,品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重点)
2、比较阅读,分析本文选材特点。(难点)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作者的情感。明确文章虽布局漫不经心,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贯穿其中,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针对目标 2,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比较阅读,明确作者的选材特点,深度学习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作为时代的伟人,其高风亮节和卓越成就为后人瞩目,有时被近乎虔诚的崇拜,渐渐地,被树立成偶像,使人敬而远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学习看看你对鲁迅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圈点批注,品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2、比较阅读,分析本文选材特点。
三、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问题一:默读课文,提炼每个片段的内容。
问题二:《回忆鲁迅先生》全文采用散记的手法,包括许多的片段,好像散落的一粒粒珠子,请用思维导图将这些事件进行分类。
适时总结: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家人相处等。
问题三:认真观察你的思维导图, 看看各片段之间有没有什么顺序和关联
明确:本文十四个片段在内容 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 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段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创作背景:
“一九三九年夏,萧红准备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回忆,她因身体不好,就由她口述,我帮她记录,我们连续几天,在黄桷树镇嘉陵江畔大树下的露天茶馆,饮着清茶,她望着悠悠的江水,边回忆边娓娓动听地叙述着她在上海接受鲁迅先生教益的日子,我边听边记,她根据我的记录整理成文,这就是后来发表的《回忆鲁迅先生》。”--时为北碚复旦大学学生姚奔的回忆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作者心底的感情却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江写,挥洒而成为艺术结晶。
四、品析形象 体悟情感
请在思维导图的分类中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类进行详细批注,分析这些片段凸显了鲁迅怎样的性格,没流露出作者对鲁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补3充,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批注示例:“抓”“扣”“伸”“走”一系列动词,写出鲁迅先生走路轻捷的姿态,表现出鲁迅先生做事干练、一往无前的果敢、坚毅,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连用“嘱咐”“一定”既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细心,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朋友的关心、体贴。“每……必……”“几乎”写“我”去鲁迅先生家的频率之高,直接表现了“我”跟鲁迅先生交往之密切,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亲近。
总结:通过萧红的笔触,我们“不仅认识了思想家的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意深重的宽厚长长者的鲁迅。”(肖凤《萧红散文选集》修订版序言)鲁迅说:“只要能培一天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本文 写于 1939 年,距鲁迅逝世已经三年了,萧红的心境已经平静下来,但在她的作品中,字里行间,我们仍能感受到她对鲁迅迅先生的景仰、敬爱之情。
五、比较阅读 学习写法
由于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崇高地位,关于于他的回忆录特别多。我已经让大家提前读了巴金的《怀念鲁迅先生》,现在我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篇文章在选材角度、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对于鲁迅这种将笔作为匕首刺向社会黑暗的时代弊病的革命战士,巴金对他的纪念是将他作为一位刚正不阿、敢爱敢恨、追求进步的文学革命家来书写的,基本围绕着他作品的特点和力量;而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敏锐的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从细微处显示了他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萧红的关注点在细节,……她的整篇回忆就是一幅幅鲁迅素描图、人物速写。”钱理群《解读语文》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鲁迅)作品里没有的东西,一切细节都有某种文献价值……伟大人物,化为活生生的存在,伟大思想家不再是抽象的遥远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自己感觉和情绪的人……妙在散中见奇特,奇特中见平淡,无雕琢之痕,有自然之趣。”--孙绍振《解读语文》
总结:所以,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的细节描写更能打动人心。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不仅能认识到一个全新的鲁迅先生,也能在写作上的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