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5和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第35~36页练习五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5和2的倍数的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理解偶数和奇数的意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5和2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偶数和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不信的话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回答,同时请同学们验证。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5和2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教师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在5的倍数上画“△”,在2的倍数上画“○”。(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百数表,先在5的倍数上画“△”,再在2的倍数上画“○”。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
(2)探究5和2的倍数的特征。
①提问:请观察表里5的倍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指名学生回答,得出结论: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教师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
②提问:再观察表里2的倍数,你能发现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指名学生回答,得出结论: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教师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
教师说明:我们发现了5和2的倍数的特征,反过来就可以用它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或2的倍数。
(3)探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交流:观察表里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讨论交流后,指名学生汇报: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0。
(教师板书: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
2.教学偶数和奇数。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双数和单数,还记得吗?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几个双数,再说出几个单数吗?指名学生口答。
师:你们看看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双数都是2的倍数,单数都不是2的倍数。
教师说明:双数、单数是日常生活用语,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课件出示)
学生大声的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分别说出答案,集体指正。
提问:判断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只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指出: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只要看个位上的数。
2.“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再指2名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
3.练习五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交流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6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看清题目要求,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巡视、指正,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写出的数,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练习五第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对于5和2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用时不多。但在练习、运用、深化的过程中用了较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