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20: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例6、“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多得多”、“少得多”、“多些”、“少些”这些能形象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大小关系的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学生已初步积累了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教材提供给学生三个动物折星星的场景,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通过小组交流,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试一试”通过小熊和小猫对话“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让学生试着在理解“少得多”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答案的估计;“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种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在生活中的应用,第4、5题是根据实际情形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及其差异程度的活动中,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能应用这些含义说明两个数量的大小差异程度,或根据这些含义在具体情景中比较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数量。
2. 使学生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活动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感受100以内的数和数量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大小差异程度描述 。
【教学难点】
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瞧,有3只小动物在做折星星比赛呢!它们想邀请我们一(6)班的小朋友来做裁判,你们愿意吗?
(2)多一些、少一些的理解
(出示课件)这是小猫做的,这是小猴做的,小猫对小猴说,我们来比一比。同学们,你认为这两个小动物,谁做的比较多?(点名回答)。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可以用一句话把小猫和小猴做的星星来比一比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大家看,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猫做的是比小猴多,但是只多一点点,在数学山内阁多一点点说成多一些(教师板书多一些)现在谁能更完整的来说一说谁比谁做的多一些(点名回答后,全班齐说),那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小猴做的比小猫做的少一些)问:少一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少一些)谁再来说一说并用上少一下这个词(点名回答后,全班齐说)小狗也想来比一比呢!
(3)多得多、少的多的理解
1.小猫做的星星和小狗比,你觉得谁做的多?(点名回答)我们来看,小猫做了38个,小狗做了10个,小猫不但比小狗做的多,而且还是多很多。多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就用多得多来表示(板书多得多)。请小朋友用多得多这个词来说一说,问:那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呢?(小狗比小猫少得多)(板书少得多)
2.那小狗和小猴比可以怎么说?为什么你要用多得多而不是多一些呢?现在谁能完整的说2句话(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得多)
3.小朋友看我们刚刚把小猫和小猴比用的是多一些或者少一些,为什么把小猫和小狗比?
小结:因为38和34就差一点点,就用多一些或者少一些,而38和10差很多,就用多得多或者少得多
(4)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小狗、小猫和小猴还带来了3个鱼缸想让小朋友来比一比呢!你们瞧,左边有25条,中间的有8条,左边的有11条,你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或者少得多来说一说吗?
小结:(1)中间的鱼缸里的鱼比左边的少一些,左间的鱼缸里的鱼比中间的多一些。(2)中间的鱼缸里的鱼比右边的少得多,右边的鱼缸里的鱼比中间的多得多。
2.想想做做2
(1)小熊和小兔来到一片果园,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说说你为什么这么选择?(38比40少一些,43比40多一些,18比40少的多,所以选18比较合适)
(2)小芳和小明体育课上拍皮球,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说说你为什么这么选择?(12比50少得多,52比50多一些,所以选47比较合适)
3.想想做做3
三位同学正在讨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国的获奖的情况。小兰说:澳大利亚获得14枚金牌。小明说:英国获得的金牌数比澳大利亚多一些。英国获得多少枚金牌?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小丽说:中国获得的金牌数比澳大利亚多得多啦!中国获得多少枚金牌?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4.想想做做4
星期天老师和同学一共38人去春游,有3种选择,你觉得坐哪辆车比较合适?交流:30比38少一些,不够。50比38多得多,浪费。40比38多一些,比较合适。
5.想想做做5.
先观察两书的高度,左边是右边的一半左边是20,那右边?(答案不唯一,只要40左右都可以)
6.小动物们正在用今天学习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再比一比,说一说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5、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针对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进行巧妙的结合,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收获知识,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能力的前提下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本节课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通过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男生24人,女生22人),老师和学生比高矮等生活情境,由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很好。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