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
3、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用语 B.生活知识
①两个氮原子一N2 ②3Fe2+:“3”表示两个铁离子 ③:“+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爱护水资源一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②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一严禁烟火 ③使用燃煤炉子取暖一关闭门窗,保暖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剂 ②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还原性 ③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一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三种可燃性气体一H2、CO、O2 ②三大化石燃料一煤、石油、天然气 ③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4、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甲图可知,红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由乙图可知,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由乙图可知,如果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也能在水下燃烧
5、下列有关的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氧气参与 B.通过降低着火点就可以阻止燃烧
C.油锅着火可以浇水扑灭 D.煤矿矿井、棉织厂、加油站等场所都要严禁烟火
6、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二氧化碳通过高温的碳层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7、能达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除去碳酸钙中的少量氧化钙 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8、 “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以站立姿势跑出 B.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
C.打开窗户跳出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来自于化学反应 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10、据报道,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很好地杀死新冠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乙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乙醇中氢元素的含量最高
D.乙醇与甲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重要的资源,回答下列与空气有关的问题。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填充氮气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____。
(2)下列氧气的用途中,体现供给呼吸性质的是___________。
A.动植物呼吸 B.炼钢 C.潜水 D.食品防腐
(3)随着工业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其中能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是NO2和___________。
(4)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因此需要燃料在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和___________。
2、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属于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__。
3、结合下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A中,通过______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B中,待火柴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3)实验C中,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4)实验D中,点燃氢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用下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对比1、2号试管中的红磷和白磷,得到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
5、现代社会能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使用能源很重要。
(1)我们家庭厨房的热源一般都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___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燃气灶___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另一气体的进入量。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1mL水的质量是1克;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24小时为86400秒)漏水的质量.假设我校有100个水龙头都漏水,一天将浪费多少公斤的水?
2、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弃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烧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顺利完成探月工程。
(1)火箭发动机一般使用煤油、液氢,液氧、二氧化氮作推进剂,其中的煤油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液氧呈_____色。
(2)二氧化氮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_____,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
(3)计算2千克液氢充分燃烧,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香蕉果肉营养价值颇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欧洲人因为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
(发现问题)香蕉久置后果皮会逐渐变黑
(查阅资料)香蕉变黑是因为香蕉皮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同时含有多酚氧化酶。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物质分隔在细胞不同的区域,然而当香蕉表皮受到损伤或剥开的时候导致细胞破坏,这两种物质便可以见面。再加上破损的细跑暴露于空气当中,于是这些多酚氧化酶开始催化皮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醌类物质,然后醌类继续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邻苯二酚型黑色素。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从褐到黑,直至香蕉皮全部变黑。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
①香蕉皮变黑是因为最终反应生成了_______。
②香蕉皮变黑属于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实验验证)请你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香蕉皮变黑与氧气有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_ 香蕉皮变黑与氧气有关
提示:实验操作文字叙述、作图或文字加作图均可
(拓展应用)许多水果商都把香蕉挂起来放置而不是平铺于案板上。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解释其中的道理:_______
(温馨提示)如果香蕉只是果皮变黑而果肉没变黑,则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2、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查阅资料:
①将新制的浓度 5%的双氧水加热到 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 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②若在相同质量 5%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一)请你写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
(二)小红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
(三)表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5 20 0.1 4 16.75
② 15 V 20 0.1 4 6.04
③ 30 5 35 0 2 49.21
④ 30 5 55 0 2 10.76
(1)V= ______;从实验______和______(填序号)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从表中实验数据对比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2)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______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继续探究。 (写出一种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你的假设)_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方法及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假设正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图为爆炸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C、图为腐蚀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天然气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而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天然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 =3: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甲烷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C
【详解】
A、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①错误;②3Fe2+:“3”表示三个亚铁离子,②错误;③ :“+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③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
B、①爱护水资源应该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①正确;②汽车到加油站加油,应该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②正确;③使用燃煤炉子取暖,不能关闭门窗,保暖,防止一氧化碳中毒,③错误,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制冷剂,①正确;②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②正确;③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③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D、①H2、CO都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性气体,O2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性气体,①错误;②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②正确;③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如水由水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③正确,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由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得到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
B、由甲图可知,红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没有氧气红磷不能燃烧,故B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能燃烧,冒出白烟,故C正确;
D、对比乙图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与氧气接触,所以通入空气后,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故D正确;
故选A。
5、D
【详解】
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例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可以通过降低温度阻止燃烧,不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题意;
D、煤矿矿井、棉织厂、加油站等场所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都要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吸收热量。
B、红磷燃烧是放热反应,放出热量。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
D、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放出热量。
故选A。
7、C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变瘪,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的,错误;
B、碳酸钙高温加热生成氧化钙,欲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C、水中白磷不燃烧、空气中白磷燃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 因为可燃物燃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聚集在房间上方,成站立姿势容易中毒或窒息,故选项错误;
B. 房间下方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楼外是可行的,故选项正确;
C. 从高层房间跳下,容易摔伤,甚至死亡,故选项错误;
D. 发生火灾时往往发生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化学反应不全是放热反应,也有反应需要吸热,如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就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酸碱中和反应也会放出能量,故B错误;
C、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来自于化学反应,如风力发电,没有经过化学反应就可获得能量,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和光能,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不是“g”,选项A不正确;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3∶8,因此氢元素的含量最低,碳元素的含量最高,选项C不正确;
D、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选项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稳定(或不活泼)
(2)AC
(3)二氧化硫2
(4)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分析】
(1)
食品包装袋中经常填充氮气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2)
A、动植物呼吸,体现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B、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
C、潜水体现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食品防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能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
(4)
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使燃料在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和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石油 不可再生 风能、太阳能
3、
(1)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将要燃尽
(3)不可燃、不助燃
(4)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放热)
【解析】
(1)
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温度相同,且都与氧气接触,但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2)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火柴的作用是为铁丝提供热量使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该实验中应在火柴将要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3)
该实验中观察到低层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同时还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不可燃,又不助燃的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而其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填:不可燃、不助燃。
(4)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且燃烧后生成水,故观察到的现象为氢气在氧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4、
(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试管2中白磷燃烧,烧杯里水中白磷未燃烧
【分析】
(1)
对比1、2号试管中的红磷和白磷,白磷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80℃大于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未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80℃小于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得到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试管2中白磷和氧气接触燃烧,烧杯里水中白磷没有接触氧气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
(1)甲烷 CH4
(2)上方
(3)空气
【解析】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因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即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则燃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上方;
(3)
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说明氧气不足,这时可调大燃气灶空气进入量,或调小另一气体的进入量。
三、计算题
1、4.32kg 4320公斤
【详解】
一昼夜为24小时,每小时有3600秒,所以一昼夜有24×3600=86400秒,由于每秒钟漏一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所以2486400秒可以漏248600÷20=4320mL ,故本题可以列出综合算式为
24×3600÷20=4320mL=4.32L,4.32L×1.0Kg/L=4.32Kg,4.32Kg×100=432Kg。
答:一个坏水龙头一昼夜漏水4.32Kg,100个这样的水龙头一天漏水432Kg。
2、13.4%
【详解】
设生成35.2g二氧化碳的需要的甲烷为x
x=12.8g
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13.4%
3、(1)不可再生,淡蓝
(2)酸雨,燃烧无污染、热值高、原料来源广
(3)解:设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为x
x=16kg
答:需要助燃剂液氧16kg。
【详解】
(1)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液氧呈淡蓝色。
(2)二氧化氮和空气中水生成酸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酸雨,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有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
(3)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邻苯二酚型黑色素 化合 把两个果皮完好无损的香蕉,分别放置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与除去氧气的空气中 放置在空气中的香蕉皮变黑,放置在除去氧气的空气中的香蕉皮没有变黑 防止香蕉表皮受到损伤而导致香蕉皮变黑
【详解】
①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香蕉皮变黑是因为最终反应生成了邻苯二酚型黑色素。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香蕉皮变黑属于化学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实验操作:把两个果皮完好无损的香蕉,分别放置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与除去氧气的空气中;
实验现象:放置在空气中的香蕉皮变黑,放置在除去氧气的空气中的香蕉皮没有变黑;
[拓展应用]许多水果商都把香蕉挂起来放置而不是平铺于案板上,目的是防止香蕉表皮受到损伤而导致香蕉皮变黑。
2、 产生的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5 ① ② 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不变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与催化剂的形状有关,催化剂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相同温度下,取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形状不同的相同种类的催化剂,比较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 收集氧气需要的时间不同,催化剂颗粒小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更短
【详解】
(一)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小红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产生的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乙图中水槽的水可将水蒸气冷凝除去。
(三)(1)由实验①②各项数据可知,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浓度不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则V=5;从实验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由实验③④可知,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55℃时生成2mL氧气比35℃时更快,则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2)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但溶质过氧化氢的质量不变,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不变。
(3)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还可能与催化剂的形状有关;假设: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与催化剂的形状有关,催化剂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设计方案:
实验方法及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同温度下,取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形状不同的相同种类的催化剂,比较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 收集氧气需要的时间不同,催化剂颗粒小收集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更短 假设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