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课时作业 11 核舟记(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课时作业 11 核舟记(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18:52: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课时作业 11 核舟记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罔不(wǎng) 壬戌(rén) 八分有奇(qí)
B.箬篷(ruò) 诎臂(qū) 石青糁之(sǎn)
C.多髯(rán) 衣褶(zhē) 袒胸露乳(tǎn)
D.舟楫(jí) 篆章(zhuàn) 矫首昂视(jiāo)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箬篷覆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处处志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初极狭,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孔子云:何陋之有
D.便扶向路/救死扶伤
4.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已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5.下列对《桃花源记》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B.太守“即遣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
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
D.借助南阳刘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诚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诚子书》中“诫”,劝勉、劝诫之义。《诚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诚、劝勉的一本书。
B.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
C.《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法国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D.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猫》这篇文章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解答题(共1小题;)
7.行礼要“从俗”,也要“顺人情”,请以生活中的事情为例,谈谈你对“从俗”“顺人情”的理解。
三、复合题(共2小题;)
8.文学常识填空。
(1).吴敬梓的《 》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范进中举》是其中的著名选段。
(2).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夏洛克是他塑造的经典形象。
9.解释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沉鳞竞跃
(5).欣然起行
(6).水中藻、荇交横
(7).如吾两人者耳
(8).月色入户
(9).盖竹柏影也
(10).但少闲人
答案
1 B
【解析】
A 项,“奇”应读jī;C 项,“褶”应读zhě;D 项,“矫”应读jiǎo。
2 B
【解析】
B项“箬篷”名词用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 C
4 A
【解析】
“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
5 B
【解析】
太守“即遣人”寻桃花源“遂迷”,主要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不存在的。
6 D
【解析】
A、《诚子书》不是一本书而是“信”,B、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C、安徒生是“丹麦人”。
7
我认为不能盲目地从俗顺人情,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传统陋习糟粕,比如说令人厌恶的“酒桌文化”强行劝酒,办事先喝酒。如果在这方面一味地从俗顺人情,不仅会失去独立自主的主张,还有可能助长风气,喝坏身体影响健康误了大事。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理顺人情,不失礼节。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学习多积累运用。做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要在紧扣题干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例如答案示例中就提到了“酒桌文化”问题,针对在这方面从俗顺人情会造成的问题来进行自己观点的申明。本题较为开放,只要观点得当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8 (1)
儒林外史
(2)
莎士比亚
9 (1)
交相辉映
(2)
四季
(3)
消散
(4)
指水中潜游的鱼
(5)
愉快地,高兴地
(6)
交叉错杂
(7)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8)
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
(9)
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大概是”
(10)
连词,“只是,不过”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