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课时作业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第一次走那条荒僻的路,心中有些惶恐。
B.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者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那些无证经营的店铺已经被依法取谛了。
D.那个窗框上镶嵌着装饰品。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广州是广东省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综合配套最齐、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
B.为了解决当前校车超载严重、交通事故屡有发生,有关部门已着手制订《校车安全条例》。
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节日,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3.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小草萌芽后的柔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山水人格化,增添了趣味性,创造出一种安适、温馨的意境。
C.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描摹出狂风的声音,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风之猛烈,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D.(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郑振铎《猫》)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成,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者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感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人旗,马鸣风萧萧”,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二、填空题(共2小题;)
6.再读课文,这一滴水从玉龙雪山流下到最后流入金沙江的过程中,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根据提示,将以下地点依次填到横线上。
四方街、丽江坝、果园和田地、各种店铺,纳西人院子﹑茶楼酒吧﹑落水洞、黑龙潭
“我”从①玉龙雪山流下——② ——③ ——昏睡几百年后从④冒出来——顺着玉河来到⑤ ——⑥ ——⑦ ——⑧ ——出城来到⑨ ——最后跃入⑩金沙江。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讲述的。
7.仿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善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善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善意是 , 。
三、复合题(共1小题;)
8.阅读《叶子时期的梅》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叶子时期的梅
晨义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是多么无知。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
③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④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晓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⑤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⑥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⑦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⑧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⑨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⑩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散文》,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⑦段的内容,概括“叶子时期的梅”的佳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品析第③段中加点词的妙用。
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初夏的下午进入水边花地,因为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所以遗憾没能寻到期盼中的那丛梅树。
B.第④段写虽然没有很多人关注从深春到晚秋的梅树,但梅树却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
C.文章虽以梅喻人,表达了一种从容恬淡的人生态度,但作者也如大多数人一样因梅树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而只喜欢繁花期的梅。
D.第⑦段写作者认为无花的梅是最纯洁最快乐的,这一时段的梅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赞美了“青枝交错,碧叶婆娑”的梅。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
答案
1 C
2 C
【解析】
A.搭配不当,将“绿道”改为“城市”;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发生”后面加上的问题”;D.否定词使用不当,应去掉“不要”。
3 A
【解析】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小草萌芽后的柔弱”。故选 A。
4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把握,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C 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 D
6
丽江坝
,
落水洞
,
黑龙潭
,
四方街
,
各种店铺
,
纳西人院子
,
茶楼酒吧
,
果园和田地
7
黑夜里的一座灯塔
,
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
8 (1)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也不需要记取和安慰(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2)
“藏”字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梅叶子的浓密,突出了叶子时期梅的可爱、含蓄、神秘。
(3) AC
【解析】
文章开头写“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是为引出下文对叶子时期的“梅”叶子浓密的描写,所以并不存在“遗憾”之情。故 A 理解有误。依据文章第⑥、⑦段“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可知,C 项中“作者也如大多数人一样因梅树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而只喜欢繁花期的梅”的理解有误。
(4)
托物言志的手法。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提醒人们也应如这一丛腊梅,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