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18: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杜甫,字 ,自称 ,
后人称他为 。 代伟大的
诗人,其诗被称为“ ”,本人被尊为“ ”,与李白并称“ ”,曽担任工部侍郎,故称“ ”,约有1500首诗歌存世,大多集于《 》,代表作有“ ”“ ”。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少陵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李杜
杜工部
杜工部集
三吏
三别
了解作者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文体知识
歌行体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乐府诗中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兵车行》。
(见《课时练》)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ɡ)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ɡ)林梢,下者飘转(zhuǎn)/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ɡ)/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ɡ)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听读课文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 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深
怒吼
虚数,表示多
江边的地方

飞得低的茅草
挂结
八月深秋,狂风怒吼,卷走我屋上的多层茅草。茅草飞过散落在江边上,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疏通文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 能 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狠心
公开
动词,做
喝止不住
如此,这样
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 漠漠 向 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 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 彻!
一会儿
接近
阴沉迷蒙的样子
睡觉不老实
被里
像麻线一样密集
被子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雨水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后,很少睡好觉,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战乱,指安史之乱
怎能,如何
彻晓(到天亮)
疏通文意
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 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 突兀 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怎能得到
遮盖,覆盖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小屋
安稳得像山一样
同“现”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来庇护天下寒士,让他们都露出笑脸,在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屋子破漏而受冻而死也心甘!
诗歌探究
1.诗歌分为四节,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节的内容,并说说每一节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秋风卷茅 痛惜。
第二节:群童抢茅 焦灼无奈。
第三节:屋破漏雨 自我哀怜。
第四节: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诗歌探究
2.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有何作用?
“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从听觉上突出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写狂风威力之大。
“飞”“渡”“洒”“飘转”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为下文的屋漏下雨的悲惨遭遇作铺垫。
诗歌主旨
3.“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诗歌主旨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课时练》)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作铺垫。
诗歌主旨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饱经战乱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诗歌主旨
结构脉络
秋风破屋
群童抢茅
屋破漏雨
祈求广厦
现实
理想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水到 渠成
自己
天下寒士
推己 及人
惨 悲 哀 忧
课堂检测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2.表现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
, 。
3.通过描写风云突变的天气,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 。
4.诗中的“ , ”两句与“屋漏偏遇连夜雨”的境况相同,写出了诗人秋雨长夜的窘困处境。
5.表现诗人面对村中群童的顽皮捣蛋感到无力又无奈处境的句子是: , 。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二、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三“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C
长夜难眠的痛苦心情
诗由事而作,屋凭人而传。诗圣杜甫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在今天也正在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千古流芳!
结束语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