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0 19:59: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
吴伯箫
学习目标:(1分钟)
1.朗读课文,认读理解字词。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热爱传统文化,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吴伯箫(1906年-1982年),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sūn),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集》中。
作者简介
神龛 裴公 司马懿 争讼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暖融融 人情世故
sòng



chàng wǎng
qiāng
kān
péi

tuì
liáo

自学指导一(2分钟)
自学检测一(3分钟)
因为“灯笼”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2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第3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第5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第6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第7段:元宵节看灯
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
第9段:纱灯上描红 第10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第一部分:(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文章以“灯笼”为线索,抒写了与灯笼有关的回忆,初读课文,划分结构。
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自学指导及检测三(12分钟)
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采用用典的修辞手法。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2.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在、文章,进行分析并评价。
本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小结
当堂训练(6分钟)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