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0 15: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舍田词》有诗云:“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诗句反映的主旨是(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D.农耕文明的落后保守
2.《汉书·食货志》记载了二牛三人的“耦耕”;在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中,已出现采用牛环、牛辔导牛,一人扶犁驱牛的耕作方式。这反映出( )
A.犁耕技术得到改进 B.东汉政府提倡牛耕
C.铁犁牛耕基本普及 D.耦耕技术渐被淘汰
3.《管子·地员》篇把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十物(种),并记述了各种土壤上栽培的作物。如粟土,“尽宜桐柞,莫不秀长。其榆其柳,其糜其桑……群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此外,对其他十七种十壤,也有类似的记载。这反映出我国早期农业( )
A.作物种植趋向多元化 B.生产力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生产关系正发生质变 D.已产生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4.瓷器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下列有关制瓷业的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B.唐三彩是唐朝标志性瓷器
C.宋朝烧制出釉里红 D.青花瓷是元朝制瓷业代表
5.有学者说:“汉代是中国冶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铁制品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B.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推动手工业发展 D.煤炭开始被用作冶铁燃料
6.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出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无论是古代的汉唐盛世,抑或是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史犹如一副中外文化交流的画卷。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战国以前的中国城市只是政权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至汉朝已有许多商业名都,如长安、邯郸、荥阳、洛阳、临淄等,在这些名都之外,汉朝还有1500多个大小不一的城镇,这些城镇与名都一样都有供商业贸易的“市”。这一现象说明( )
A.汉朝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B.古代城市大多为政治中心
C.汉朝开始出现商业名都 D.古代经济结构已发生变化
8.南宋理学家陈亮提出了“农商一事”“农商相籍”的思想,认为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无高低轻重之分;两者不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此思想反映出当时( )
A.商人社会地位有明显上升 B.儒家的义利观念发生逆转
C.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动摇
9.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辽朝上京 D.元朝大都
10.秦统一后颁布的《秦律》明确规定,地方官府应每年校正一次正在使用中的度量衡器具,为此,还在官府所辖工匠中设置了专职的校正工匠。这一举措( )
A.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B.杜绝了商业舞弊行为
C.増加了政府行政成本 D.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1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明代的《何氏家训》要求,“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清代的《顾氏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士农工商,须专一业”,还特别规定,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这反映了当时( )
A.传统社会结构不断解体 B.四民等级观念的固化
C.经济发展导致观念变动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12.《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③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本质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 唐中期以后,工匠由直接在官府服役变为在可以较大范围内纳资代役。政府通过征收未服役工匠上缴的部分绢或钱之类,来作为雇佣其他工匠的开支。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 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B.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 农民赋税负担增加
14. 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瓷器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 唐朝时白瓷开始出现并远销海外
C. 瓷制茶具成为茶道重要组成部分 D. 陆羽非常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15.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16.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 )
时 间 以中印总销量为100
中国红茶 印度红茶
94.0 6.0 1865一1869
1870一1874 87.4 12.6
1875一1879 80.6 19.4
1880一1884 68.0 32.0
A.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实业救国理念的成效初步显现
C.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D.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
17.下表所示为晚清时期德国礼和洋行进出口货物的情况。表中信息可用于研究晚清时期( )
行址 成立时间 主要进口货物 主要出口货物
天津 1886年 枪炮厂、面粉厂等机器设备;军火;铁路材料、客货车等 羊毛、草帽缏、猪鬃等
汉口 1891年 火药厂、钢材厂、煤矿器材设备等 植物油脂、棉花、鹅毛、鸭毛等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互动
C.中国货物进出口结构的合理化 D.传统小农经济对外来侵略的抵制
18.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19.下表是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
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53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在一本故事书中写道:“媳妇女儿全能干,两年收到万斤粮。老孙一家人四口,吃的穿的全变样。”这反映了( )
A.农业互助合作促进生产 B.人民公社符合人民愿望
C.改革开放改变农村面貌 D.计划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21.下图反映了我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诞生的场景,小明同学为这幅照片拟了四个标题,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B.公私合营高潮的到来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
2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3.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 年 25.5% 38.1% 17.9% 18.5%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4.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这反映了( )
A.“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的成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探索前行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变化
25.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对此,《洋泾竹枝词》写道:“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淡黄马褂着纷纷。”该词说明当时( )
A. 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B. 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
C. 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 D. 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26.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7.“近代中国政治的逐渐转型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推动力……从条约口岸传播来的新潮流,导致妇女解放、家庭权威松弛以及城市生活的改观,将会在新的环境下增强社会把人口吸引到现代化部门的能力。”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
A.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B. 近代工业起步,妇女解放,城市化进程加快
C. 西方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D. 近代的发展为新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准备了条件
28.清末,很多海外同胞听闻国内革命党人宣扬剪辫后惊呼:“剪了辫子,你还是中国人吗?你还敢回国吗?”,1912以来,还留辫子则会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说明(  )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9.2020年最火爆的电影莫过于《我和我的家乡》,通过五个家乡故事,唤醒所有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真挚、最朴实的故土情结,并以喜剧的形式呈现,让人在笑声与泪水中收获感动与力量。预告发布后便成为影院复工后首个短视频平台播放破亿的电影预告。这说明电影艺术( )
A. 提升生活品味,培养艺术素养 B. 融合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渗透
C. 增强综合国力,引领文明发展 D. 折射人生百态,触动情感共鸣
30.如表是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市龙岗区创办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和愿景等,2017年华为居世界500强的83位,全球拥有18万多员工,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 部,100多个分支机构,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这体现了(  )
著名产品 智能手机、终端路由器、交换机
口号愿景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宣传语 华为,不仅仅是世界的五百强
品牌理念 华为非极致而不为
A. 互联网催生了当代中国经济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B. 中国民营企业更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C. 华为的成功源于当代世界对信息网络过分依赖
D. 华为创造了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信息产品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1分,第32题 15分,第33题14 分,共 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95年发行的电话磁卡,卡上画面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发展脉络设计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
材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董煟《救活荒民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突出特点?(6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1分)回答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2分)
32.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条例》 《川康铜业管理规则》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 《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 《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2分)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1分)请阐述理由。(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 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材料二 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时间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1978年 77.6% 22.4% 0
2002年 50.5% 40.8% 8.7%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D B D A C B A C C B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A A D A D C C D D B D A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1分,第32题 15分,第33题14 分,共 40分)
31. (1)铁犁牛耕。(2分)
(2)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生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任意3点即可,6分)
(3)土地兼并。(1分)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2分)
32. (1)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工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2分)
观点:赞同(观点1分); 理由: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北洋军阀割据混战。(2分)
(或反对: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
(3)影响: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日益萎缩。(任意2点即可得4分)
认识:政府要担当起近代化的领导重任;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2分)
33. (1)变化: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2分)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变化: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集体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从无到有。(2分)
主要原因:我国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
(3)主要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同课章节目录